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高职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性格和思维方式确立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的互动进行分析时,要结合以下方面,认知当前互动现状,改善管理的策略,融合着主题教育,提升他们的能力,并结合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共同成长和发展。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高职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管理工作、互动策略、研究
一、认知互动现状,改善管理工作
学生党建与管理工作都缺乏正确的运行模式,他们的工作也会面对一些毫无章法的管理模式,并且这两者之间缺乏实际性的沟通和融合。大多高职学校的辅导员都是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的主体,但是两者分工明确,独立开展工作,所以也导致了工作的分裂。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人群,在各自的实践中,都是由多个环节、多个方面独立进行的,使得每个渠道的信息不够统一,缺乏互动。并且在日常的管理中,学生的党建工作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可监督并进行管理的人员,这样的模式不仅阻碍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学习,也阻碍了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例如,学生党建和活动没有一个良好的递进关系,导致他们在进行实践时没有针对性,甚至是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太过注重于形式,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难以用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在高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党员参与较少,无法在活动中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从而内容局限于表面,导致他们对于校园文化丧失兴趣,更不利于学校活动的开展和党员的培养与提高。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是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党建育人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校便先后制定涵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训等相关内容,出台文件70多项。同时也按每年85.8万元的数目及时拨款,设立奖学金等专款用于优秀学生身上,保证院校思政工作稳步开展。
二、融合主题教育,提升学生能力
高职的教育主题大多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未入党的共青团员及群众,并且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的主题也是这些人员。两者的主题需要进行融合,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学生的管理工作大多以提高课业和道德品质为主,这不仅仅是培养出一个优秀党员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他们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融合式的主题教育,将学生党建工作和管理教学融合到一起,相互约束并且促进,鼓励他们形成更高的追求,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能力都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中的教育理念,和主、客体,明确两者在进行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加强教育人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客体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和引导作用,明确学生干部的指导意义。比如,我校便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党团知识微党课制作和干部培训等活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持“带”为脉络,开展“七进工作”“两心一彩”,吸收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从而提高管理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从自身寻找问题并进行改正,选取优秀的成员参与到党组织之中,实现1+1>2。在宣传方面,需要实现宣传渠道的一对多模式,改善之前的小范围影响,通过党建和学生活动的融合,扩大工作形式,提高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
三、结合自身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的对象、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这两者缺乏互动和沟通,往往只起到了单独的作用,但是面对学生而言,学习重复的内容,不仅会磨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削弱参与兴趣。重复和低效率的学习会让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表面,毫无实际用处和意义。没有办法更好的落实在高职的优秀人才培养目标上。既然两者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都是统一的,那么可以将两者的工作相结合,既可以挖掘两者兼顾的资源,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服务意义。首先,班委是在班级管理中起到重要意义的人,所以党员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也会有效的带动班级建设,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例如,在利用大类的分流模式后,专业和行政班级并存,不仅淡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感,也会让他们失去对于班级的依靠和归属感。虽然在进行分流后党支部和下面的团支部是相互绑定的关系,但是党员的发挥空间并不明显,他们的展现平台也不够明确。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班级之中设立党小组,由每个班级中的党员带领积极分子帮助班级进行管理工作,不仅能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也可以实现对于积极分子的教育意义,更有利于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与此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党员一标兵一旗帜”的选树活动,激发党员活力,形成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张治国等人也是模范的典型。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党员的意识和责任,带动其他人,从而加强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党建和管理工作的互动进行革新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以此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