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我来讲”(四十五)背着金条乞讨

2022-02-05 21:27:11 居月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居月蓉,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在江西省兴国县,至今传唱着这样一首山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正是歌曲中的原型之一。

回顾赣南苏区革命史,刘启耀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1899年4月出生于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的刘启耀,15岁便离家靠帮做长工、撑竹排谋生。1926年9月,兴国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迅速兴起,刘启耀秘密参加了农民协会,成为睦埠村的早期革命者,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2月,革命的浪潮把刘启耀推上了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岗位上。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苏区被敌人包围,经济十分困难,刘启耀想尽办法节省革命经费。从1934年起,他坚持从家里带米到省苏政府办公。他的妻子对此很不理解,还埋怨道:“省苏主席,连饭都赚不到吃,真没用。”刘启耀就耐心给她讲道理,终于使她明白共产党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人民谋幸福。

后来,刘启耀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背米,妻子心疼他,就挑米去宁都探望,还开玩笑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则回答:“革命成功,吃穿不穷。”环境异常艰苦,刘启耀却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

1935年的宁都突围战中,刘启耀打游击时负伤,满身是血,不省人事。敌人清理战场时,从一具游击队员遗体中搜到一个中共党员证,上面写的分明是刘启耀的名字和职务。不久,敌人的报纸大肆吹嘘击毙了江西省苏主席刘启耀。其实是刘启耀的战友刘国龙将他推入死人堆中,拿起他的驳壳枪和证件想把敌人引开,却不幸牺牲了。

当时,昏迷的刘启耀深夜被寒风冻醒,拼命找到原来藏身的山洞,取出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原来,沉甸甸的褡裢里是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曾山交给他保管的党的经费——13根金条和一些银元首饰。

伤愈后,他和游击队失去了联系,陷入了孤雁离群的困境。在山民的帮助下,他化妆成乞丐想往湖南方向追赶西移的主力红军。但湘赣边境敌人岗哨林立,盘查甚严,他只好隐姓埋名,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漂泊流浪,渴了就在溪边喝口水,饿了就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入夜就躺在茶亭破庙里休息。

刘启耀吃尽了苦头,一路九死一生,身体非常虚弱甚至饿晕在路边,都未曾动用公款分文。他天天乞讨,天天都在找党,几乎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各个旮旯,秘密联络了老党员、老红军、老苏区干部数百人,同敌人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7年1月,刘启耀与原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特委宣传部长刘飞庭等在泰和县成立江西临时省委,刘启耀当选为临时省委主席。正当大家为今后的活动经费发愁时,刘启耀撩开他的破衣烂衫,将那包金银拿了出来。会上的同志都惊呆了,谁也不会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多年来竟然一直背着金条乞讨!大家对他保存党的经费的传奇经历无不由衷敬佩。

后来,临时省委用这笔经费买了一栋房屋,以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名义建立了省委秘密机关,部分剩余经费用于保释狱中的大批战友。1946年1月,刘启耀临终前,让同志们把自己抬到房门前的长椅上,望着延安的方向,溘然长逝。


身上背的金条和银元首饰,足够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却宁可化妆成乞丐,哪怕饿晕、身患重病,都不肯将手伸向公款。刘启耀是苏区干部的典型代表,也是苏区精神的体现者。正是靠着广大党员干部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

为官清廉、清正严明、克己奉公、顾全大局”这就是刘启耀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不会忘记这个“腰缠万贯的乞丐”做出的贡献和坚持理想信念的崇高精神。

责任编辑:成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居月蓉,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