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传达学习科学家座谈会精神

2021-01-18 18:07:44

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9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召开传达学习科学家座谈会精神讨论会,会议同时采用雨课堂以线上方式进行。校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会议,校长邱勇作总结发言,副校长杨斌、郑力参加会议。

陈旭强调,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明确学校科研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路目标、做好“十四五”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传达学习也是学校正在召开的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做好讨论会下一阶段的工作和总结、制定2030科研创新行动计划,都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

陈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也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号召,希望大家“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全体师生深受鼓舞。本次座谈会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开始,希望全体师生以此为契机,更加扎实地推进学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各项改革发展工作,以“十四五”规划为抓手谋划好未来的发展蓝图,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邱勇指出,这次科学家座谈会对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国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清华大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全校师生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深入学习领会座谈会精神,坚定破难题、勇担当、抓机遇、促提升的决心,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持续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我校科技创新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邱勇指出,对国家来讲,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我国发展的“牛鼻子”。对大学而言,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科技创新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没有创新就没有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的硬实力。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硬实力,以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国家发展。清华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肩负起历史责任,在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同时,提高创新的高度。

邱勇强调,清华要努力走在前面,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努力实现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从0到1”的突破。要持续改进创新生态,以一流的标准系统谋划清华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建设。要进一步激发师生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师生提供更大的科技创新舞台,产出更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的成果。

邱勇对学校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第一,要认真总结学校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经验,持续推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交叉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第二,做好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讨论会的总结工作,要突出改革意识,抓住改革机遇,把问题分析透,推动学校科研水平全面提升。第三,持续完善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认真落实工科、理科和文科发展规划,同时加快医学、生命科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发展。第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通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推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第五,各院系要结合学习总书记讲话,集中精力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科规划,完善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机制,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第六,推进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特殊的引领性作用,服务清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邱勇表示,清华大学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全面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建设,持续发扬爱国奉献精神,努力建设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发挥一流大学的引领作用。希望师生共同努力,用改革的成效、创新的成果、新的突破和新的引领迎接110周年校庆,迎接建党100周年。

会上,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新闻联播关于科学家座谈会的报道。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科学家座谈会精神与自身的科研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潜心钻研,勇于担当,努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物理系教授王亚愚现场参加了科学家座谈会并分享了参会感言。他表示,总书记在会上对科学家们提出了殷切的期待,其中特别强调专注和勤奋。一方面,纵观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无一不是科学家在一个领域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取得的,而很多人在研究中难免会受到热点的诱惑,主动或被动地追逐热点,缺乏“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另一方面,很多人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加容易产生懈怠情绪,缺乏内生动力,从而阻止我们持续攀登科学的高峰。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唯有更加专注,更加勤奋,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自动化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表示,第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明确我们自身的定位。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学科之间的理论和方法,以技术的交叉融合促进各个学科的前沿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科技交流可以拓展科学的视野,带来更多“触电”的机会和新鲜的血液。第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还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开放创新,促进科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战略,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的舞台。

生命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表示,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这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高校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勇于担当,积极投入到基础研究中来。在生命科学方面,接下来的科研工作要加强对人体防御系统机制、生命活动的重大规律以及人类疾病防治的研究,重视药物设计和新药研发,针对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开展创新和科研攻关。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清华责任重大,全校师生要共同努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机械系教授朱煜表示,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的规划,在长期关切和急切需求领域坚持为国家作贡献。科技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把握国家战略脉络,从而更好地制定科研路线;同时,科技工作者要有担当、有战略定力,秉持科学家的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对于科技创新尤其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明确方向,协同工作;重大战略需求的攻关也是很好的培养人才的机会,可以在科研团队和平台中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接受挑战的精神和抗压精神,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经管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总书记强调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也非常重要。现有的很多理论都是基于其他国家的实践,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在对现有理论和方法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通过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实践、不同时期实践的比较分析,对这些理论大胆提出质疑,勇于创新,不能像总书记在8月24日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警告的成为理论的“糊里糊涂的搬运工”。除了坚持创新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社会科学家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社会科学研究不可避免涉及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会带来不同的政策评估和政策建议,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也是社会科学家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工系2018级直博生陈筱薷结合本科和研究生的成长经历谈了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考和体会。本科期间,受益于学校的课程和育人体系,陈筱薷开始跟随导师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项目,并逐步明确了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生理想。就读博士后,她潜心学术,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后续几年的博士阶段,她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砥砺奋进,力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党办校办、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文科建设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负责人,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现场参会。各院(系)院长(系主任)、党委(党总支)书记、主管科研副院长(副系主任),各院(系)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科研机构负责人,重大项目负责人,各院(系)科研秘书和其他相关教师、研究生线上参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我国发展的。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科技创新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以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