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艺术的融入

2020-11-30 15:50:52 邹萍

6cf9c9fdf924068b236365097c49c4f.jpg


我们要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其实大家都知道一提起艺术:很多人都会说学艺术的,基本等于不谈政治,不论时事。这个默许的定论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更是在心底里排斥着思政。由于近年来思政的普及,不论生活中的“学习强国”还是“课程思政”的推广,广大师生正在潜移默化地关注着,而真正能让思政落到实处,还是靠我们教师为学生进行传递。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经验:1、在我最近教授的《绘画语言解析》中关于书画同源的解析时,如“武”就是“止戈”即“阻止战争”—加强民族情怀; “命”就是“人一叩”,即趴在地上叩首于万物,懂得敬畏才是“命”—针对新闻中的学生自杀问题进行警示;“福”从甲骨象形文中得知是一个人抱着酒坛祭祀,酒是粮食之精华,古时最珍贵之物,要奉献出来,因此“奉献”才是“福”—培养学生的情怀。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内涵。2、引导学生:学生在讲解作业时体现了思政:(1)中国的国花是牡丹,如果大家平时细心的话,就可以看到一元硬币的正面也是有一种鲜花的,那个就是牡丹。为什么选择牡丹为中国国花,是有根据的,牡丹代表富贵,是盛世太平的象征,而唐宋正是中国民间最开放、藏富于民的朝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自然也就提高了。(2)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学生提出古代有个“棋圣”棋艺精湛,但求一败,苦无对手,设想让他来对战“阿尔法狗”,孰胜孰败?通过我的提问,学生们陷入了思考,同学们很矛盾,但是面对人工智能,学生们更多的还是想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将思政融入艺术,又能将思政艺术的融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多下功夫,多了解时事,我可以主动演绎,也可以从学生层面出发。这就是展现出我的创新思考。

当我们真正将课程思政做成了一种思维方式的时候,就是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在美展以及未来生活中健全身心,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以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下一步课程思政,我建议从我们党支部的老师开始进行教学变革,从自身提高觉悟,以人格魅力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专业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应针对一些教师教学刻板单一、亲和力不够的问题,加大学院听课指导机制,按时反馈,督促监管。教师应努力提升授课水平和艺术,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提升教学艺术、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教学亲和力和生动性,并不意味着课堂娱乐化甚至庸俗化。讲段子、谈野史的做法只会让授课内容变得肤浅,甚至与真理背道而驰,及时清除教师队伍中人品低劣,品行不端的人,打消学生的效仿认同感,只有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学生形成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继续思考的兴趣,打开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课程思政”——艺术的融入。     


责任编辑:邹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培养学生的情怀。学生在讲解作业时体现了思政。学生们陷入了思考。又能将思政艺术的融入。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