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和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任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搭建“五元平台”,创新育人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理论学习、科研创新、工匠培养、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培养厚德、笃行、强技、尚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搭建理论研学平台
一是依托学习社区功能空间,推进思政理论学习全面覆盖。利用支部活动场所及图书馆阅读区等设施,推动理论学习全面铺开。二是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推进理论学习沉到一线。院领导、支部委员带头深入学生社区,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师生“学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三是师生共学,推进理论学习落地见效。利用辅导员工作室、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易班工作站等育人阵地,通过交流研讨、案例教学、“微学习”、“微党课”、“微宣讲”等方式,提升广大党员、师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学院教工党支部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二、搭建数智创新平台
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双高”专业群建设和筹建本科院校为契机,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多功能展示、活动、体验等新场景,构建基于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项目为引领,深化校企合作,激发校企内生动力,鼓励党员师生带头攻克科技难题、考取行业顶级认证、开发并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推动学院创新发展。
“现代通信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在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学院参赛队在华为ICT大赛2023-2024全球总决赛中再夺特等奖
三、搭建先锋引领平台
举行大师工匠宣讲,传播工匠精神。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广西工匠、广西技术能手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国工匠的风采,学习争创一流的工匠精神。每年开展学院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先锋榜样评选活动,树立模范标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迹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教师和学生脚踏实地、行稳致远,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学习、活动中。举行优秀校友走访活动,激励学生以扎实技能服务社会。开展朋辈榜样引领示范活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个人。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获得者郑棋元来学院宣讲交流
四、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专业化、项目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平台,让志愿服务“专”起来、“亮”起来、“暖”起来。第一,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平台,提供包括语言沟通、技术技能、应急处置、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专业帮助,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第二,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团队,建立对口定点服务点,打造每个志愿团队的代表性活动项目,学院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第三,与学校共同开发志愿服务系统,提供线上报名、线上审核、服务积分查询等线上服务功能,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化。
学院学生志愿者深入南宁市陈东福寿养老院开展爱心活动
五、搭建乡村振兴平台
支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活动,与上林县横岭村长期进行“一帮一联”结对帮扶,捐赠各类生活、生产物资,为农户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指导,协助打通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假期组织学生党员、先进团员开展“三下乡”活动,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庭,了解帮扶户家庭状况及存在困难,协助村委、当地部门纾难解困,助力乡村振兴。与马山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对口帮扶,派出党员教师开展为期近一年的支教活动,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师资培训、招生倾斜、物资捐赠等形式推动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学院教职工赴横岭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活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