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足迹 | “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设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江苏省宜兴市

2023-09-02 21:20:55 小生力


实践主题 | “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设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

实践地点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参与人员 | 叶徐、邵宇茜、成嘉琳、常佳、吴欣桐、刚俪瑄、丁沐言、王小戈

指导老师 | 陈瑜、李孟悦

前言


图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思考为何振兴乡村?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乡村帮扶活动?我校“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设计学院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校团委及设计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在辅导员陈瑜、李孟悦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开启本次实践团的乡村振兴首站之路。


自7月12日至14日期间,“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实践团受到了宜兴当地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代表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宜兴市双桥村、白塔村、均陶研究所和太华新四军纪念馆达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举行了“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设计当地特色农产包装、进行网络宣传等手段,利用“艺术+传播”的手段宣传乡村文化,展现乡村魅力。


图片

团队在双桥村举行“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团队介绍




“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设计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由来自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八名学生组成。本次实践活动前,团队成员多次开展线上会议,讨论实践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乡村振兴调研问卷。

宜兴为本次实践团的乡村振兴计划首站,之后,实践团将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拉马镇等20个遍布全国、各具特色的乡村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并以各个地区的调研数据进行横向比对,以此探索一套具有可复制性的“设计+”乡村振兴道路。


图片




实践地点介绍




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和沪、宁、杭三角中心,自然资源丰富,同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和“水乡、竹海、茶洲、洞天”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宜兴历史的星空闪耀着许多名人的光彩,它是著名的“名人之乡”。众多名人的故居坐落于古城内外,如书画名家徐悲鸿,物理学家周培源,“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蒋南翔、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潘汉年等,这为宜兴增添了浓厚的人文魅力。

宜兴亦是重要的红色革命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宜兴人民在大革命时期,打响了江南农民暴动第一枪;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创建了以宜兴为中心的太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成功坚守宜兴革命阵地,迎来了人民的解放和新生。


图片

▲宜兴风光




实践团成员在宜兴调研期间,聚焦“设计+非遗传承”、“设计+乡村建设”、“设计+党史教育”和“设计+文化学习”,对话三位非遗传承人,走访五个特色的乡村、三座主题性博物馆、四处名人故居。



“设计+非遗传承”




以设计产物为研究对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中心,实践团成员深入挖掘可供选用的设计思路和实践途径,并从形式与功能,文化与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对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和梳理。


0 1

对话国家级大师,走进“葛窑”传承人

——彩陶大师葛昊翔

图片


葛昊翔先生作为国家级大师、“葛窑”第三代传人,师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邱玉林先生,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获奖。

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葛昊翔老师的个人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上下两层,在一层展厅同学们欣赏了葛老师的彩陶作品;二楼则是为创新彩陶销售渠道而设立的拍摄工作室。在彩陶制作车间,同学们了解到彩陶的制作流程和特殊的工艺处理。

图片


葛昊翔老师是彩陶界的个中翘楚。为大力传扬宜兴彩陶艺术,他潜心研究五大名窑制陶工艺,勇于创新,在全国首创了以宜兴紫砂为胎、外施宝石釉的新型工艺。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均陶的釉色,青瓷的质感,彩陶的造型,显现出宋代五大名窑的艺术风采,创新发展了宜兴彩陶工艺,为宜兴古老的陶瓷艺术增添了活力。并多次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宾,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葛昊翔大师身上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和“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更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于平凡中见不凡,于不凡中守护平凡,无论是彩陶创作还是公益慈善,他始终牢记初心,担当着属于他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学生,也作为未来文艺工作者,同学们学习大师精神,始终追求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于卓越的追求。


图片


0 2

对话国家级大师,走进均陶传承人

——大师方卫明




图片

宜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而均陶是宜兴陶的代名词。实践团在宜兴市均陶研究所进一步了解均陶的历史与创作工艺,观看展览和央视纪录片,体验工作室。

随后,实践团和大师方卫明的后代方薛斐进行交流探讨。方薛斐先生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所目前情况和方卫明大师的生平。同学们借此机会,就“民艺派”的写意风格与方薛斐先生展开深入讨论。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曾指出“文艺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在方大师的作品中,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方大师在日常生活器具的制作中, 更多考虑的是使用而不仅仅欣赏。他将实用之美、民众之美、自然之美、健康之美与传统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同学们对“均陶的设计创新发展”和方卫明大师进行了讨论。方卫明大师表示:“近年来,均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铜均釉”的出现,这是一种似于青铜器质感的新均釉。要进行均陶的创新,一定要有扎实的均陶工艺技巧。在创作思维方面,也要注意艺术语言与表现技艺的结合,这才能超越传统,不断创新,使均陶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宜兴市均陶研究所是传播均陶文化的主要阵地,长年接待、培调各大院校实习师生,也是均陶的文化艺术、创作设计、研究交流中心。实践团代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宜兴市均陶研究所签署合作学习关系,举行“思政教育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图片


0 3

学习最早“乡村振兴紫砂方向”成功案例

——丁山长乐陶庄,拜访传承人徐秀棠先生


图片

实践团成员来到“长乐陶庄”后,映入眼帘的是由十余个石碾垒成的一道照壁,居中的石碾上刻有“唯吾知足”,这四个字借用石碾方形孔槽代替了共有的“口”字。“唯吾知足”是陶庄主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以抟砂制陶为人生最大快乐的自白,也是他一生不懈追求陶艺的真实写照。

图片

陶庄东边矗立着一座龙窑,平地而起,依坡而建。这是陶庄主人徐秀棠请人仿造的一座紫砂龙窑,也是陶都昔日几十座龙窑随时代变迁消失后的复建,更是紫砂烧成工序原生态的辉煌印记,凝望它,如同在紫砂文化长廊中见识了紫砂千度成陶的最后历程。

实践团还参观了徐秀棠老师的个展,了解到徐秀棠先生的传奇人生和作品故事,跟随大师步伐,认识到每一个大作都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徐老师还开创了紫砂雕塑的先河,自学中西方解剖方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其创作的人物雕塑,表现风骨文人气韵,作品逼真的同时展示作品的架子都是由紫砂完成,工艺十分精湛。

图片



“设计+乡村建设”




01

红色乡村建设——胥锦村


图片

胥锦村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天目山余脉绵延境内,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资源优越。胥锦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万人。在2021年,胥锦村被列为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省健康村、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文明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省美丽家园示范点等荣誉。

实践团随着村支部书记的脚步,走进历史旧址,从前的新四军学院,经过修复后成为了现阶段的党性教育实训基地。成员们沿着历史街道,走进“中国星火红村”,走近养育宜兴万人的母亲湖。

图片


0 2

绿色生态建设——乾元村


图片

乾元村位于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内,以山地地形为主,以低山丘陵茂林为主要特色。村庄周边群山环绕,享有“山区明珠”的美誉,当地物产丰富,有乾元茶叶、鲜美竹笋、香醇板栗等特色风物。实践团成员发挥“设计+”的力量,为当地农特产品——乾红茶叶打造有情怀的包装设计。

近年来,乾元村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村庄环境改造,大力推进涧河整治、生态停车场、管道燃气、村道黑色化及亮化、绿化等工程,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深化“一推三化五治”专项行动,在村支两委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乾元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态“颜值”得到提升,擦“靓”了乡村振兴名片。

乾元村还是徒步爱好者的“优选地”,有方圆百里闻名的天然景观“一线天”。在竹林交错、藤蔓纵横之间,石崖高耸,两壁夹峙,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在此原有的线路基础上,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和当地需求尝试开启新的路线规划。

图片


0 3

全国特色乡村建设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西渚白塔村


图片

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宜兴市西渚镇的白塔村,在村干部带领下,聆听白塔村的故事,感受白塔村的文化。从村支部书记介绍里,同学们了解到白塔村一直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理念,以党建引领、产业先行、文化铸魂三方面进行乡村振兴。

图片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白塔村为突出“党旗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主题,打造以白塔村党建展示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阵地,同时深挖历史古韵,当地村支部配套建成 “乡村记忆展示馆”和“千年古窑遗址”,通过新建“乡贤文化廊” “文明乡风廊”展示村史村情及特色文化。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先进的直播间、丰富的产品类型,具有设计感的包装和新颖的宣传方式让白塔村的农产品频频“出圈”。此外,白塔村积极和上海等地进行产业合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赋能乡村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扩大村民收入来源。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由于白塔村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戏剧活动家于伶的出生地,也是星云大师多次禅修的地区,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禅文化。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率先从名人文化做起,在十多年前投资8000元建设了于伶纪念馆,并已成为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着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星云大师的珍贵资料和当地优秀家风家训,并在各自然村口或中心地带设立禅德文化宣传牌。然后又搜集了许多民间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器具,建起了浓缩版的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中心。

图片

为了进一步擦亮传统文化底色,欧阳华书记与江西省非遗合作,引入文化,建设打火花剧场,形成现阶段规律常态化演出---打铁花。今年春节以来,江苏宜兴西渚镇白塔村的3000名村民免费享受了《千年铁魂·江苏情》大型实景剧的视觉盛宴。这不仅让村民们富脑袋、富口袋、得实惠,还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羡慕不已。

同学们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以助力乡村旅游为主要目标,为白塔村进行手绘“乡旅”地图,为白塔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实践团也代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白塔村签署长期合作,建设“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图片


0 4

现代农业基地——丁山莲花荡


图片

近年来,丁蜀镇把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打造莲花荡生态农场。农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莲花荡生态农场里建设环湖自行车道、生态树屋、采摘园等,也希望实践团成员们发挥专业特长,一起打造成一个多功能农业生态景区,进一步擦亮“莲花荡”的名片。实践团队走在田间,和当地农民了解特色种养模式——稻鸭共作,同学们将其整个过程进行信息化图表整合、设计,让其更加具有直观性和便利性。


0 5

“现代紫砂村”——双桥村


图片

双桥村地处丁蜀镇东部,毗邻风景秀丽的太湖,西接蜀山风景区,宁杭高速、湖滨公路、通蜀路、方溪路、双龙路贯穿全村,宁杭高速丁山站就建于此,地理位置优越。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岸净水绿的新双桥被上级评为“全国千家绿化村”、“江苏省文明卫生村”、“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基地”、“宜兴市先进党支部”、“宜兴市巾帼示范基地”、“宜兴市幸福村”等荣誉称号。

双桥村村支部书记表示:当地紫砂从业人员众多,产业基础良好,有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行业发展稳中向好。希望有更多紫砂、陶瓷专业的同学们加入到本村的乡村振兴队伍中,帮助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实践团代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双桥村达成合作协议,建设“思政实践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图片



“设计+党史教育”




01

宜兴党史陈列馆


图片

宜兴党史陈列馆以“光荣与梦想”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宜兴的光辉历程,重点回顾了宜兴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显著成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践团在展馆里接受党史教育,领悟在宜兴大地上发生的动人事迹,回忆峥嵘岁月。

图片


0 2

宜兴革命烈士纪念馆





图片

图片

宜兴革命烈士纪念馆共有7个展厅,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烈士故事。实践团成员在一幅幅黑白照片中、一件件革命文物上、一段段历史故事里,瞻仰烈士英容,回忆热血岁月,领悟革命精神。


0 3

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图片

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也是新四军在华中开辟的8个战略区之一。1943年底,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指导方针,苏南新四军主力——新四军第十六旅南下苏浙皖边区对日作战,十六旅旅部、苏皖区党委、苏南行政公署机关迁驻宜兴太华山区,太华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和指挥中心,由此有了“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美誉。


图片


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目前申报市级以上爱国主义基地13项,影响力已涉及苏州、上海、扬州、常州等周边地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20年9月,纪念馆被授予“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6月,纪念馆成为宜兴首个入选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的场地,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绝佳平台,已成为宜兴红色教育的一张名片。

实践团在纪念馆内观看展览,聆听讲解,回顾了新四军在太华镇进行艰苦卓绝抗战的斗争历史。并于7月13日上午代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签署合作学习关系,举行“思政教育基地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图片


0 4

革命战士潘汉年故居


图片

图片

宜兴市新街街道陆平村是宜兴市最早的农民运动重要据点之一,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潘汉年的故乡。他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优秀代表,早年参加创造社,主编过《洪水》、《革命军日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他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无私拓荒者,“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施政方针奏响了执政党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的时代先声。

实践团来到潘汉年的故居,屋前老树风貌依旧,故人精神永远长存。同学们漫步在展厅内,馆内陈列丰富,观看有潘汉年的生平事迹图片和手迹诗稿,了解潘汉年的一生领略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

图片

图片



“设计+文化学习”




01

东坡书院


图片

蜀山东坡书院,最初为”东坡草堂”。苏轼在熙宁、元丰年间 ,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播独山时 ,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 山势似四川眉山 , 顿生恩乡之情, 由享叹日:”此山似蜀”。后人遂将覆山易名蜀山。当实践团成员看到院内名传千里的“东坡提梁壶”时,感受到的是文人雅士审美情趣与造物者的匠心独运。

图片

图片


0 2

悲鸿故里文化园




图片


悲鸿故居前的草坪上,徐达章、徐悲鸿父子的铜像并肩而立,令人心生敬仰。故居正门上方挂着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正厅里则挂着周恩来题写的“悲鸿故居”匾额,字迹苍劲凝重。

屋内的所有陈设,都是按照当年的样子摆放的。穿过天井,后院一间小阁楼就是徐悲鸿父亲当年办学授课的“澹我斋”,这里还保持着传统的私塾布局

徐悲鸿站得高、心胸宽、眼界广、情感真,人品艺德皆优方能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坚持真理,为国家民族去发掘艺术人才。他身上体现的惊人的识才和伯乐精神,在中国美术界是无人可比的。因而他成了中国美术事业的首领、当之无愧的导师。以他为首的艺术家群体中,相辅相成地促成了一个时代的美术潮流和学派。

图片


0 3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图片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位于丁蜀镇的仙鹤山麓,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业性陶瓷博物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藏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反映。我校第一任校长刘海粟先生曾在其九十六岁高龄之际挥毫赞誉“宜兴陶瓷东方明珠”。  

实践团成员进入场馆后,从馆内藏品中系统地了解了宜兴陶瓷发展演进的轨迹,常年陈列的8000余件陶瓷产品,展示了当今灿烂的宜兴陶瓷文化和巧夺天工的制陶艺术。同学们在古陶馆追溯历史,分时期参观了宜兴出土的汉代印文硬陶,两晋青瓷、宋代紫砂、明清堆花等古代陶瓷珍品,感受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

              图片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让设计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才是本次实践的主要路线。通过本站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独创、道德、情感、美学的设计力量,助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文景观,创新建设美丽新乡村;引导和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如胥锦村般绿色生态自然村。此外,也要秉持“红+绿”的发展道路,即红色旅游+乡村自然景观;红色旅游+乡村体验。

新时代,“新农人”,绘就新蓝图。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


记者 | 叶徐 常佳

图媒 | 成嘉琳 邵宇茜 叶徐

美工 | 吴欣桐

运营 | 孙立涛

校对 | 陈瑜 刘达 练江南 安好好

校验 | 胡洁 郭玥 李孟悦 许欣妍

审核 | 张健 张卫军

责任编辑:李孟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校“熙攘为乡来,聚力乡村美”设计学院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开启本次实践团的乡村振兴首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