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三方评价机构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在我校召开“高产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成果由我校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六家单位合作完成。由兰州大学南志标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任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张英俊教授、四川省林草局白史且研究员、四川大学王红宁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师尚礼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彦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成果进行了评价。校长吴德、副校长陈代文参加会议。
该成果建立了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饲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成功组装了鸭茅的基因组,发掘高产、优质、抗逆等重要性状分子标记106个,克隆相关重要性状基因23个,建成我国保存数量最多的黑麦草、白三叶、鸭茅等种质资源圃,为饲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宝贵的材料基础。利用聚敛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成功培育出生产性能稳定、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饲草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8个,为西南区草业生产及生态建设提供了品种支撑和种源保障。建立了以良种扩繁、饲草丰产、青贮加工为核心的新品种配套技术体系,创建了沼液利用、粮草轮作、草草轮作、果草套作等高效饲草生产模式11项。
经专家集体讨论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鸭茅基因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