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党的建设”学科研究生西部中国研修计划启动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

2021-01-19 12:42:17

2019年6月14日上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党的建设”学科研究生西部中国研修计划启动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陈锡喜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教授,复旦大学“党的建设”学科点负责人刘红凛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院长方雷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段妍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宏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良书教授,南京大学革命根据地研究所所长杨丹伟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副主编郑端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吕红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党办、宣传部、社科处、研究生院、双一流办、档案馆以及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萍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的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建设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也就更为重要和紧迫。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2017年,四川大学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并于2018年开始正式招收博硕士研究生。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促进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强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她强调,党的建设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紧扣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必须与服务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新时代推进党建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时代步伐、实践步伐、理论创新步伐,要做到“三个坚持一个勇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四川大学“党的建设”学科点带头人刘吕红教授对四川大学“党的建设”学科点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学科点西部中国研修计划情况做了介绍。她提出,“党的建设”学科点建设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四川大学设立“党的建设”学科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随后,她介绍了党的建设学科点研究生“西部中国研修计划”。

随后,开幕式举行了党的建设学科点研究生“西部中国研修计划”揭牌仪式。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陈锡喜教授共同为研修计划揭牌。

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主题报告,报告会由郑端主持。陈锡喜教授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展情况及最新动态介绍”的主题报告。他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0多年来的建设成绩,指出学科建设中存在四个主要的问题,即学科定位、学科功能、学科基础和学科研究有待加强。他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应强化四大意识,即学科意识、咨政意识、经典意识和问题意识。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内涵式建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表达,根本功能是通过理论教育而达到政治认同。为此,要抓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的根本,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大会在主题报告后举行了主题发言环节,李冉教授主持。刘红凛教授在“加强党建学科建设,培养‘四会’党建人才”的发言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目标,可以用“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八个字来表述。“四面八方”的“四个方面”主要指“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四项基本任务,“八方”指做好学科建设要掌控“八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所谓“四通八达”,“四通”指本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四会”本领,“八达”则指本学科硕博士的毕业去向。

王刚教授做了题为“党建学科建设机遇、问题和路径”的发言。他论述了党建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分析了党建学科建设面临的四个新问题,即党史与党建分属不同学科问题,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的关系问题,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功能划分问题和党建学科的生源问题。针对党建学科建设的新路径他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整合,进一步充实党建学科研究队伍,强化对党建学科的“经典”文本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党建人才培养。

沈成飞教授介绍了中山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提出要通过党建史研究推动“党的建设”学科向纵深发展。他在发言中表示,党建史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历史研究中应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党建史的研究内容应以党自身的发展为主题,关注政党发展与社会变迁;党建史是政党史发展的一部分,应该将党的建设历史放在近代世界政党史发展过程中去讨论;党建史是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两个学科研究的中介;党建史应该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学科研究发展的引擎。

方雷教授做了“‘党的建设’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发言。他提出,所谓党建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党建过程中所持的立场和采用的原则、程序和手段的总称。党建方法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研究党建问题的立场与原则,即观察和分析党建问题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基本观念;二是指按照一定的观念确定的研究角度,它为党建研究提供基本的适当的思路;三是指程序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即以严格的规则实施党建研究的步骤和过程。他认为,党建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范式。

段妍教授在发言中提出,加强党建学科建设,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推进党建学科建设与发展,必须把握以下问题:第一,明确学科界限;第二,厘清党建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党建学科的逻辑范畴与话语体系;第三,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与学科评估体系。

刘宏伟教授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党的建设”学科点的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及学科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学科建设的问题,即:师资不能满足培养需要,核心课程建设尚在起步阶段;课程设置缺少统一规范;与其他二级学科研究边界尚待厘清。他强调,该学科虽为新增,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政治学科中的研究队伍早已存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一直在加强,因此未来发展可期。

周良书教授做了题为“‘历史’与‘政治’:党建学科化的两个取向”的发言。他指出,历史学是党建科学化的基础,必须以历史学的视角来观察党的建设的演进过程。政治学是党建科学化的支柱。他提出,要实现党建科学化,要树立“问题意识”,要遵守“学术规范”,要增强“学科自信”。

杨丹伟教授在“党的建设的类型学分析”的发言中指出,党的建设研究的深化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和党组织的党的建设内容和特点的研究。他提出,要设计具有类别特点的组织管理机构,要进行党员的动力生成机制建设,合理界定党员的功能和机制,并建构合理党的建设的评估体系。

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党的建设”学科点负责人张洪松副教授做了题为“构建基于实践的党建学科话语体系”的发言。他提出,党建学科建设的根本是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他强调,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出路在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实践,基于实践构建党建学科话语体系才是党建学科建设的真正出路。

6月14日下午,会议举行“学科建设与青年成长”论坛,论坛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树教授主持。王刚教授、刘红凛教授、沈成飞教授等专家与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就学科建设、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的建设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开幕式举行了党的建设学科点研究生。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