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匠•好导师——记化工原理教研室王英龙教授

2022-12-07 10:07:36

王英龙,2006年入职我校,2015年被聘为教授,201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化学工程),青岛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以及“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化工过程模拟与化工热力学等领域的研究。自任教以来,凭着对教学和科研的无限热爱,一直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长期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卓越的教学、科研成果。

tu2.jpg

诲人不倦,春风雨露桃李满园

王英龙老师以持之以恒的爱教之心,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注重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秉承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教育理念,将科学人物、时事案例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在课堂上他通过介绍余国琮院士心系祖国,毅然返华的感人事迹,激励学子为强国读书;在孟晚舟回国当天,对其发表的“如果信念有颜色的话,那一定是中国红” 的爱国主义信念与国家科技发展形势和中美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经过15年的辛勤栽培,30余名研究生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位,10余名研究生进入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继续读博深造,多次指导研究生在校级优秀硕士论文中脱颖而出并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培养的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国家奖学金和校十大学术之星等奖励不胜枚举。所指导的2014届毕业生崔培哲以学术成果专业排名第一的身份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新生最高奖学金,2018年崔培哲被聘为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2022年被评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喜获突破

王英龙老师自任教以来,一直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严谨治学,勇挑重担,不计较个人得失,出色完成研究生培养中的各项任务。

16年来,他坚持从事化学工程研究生的一线教学,致力于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主讲的化工过程模拟课程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等省级立项4项,主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5项。课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引入课堂,探索出《基于Aspen Tech的化工过程模拟教学案例库》并获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的资助。为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与培养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化工过程模拟》为核心,构建旨在实现工程开发与科学认知能力融合的培养模式。主持的《化工类研究生工程开发与科学认知能力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和《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和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资助,《三位一体创新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所探索的立体化、多维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科学认知与工程实践贯通式培养模式》极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为研究生提供了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协作解决案例的机会,激发研究生对工程实践问题的认知与实践,荣获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探索了以化工过程模拟为主线,交叉融合四门核心课程的启发式案例库,并轨双语教学与专业的教学模式《化工专业研究生一核多维-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三线制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立足秉承传统,逐本溯源的教学思路、构建学术引领,精讲点拨的授课方式,将教学内容从工艺流程模拟扩展到热力学相行为、分离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提高学生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能力。改革传统教学为双语教学,并将绿色发展与节能环保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化工专业研究生的一核多维培养,于2022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第六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片51.jpg图片4.jpg

                          披荆斩棘,科研攻关硕果累累

在科研方面,王英龙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承担企业委托横向课题50余项,工业化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化学工程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70余篇(3ESI高被引),被引用4300余次,H指数36,获得Energy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等期刊的杰出审稿贡献奖并两次受邀评审国外自然科学基金。在过程强化与系统集成的工业应用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工业化项目经山东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山东新华制药与中石化等企业的技术研发任务50多项。《一种缩短布洛芬合成工艺缩酮化反应时间的装置及方法》获2017年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支撑新华制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布洛芬生产基地,使我国的布洛芬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第一完成人开发的科研成果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多元共沸物的连续化热集成分离与精密控制技术2019年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多元共沸物高效分高工艺与稳健控制关键技术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另外参与开发的布洛芬高效合成关键技术及其清洁生产体系创建2018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循环共混反应分离集成的布洛芬清洁生产关键技术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原料药清洁化生产关键共性技术及产业化”获2021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全氟乙烯基高端基础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和全链条生产体系重构”获202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编著《计算机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化工过程的优化设计与控制》《化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等10余部专著,并以第一作者编写英文教材《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引导研究生利用模拟软件等工具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20多所著名高校推广应用,效果显著,2019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

tu 5.jpg

爱惜人才,严爱相济无私奉献

在培养学生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室目前承担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和横向项目,理论知识学习之余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项目实践中,使其参与企业商谈、方案设计、实验验证、指导安装、后期调试等一系列环节,力求多维度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王英龙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总是耐心引导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与学生面对面谈心,帮助学生寻找科研思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当学生在论文降重中遇到困难而沮丧时,他下班后一直留校指导并进行心理疏导,陪同其修改到凌晨并最终完成。王英龙同志带领学生完成了多项基金项目和企业支持的横向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应用中,全方位提升科研能力,同时对学生耐心热情、一视同仁,对外来求教的学生知无不言、倾囊相授,曾多次收到国内外同领域学生和同行青年学者的请教邮件,每次都是及时高效的为他们解答疑惑。

亦师亦父亦友,在了解到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瓶颈后,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组织英语晨读和听力练习,亲自参与指导并改进学习方案。学生在科研生活中遇到难以突破的困难时,他耐心引导,帮助其建立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寻找新思路,并逐字逐句的检查和修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们养成科学严谨细致,形成凡事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的良好习惯。在互相交流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获得了一致好评。

tu 6.png

面对学生,他是真诚而热情的;面对科研,他是严谨而创新的;面对成绩,他是冷静而谦逊的;面对未来,他是勇敢而自信的!正是这种在困难面前迎头而上、坚持弘扬科大精神、努力践行橡胶品格的精神让他在科研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取得更多成就。以身作则,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献身科研、诲人不倦的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终是春风雨露桃李满园。


责任编辑:张永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化匠•好导师——记化工原理教研室王英龙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