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焕新颜 文艺振兴洋坑村
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18名,其中教授2人,主要由学院部分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组成。支部2019年获得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党建工作案例“先锋引领,党建业务齐发展”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精品案例。
支部紧密对接影视传媒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建乡村振兴文化服务团,深入推进“校村协同振兴行动”,打造乡村文旅品牌,几年来,积极面向区域乡镇开展党建联建、实践服务及实践育人活动,逐步形成以洋坑村为代表的“洋坑样板”。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洋坑村是解放前夕中共象山工委的成立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当地孕育了吴烨、吴忠良、俞保才等三位革命烈士,是一片著名的红色沃土。如何以红色资源驱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一直是当地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艺赋能,影视艺术传播红色故事
支部积极探索运用影视艺术传播手段,讲好地方红色故事。2021年10月,支部与新桥镇洋坑村签订联村共建合作协议,推出沉浸式红色话剧《火华的年代》,从编剧到演出历时6个月,通过生动演绎,将新桥本土革命烈士的红色故事呈现给观众。支部先后围绕象山本土革命烈士,编排导演了多个剧目,组建的红色印记演出服务队为象山新桥镇等地排演了多部“戏剧进校园”红色剧目,共同传承洋坑村的吴氏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累计开展50余次公益戏剧课,获得央广网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火华的年代
专业加持,数字技术拓宽发展渠道
支部组织专业教师为村民开设抖音直播、乡村品牌推广等培训课程,为洋坑村提供智库人才等实际服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利用数字图像表现、视频拍摄、动画科普等多元化手段推广红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旅游+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大景区,坚持以红色资源带动绿色发展,使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2条红色研学之路,开设“红色驿站”,设计红色文创礼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洋坑村的美誉度,而且带动全域旅游,拓宽村民致富门路,近年来洋坑村的红色旅游与研学人次比例逐年提高,创造就业岗位20多个,带动旅游业直接收入20余万元。
洋坑村签约协议
对口帮扶,“洋坑样板”辐射周边村镇
支部组织专业力量和志愿学生,保护和修缮红色资源,让红色旧址、革命遗迹成为“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教材”。成立洋坑村红色宣讲小分队,进行常态化驻点讲解,逐步形成集参观、培训、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红色党员教育基地,洋坑村现已成为象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干部教育的网红打卡点,陆续接待单位和个人参访60批次、3000余人次,拉动了红色旅游热潮。经过多年的文艺赋能,新桥镇洋坑村的红色基因逐渐向周边扩散,“洋坑样板”在多地得到复制和推广,支部服务也逐步向象山周边扩散,为象山县泗洲头镇拍摄宣传片《璀璨明珠泗洲头》,与象山县定塘镇共同开展“农产品直播电商”和“全域旅游”合作项目,同时支部党员带来学生排练舞台剧《百年风华 青春正茂》、《星火燎原》、《守护初心》等获得宁波市宣传部的嘉奖,受到广泛好评。
象山县“两优一先”表彰活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