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我来讲”(六十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2-02-07 16:59:24 王肖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延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学开展讲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宣讲党的红色故事,做好党的接班人!我是外语与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王肖丽,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同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1968年5月,袁隆平将从广东南海试验带回的种子播在试验田里,刚刚长成嫩嫩的小秧苗时,在一切看似有条不紊进行的试验过程里,一天夜里,却突然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这一天是星期六,袁隆平到妻子邓则所在的农技推广站。没想到有人却趁机破坏,在夜间把秧苗全部拔光,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袁隆平心里惦记着弱小的秧苗,生怕它们经不起雨水的冲刷。第二天一早,袁隆平就急着赶回学校,直奔试验田去查看。田里的秧苗全部不见踪影!那段时间里,袁隆平每天到田里看水稻试验秧苗,像照顾小孩一样的精心培育。一下全没有了,被人拔掉了!他当时脑袋一片空白,非常痛心。千辛万苦找来的不育株,就这样被毁掉了,袁隆平忍不住在试验田里嚎啕大哭起来。袁隆平天生是个乐观的人,可是这一次的打击太大,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里。当他痛苦地和邓则诉说不幸遭遇的时候,邓则还没来得及安慰袁隆平,就听外面传来“砰砰砰”试探性的敲门声。邓则开门一看,门外站着袁隆平的两个学生,一个叫李必湖,一个叫尹华奇,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性格耿直。两人说道:“袁老师,那些不育株,可是您的心血,我们陪您一起去找回来!”万幸的是,袁隆平及时抢救出的五株秧苗成活了下来,保住了研究材料,总算没有“断后”,还可以继续下去。假如没抢救出来,断了“后”,前四年的工作就全部废了,因为从1964年到1968年的每一年每一代之间都有关联。没有这五株秧苗,后面的研究就继续不了了。吃了这一次大亏,他们后来在工作中不得不注意防范。杂交水稻之路困难重重,有天灾也有人祸,袁隆平知道这条路真的不好走。一是没有经验可借鉴,二是没有捷径可走。摆在眼前的,只是一路的心酸。每当此时,袁隆平就会想起还有很多吃不上饭的穷苦人,想到他们对粮食期盼的眼神,袁隆平就充满力量。

袁隆平爷爷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珍惜当下,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探索。我们也要做一粒好种子,一粒健康的种子,在像袁隆平一样的时代先锋们的滋养下,根深叶茂、粗枝果硕

责任编辑:成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大家分享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