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计划 | 董理:卷轶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

2022-12-21 11:30:34 林海琪 宋甜甜 张昕悦



董理,文学博士、中共党员,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兼副研究员。从青涩的学生到讲台上娓娓道来的讲师,董理身上映着许多恩师的影子。回望求学阶段,北大浓厚且宽容的学习氛围、导师们的悉心教导,塑造了治学严谨的董理;再望教研时期,耐心包容的董理来到深大后,影响着另一辈人的成长。


旅游时的董理 



01

年少春芳,茂林长成:

从讲台下走到讲台前


董理的成长路上,总有恩师相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他们的影响下,董理成长着,蜕变着,并在这样的温暖包围下,选择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点亮明灯,传递温暖。


回忆起高中时期,董理提到她的高中班主任。当时她的成绩并不顶尖,班主任却总说“我看好你”、“你一定行”。正是这样的信任与支持,给了她奋力前行的勇气,最终考进了北大中文系的应用语言专业,与导师孔江平教授结缘。


孔教授是国内语言学的专家,当时担任实验语音学授课教师,正是他在董理踏上科研之路的最初,鼓励她不断尝试。董理描述他为“学术上高瞻远瞩,生活上温暖随意”


开始接触有关家乡方言的研究后,她发现语言学并不是传统的人文学科,而是在客观数据中得到可重复验证的实验结果,这与她的理性思维一拍即合,点燃了她对语言学的兴趣。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孔教授不仅在教学中倾囊相授,更为董理树立了一个研究者榜样:他总是能够敏锐地察觉项目发展的瓶颈,并且通过前瞻性的准备和丰富的学识解决困难。


这也让董理明白,成功的研究离不开良好的知识储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研究态度。生活上,孔教授对每一位学生都视如己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均赞助其参加学术活动。几年的大学生活,董理在孔教授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大学老师应该有的模样。


董理在瑞典留学 


因为做的研究属于声乐语音学范畴,经孔教授引荐,董理赴瑞典进行交流学习,跟随声乐语音学的泰斗桑德伯格教授学习,扩展研究视野。与孔教授相似,瑞典的导师毫无架子,事无巨细地对每一步分析、每一个图表、甚至每一句英文表述进行指导,帮助董理快速成长。他的细心与关怀给董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孔教授建议她到高校工作。出于对现实和个人性格的考量,感念于求学过程中多位良师对自己的帮助,董理希望自己也可以将这份育人无私的信念传递下去,于是她选择来到深大,担任中文系的教师和研究员。


在董理的成长历程中,许多老师曾给她带来很多的鼓舞与感动。高中班主任的温暖鼓励,给她莫大的自信与勇气;孔教授的前瞻性思维,让她在每一次科研前都看得更远;桑德伯格教授的耐心细致,让她学会如何将自身经验有效传递给学生。站在今天,董理认为语言学研究与高校教学让她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她说:“教学和科研都让我感受到个人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感。教学中,学生的成长让我倍感欣慰;科研中为读写障碍群体服务,贴近生活实际,贡献更是实打实的。” 


董理毕业时和导师合影 



02

风华正茂,至善若水:

用热情和坚守浇筑读写研究


工作以后,董理生活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她很快发现了作为学生与作为青年教师的不同之处:教学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日常时间,很难像学生一样专注地进行一项研究;学生时期文章可以慢慢发,工作后要按时完成任务指标,而国内期刊的审稿周期远长于国外期刊;论文的修改与完善只能自己独当一面,不会再有导师在旁悉心指导。


在这几座大山的压力下,董理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所幸人文学院里既有与她年龄相仿的青年教师,又有乐于带新教师入门的资深老师,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董理开始重拾信心,尝试在教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时间不够用?她制作时间安排表,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论文写作;投稿时筛选最合适的期刊,不断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论文……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董理在学生的笑脸中获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在堆积如山的数据分析中找到了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倾听学生时的董理 


在读写障碍的研究中,董理当前的研究偏向于干预教学部分。博士毕业前夕,她开始接触到这一研究课题,而到深大工作后,则更为系统地开展了相关研究。读写障碍儿童的智力并不低于一般儿童,他们在日常表现中与一般儿童无异,但在进行阅读、理解、拼读等文本处理的过程中,会表现得较为迟缓。


在了解这一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她发现读写障碍的研究在国内很有限,受限于成熟理论的缺乏,很多孩子潜在的读写困难都无法被识别。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眼里,他可能只是一个“笨笨”的同学,但不会有人意识到他是一名“读写障碍”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被同学排挤,造成心理上的问题,而恰巧读写障碍发生的年龄段也正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很可能对孩子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读写障碍的研究是一片丛林,前方既有浓雾,也有荆棘,但停滞不前绝非她的选择。读写障碍儿童的困境让董理深感教育者肩负重任,于是积极思考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并组织团队开发系统的读写障碍干预训练妨碍。


在从事读写障碍研究多年的詹勇老师的指导下,董理组建了读写障碍实践团队,直接对接小学。团队负责筛选出读写障碍儿童,并为不同干预导向的儿童开设课程,针对每个个案的不同障碍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帮助他们提升读写能力。董理作为团队负责人,不仅需要协调30余人的分工,还要事无巨细地审核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


读写障碍训练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跟踪被试的发展情况,工作繁杂且辛苦。董老师和报名参加项目的学生一起,处理不胜枚举的数据,并且尝试总结出标准化训练方案,以期让普通教师也能参与到日常教学训练中,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是董理在项目中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和慰藉:她看到有的孩子通过一次次的辅导,在读写能力测试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变得越来越自信;参加活动的本科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从青涩的大哥哥大姐姐,变成独当一面的教师。


作为一名老师,董理视学生如己出。看到他们认真执教的过程,看到他们教学技能的稳步提升,看到他们对待小朋友们展现出的诸多才能,董理很是欣慰“我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作为老师,我希望学生能更有竞争力,也希望他们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求知若渴,坚持不懈,是她对科研的态度;大爱无私,认真负责,是她对孩子们的关怀。


董理参加昆曲演出 



03

炽灯相传,桃李乘风:

把温度传递给每个学生


 “深大人文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周围的同事,老师们都给予我很多帮助。”初到深大,詹勇老师不仅在科研工作上悉心指导董理,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上也给予了她诸多的帮助。宫钦第老师则是在教学方面给予她指导,帮助她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老师。这些包容和照顾让初为教师的董理十分动容和感激。


受导师与同事的影响,“包容”成为了董理与学生相处时极为注重的一点。“作为一名教师,要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想法,可以引导他们,但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强求他们改变。理解和接纳学生对未来就业乃至整个人生的规划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董理说道。


“一万本卷轶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教学多年,董理对自己教过的学生都印象深刻。董理在尊重、包容他们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提供指导与帮助。她对待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责任心,也调侃自己是位“保姆型导师”。起初,常驻办公室的她悉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的学生;然教研繁重,为了兼顾教研与学生工作,她叮嘱学生与老师预约时间。在工作记录表上,她不仅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安排妥当,也详细登记了每一位来访的学生。


董理目前教授语言学概论、汉语语音研究等课程,也辅导部分应届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在所有学生眼中,董理都是一位耐心、博学的老师。“虽然课程难度很大,但是董老师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上课时她会举许多生动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把难懂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课堂氛围很轻松,课后也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董理的一位学生这样形容她。


辅导毕业论文时,她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方向,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研究进度,从而保证他们的论文顺利完成。不仅如此,董理还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如今求职和升学越来越困难的现象,董理也会积极做好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工作,在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等方面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之前我对未来的专业选择特别迷茫,就找了董老师约谈,董老师不仅帮我分析了问题,还让我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她甚至能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很温暖。”


“导师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师德要高,待人真诚,学术要过硬,工作要认真,育人不藏私;不要偏于一隅,要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眼界要宽,要勇于尝试;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坚韧,百炼成钢。”在学生时代,那个由老师陪伴走过青涩、彷徨与迷茫的女孩,长大后变成了他们的模样,用包容与耐心陪伴着一届届的学生成长,用温暖在学生心中种下更多的温暖,用炽热滚烫的思想影响着一个个求知的灵魂。


每年六月风渐起,站在时光道路上回眸,在承载着无数青年梦的荔园里,那个温暖的笑容,那声声的叮嘱,清晰刻在莘莘学子的心中。




-END-

责任编辑:韩蔼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每年六月风渐起,站在时光道路上回眸,在承载着无数青年梦的荔园里,那个温暖的笑容,那声声的叮嘱,清晰刻在莘莘学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