新时代“为民楷模”—钱华

2020-10-23 12:30:50 曲宗金

蒙山沂水在近现代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共同创造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代传承。钱华同志就是一位身上闪烁着沂蒙精神的土生土长的沂蒙汉子,他2019年3月25日殉职,享年47岁。他是新时代沂蒙精神的践行者,始终将老百姓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辞劳苦、为民办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绝对忠诚,不论在哪个岗位,都用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丰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


111.png


从总拿第一的兵到最能“担起事”的干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沂蒙山区农村,和全国很多农村地区一样缺衣少食。人们虽是终年辛劳,仍旧是除了地瓜饭就是萝卜汤,一年吃不上几回面食,更是难见几次荤腥,衣物穿戴也仅能蔽体,难以御寒。1972年4月27日,钱华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小探沂村,生于斯长于斯,自小对红色精神、农村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1991年12月,钱华光荣入伍。19岁的他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6195部队。三年部队大熔炉的锻造锤炼,将一个略带叛逆的毛头小伙子彻底换了个模样。战友陈玉宝回忆说,当兵之前,钱华是个左撇子,刚进入新兵班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的时候非常苦闷,他就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去训练,硬是改过来了。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钱华总是能在各项训练中拿第一,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防化兵战士。四五十斤重的武器装备背在身上,高寒缺氧的环境,铸就了他不服输、不甘人后的优良品质。沂蒙兵吃苦耐劳、刚毅勇敢的优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4年,“总拿第一”的钱华被任命为代理排长。同年10月,在他同期的战友中,他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部队期间,钱华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6次获评“师嘉奖”“优秀四会教练员”等荣誉;在65军“大比武、大练兵”中多次夺冠;1993年他所带的班获得集体“三等功”一次……直到他退伍,钱华在部队创下的成绩,仍是无人匹敌。在退伍后的半年里,钱华没有急于找工作。他埋头复习,以临沂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山东省人民武装学校。两年后,25岁的钱华回到家乡,在原岩坡乡党委政府做起了武装干事。因工作需要,他先后在探沂镇、上冶镇、刘庄镇、县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从事人武工作。将军人坚忍不拔、能打胜仗的风骨又融入到了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间,融入他生命中的每一天。20多年来,凡是县人武部安排的工作,他都是不打折扣地完成,是名副其实的“老黄牛”。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个看上去并不健壮的汉子,成了最能“担起事”的干部。因此,很多急难险重的活,都分给了他。

“没一个人说他不好”的征地干部

由于能力突出,2012年6月13日,钱华担任探沂镇南阳工作区书记。这个由27个行政村组成的工作区,由于历史遗留、现实利益等各方面的因素,几乎村村都存在班子不和、干群矛盾突出等问题。镇里一连换了好几个干部,谁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临危受命的钱华,不急不躁,一头扎进工作区,扎进工作区每家每户,近半个月没回家。27个村,哪块地里种的什么庄稼他都知道。凭着这股子脚踏实地的劲,加上工作有思路、有方法,半年下来,南阳工作区改头换面走在了前列。一个个硬骨头啃下来,硬仗一场连着一场。2013年钱华调任岩坡工作区,这个工作区恰好在费县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县里的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从那时起,为大项目征地成了钱华负责的主要工作。农民出身的钱华身上自然地多了些亲和力。他经常调侃,征地拆迁就像一杆秤,一头是百姓,一头是政府。既要完成任务,更要让群众满意。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挨家挨户做工作时,时常遇到冷眼、讥讽甚至威胁。从东方物流园项目到恒欣药业项目,从三南尹橡胶坝工程到双创产业园建设工程,从文东路到建设路东延……与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善做群众工作的钱华,总是敢挑别人不敢挑的担子,敢收拾旁人不愿碰的烂摊子。几年下来,由他打头阵完成的征地项目累计达3000多亩。而这付出的代价,除了不能陪父母妻儿过周末、节假日以外,还有每况愈下的身体。

咱自己就是老百姓出身,咱就得对得起老百姓

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工厂,一张张群众满意的笑脸……从烈日炙烤的炎炎酷暑,到穿着军大衣也能冻透的数九寒天,钱华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家里。钱华的岳父说,他每次完成一项难度大的工作都高兴地了不得,很有成就感。每当经过他工作过的地方时,他都会神采飞扬地指着对家人说,这里是我负责拆迁改造的,那里是我参与建设的……那股自豪劲溢于言表。钱华总是睡得很晚,即便这样,也还有半夜打电话、发信息来的,有群众打来发来的,也有工作上的电话。妻子知道他睡眠不好,有一天很晚了,等他睡着后,把他的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第二天早晨他发现后很生气。后来,妻子也慢慢理解他了。曾有企业看中他做基层工作的才干,开出高薪聘请他,但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劝说,他最终也没动摇。老同事张庆余回忆说:“我们不止一次劝他去那个高工资的企业干闲差,他却说,"人生的价值不能只看着钱,咱是党员干部,现在干的工作虽然忙,可是很充实。因为咱们干的工作,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更好的生活,这才是人活着的价值,咱不能忘了咱当干部为了什么……"“咱自己就是老百姓出身,咱就得对得起老百姓,咱不能让人戳脊梁骨!”钱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也道出了他对脚下那一方土地深沉的爱。对人民忠诚,融入了他的血脉;对党忠诚,刻进了他的灵魂;对事业忠诚,写在了他短暂生命的每一天。


22.png


政策的红线,他从未碰过

在参加钱华同志追悼会的人中,除了他的亲属,生前的同事、朋友,还有一个他“不熟悉”的人。这个人就是望沂社区肖山坡村的村民李明才。李明才的儿子李宇今年22岁,原是山东华宇工学院的学生。去年,在看到征兵公告后,李明才一家都想让李宇去当兵。在校大学生服兵役的程序严格繁琐,李明才一个庄户汉,一点也不懂。李宇虽从网上和朋友那里搜集了信息,但也不知道该怎么报名。无奈之下,李明才来到费县经济开发区武装部办公室询问,接待他的正是钱华。钱华了解完李明才家的情况,将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讲解。从报名到初检、体检、政审、走访、定兵,每一步的信息钱华都及时反馈给李明才。虽是刚认识,但在钱华的帮助下,李宇顺利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一家人少走了不少弯路。李明才对此感激不尽,多次提出宴请,钱华都拒绝了。“他总是说,是李宇优秀才能当上海军,他做的都是应该做的,要是孩子不符合要求,他肯定不会帮忙。但是,他能这么照顾咱平头老百姓,咱感激啊,何况连咱的一顿饭都没吃过…”李明才回忆起这件事,仍旧声音哽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与钱华一同入伍的老战友李德国,户籍所在地就是开发区,儿子报名参军,给他打电话,让他照顾照顾,他说“如果条件符合怎么着都行,如果不符合那也没办法,我们都是当过兵的人,我不能把坏苗子送到部队啊”。最后,经过体检、政审等环节,孩子各方面素质都很过硬,成功入伍参军。多年来,他在从事武装工作过程中,只要发现了家庭困难、身体条件好、有上进心的孩子,总是会尽最大努力把孩子送到部队,没有名额,就亲自去武装部协调申请,他总是说,“我一定要把优秀的人送到部队去”。

妻子说,钱华去世前,曾请过5天年休假去成都安顿考研的女儿。一方面想着让女儿安心复习,另一方面西王庄村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叮嘱女儿不要经常回家,以免分散他的精力。而这5天的假,也是钱华自工作以来休过的最长的也是唯一的年休假。“正直、善良、重情重义,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这是同事和亲人对他的一致评价。斯人踏归程,品格后人传。他的同事们忘不了他工作时佝偻的身影;忘不了他面对急难险重时胸有成竹、泰然自若的神情;更忘不了他一次次喘不上气,仍旧坚持完成手头工作的模样……认识他的人会永远记得,他处世乐观,热爱生活;记得他关爱同事,总能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记得他积极向上,不甘落后;记得他脚踏实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与群众水乳交融;记得他退伍不褪色,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远干实事、做好事……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除了军歌,这首《一剪梅》是当年钱华和战友们在军营最喜欢唱的歌曲之一。作为万千基层干部中的一员,钱华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勤勤恳恳,始终如一、无怨无悔,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将实干担当刻入骨髓,把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情怀写入生命。


责任编辑:郑向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民楷模”钱华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把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情怀写入生命。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