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清华学通识”系列课程学习者超1000万

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3-01 11:02:24

2020年11月至12月,“融合浸润 水木云端”“我来清华学通识”第3、4期的共8讲课程上线,为2020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的开放通识课堂活动画下了圆满句号。“我来清华学通识”系列课程自发布以来,共上线了18讲课程,学习者超1000万人次。

上排从左至右:张国刚、石中英、李睦、顾涛

下排从左至右:李稻葵、蒙克、钱静、王毅

人文学院教授张国刚讲授的“资治通鉴”通过汉武帝的两个宠臣公孙弘与主父偃迥异的命运,介绍“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不同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通过本讲“教育哲学(2)”,介绍了“教育”“学习”“教学”等概念的联系,带领同学们探寻“教育是什么”这一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美术学院教授李睦的“艺术的启示”从阅读、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开始,引导学生敬仰艺术、热爱艺术,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人文学院副教授顾涛在“孔子和鲁迅”课程中,分析了孔子对“礼”和人类社会的概念及转换。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稻葵在“经济学通论”中,从对政府的定义开始,系统梳理政府规模和角色的历史演变,讲解现代政府的组织形式及其行为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蒙克讲授的“全球史中的社会学”课程,通过“经史互证”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想象力、跨国同理心以及全球胜任力。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钱静采用全英文授课“心智、个体与文化(英)”,讲授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新发展。建筑学院教授王毅带来的“建筑与城市文化”以中外建筑与城市发展为主要讨论对象,引导同学走进实际建筑场景,使学生对建筑与城市有系统的认知。

学习清华通识课后,参与者在讨论区以弹幕或留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喜欢这种实力派老师现场教学”,觉得“很有意义”“这才是正能量”。多位已经毕业的清华校友通过在线的方式观看了课程,并留言非常“怀念母校”。学习“艺术的启示”课程后,有学习者留言,老师非常有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绘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立的绘画想法,不用“标准”限制学生的特点。李睦了解到学生们的反馈后表示,“从没有想到过会有那么多人参与通识开放课,更多人开始了解清华艺术教育,尤其是通识性的艺术教育,这让我很欣慰,也很感动。艺术教育原本就应是面向所有人的,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艺术内容进入开放课堂。”

心理学通识课吸引了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心理学好奇者,钱静表示,为了更好地把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多元、文理交融的课程呈现出来,她采用了“先降维,再升维”的方式,利用慕课、混合式教学开展交互式学习,把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得知识点有前有后、有上有下、有血有肉。这种方式受到了社会学习者的高度肯定,“钱静老师的课程内容丰富,课堂互动性强,老师充分运用雨课堂的课堂测验和投票功能,采取启发式教学,实现了师生课堂良性互动。”还有同学留言道:“蒙克老师讲的太精彩了,尤其是全球疫情当前,如何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尤为重要”。蒙克表示,“开放通识课是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它既要求学理性,又要具有话题性。授课教师既是引经据典的师长,也要是熟稔各种流行梗的朋友,这种‘跨界’和‘分裂’的讲授方式迫使大学教师走出舒适区,希望有更多老师加入到开放通识课中来!”

自9月以来一直关注“我来清华学通识”系列课程的学习者在全课程结束后表示:“这四个月中,每到月底我都会按时观看期待已久的课程,从中感受到清华通识课程类型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专业领域权威学者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深切体会到清华大学立己达人、审思明辨、文理兼备的通识教育目标”。也有学习者表达了对清华开放通识课的进一步期待:“下一期还想学习关于建筑学相关的课程,本科很遗憾没能学习建筑,希望清华通识能圆我一个建筑梦想”。

2020年秋季,清华大学将18讲通识课程的真实课堂展示给社会学习者,开放更加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探索更加普惠的教育,帮助学习者认识到不同学科的智识尊严,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面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真正的获得感。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来清华学通识”系列课程自发布以来,共上线了18讲课程,学习者超1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