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迅速从武汉席卷至全国,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与喧嚣热闹,疫情就这样无情的将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的蔓延,复工延期、开学推迟、人们有节奏生活在被打乱的同时,也被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笼罩。据相关调查显示,无论是在疫区内,还是疫区外,这场疫情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因此,抗疫不仅仅是物资抗疫战、医疗抗疫战,它更是一场心理防疫战。
要想打赢这场心理防疫战,我们必须要“知己知彼”,了解心理应激反应的具体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应激呢?
应激是指当一个生命体所面对的事件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应对这一事件的反应模式。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医疗物资告急、长期居家隔离、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处于“战或避”的状态,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当情绪上出现焦虑、失眠、恐惧、否认;认知上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怀疑、反应迟钝、健忘等,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就已经产生了“心理应激反应”。比如每天会问自己无数个问题—我感冒了,是不是患了新型肺炎?会不会传染家人?反复洗手还是觉得没洗干净怎么办?隔离在家越来越烦躁怎么办?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与重点疫有关联的人员,则更容易产生诸如此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然,即使是没有直接接触疫情的人,近期的心理压力也远超平常,长期居家面临的经济压力、防疫物资短缺、反复测量体温、不规律的饮食睡眠等都在影响着我们。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导致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
从大学生角度来讲,除了对疫情本身的焦虑之外,更多的是对返校后的安全、学业及就业问题的担忧。开学时间一再推迟,长期线上学习,实习机会减少、部分企业的静默等都难免会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对此,我校开展了多项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缓解疫情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校为学生免费开通为期三个月的免费流量,助力线上学习;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实习政策、举行网络招聘会;及时制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从人力、物力、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多措并举,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在积极行动,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及网络辅导服务等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借助线上课程及时宣传有关疫情的权威信息,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组织心理社团录制抗疫小视频,增强师生抗疫信心。同时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踊跃报名加入“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为更多人群提供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服务。
当然,作为学生个人,在这段奉命宅家的特殊时期里,我们更应该有意识的去启动一份自救的力量,虽然我们不能像医生、护士、警察那样坚守在抗疫一线,但是在此时,居家认真学习,自我完善,不给国家添麻烦,也是在履行一项伟大的责任。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该“接纳并允许”不良情绪的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是正常的,是我们在非常规情境下出现一种提醒自己应对危机的信号。我们要看见它、认可它,并且接纳它,当我们自信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震荡时,它就会慢慢变得平静。这种健康的心态是我们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心理防线。
其次,在行为上,建议大家努力做到“五个一”
1.制定一份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按时上课,同时要保证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能让我们在混乱中找到一些熟悉的稳定感,身心健康才是最好的免疫武器。
2.钻研一件事情——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并尝试去接触一些新鲜事物,掌握一项新技能,在享受这一过程的同时也有效的转移注意力,你会发现烦恼并不是来自于隔离,而是我们对待隔离的态度。
3.寻求一种支持 ——隔离不隔爱,战疫不孤单。不要过多的刷负面新闻,而是应该跟家人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当家人和朋友无法给我们更为有效的支持时,我们也可以主动借助心理热线、网络咨询等方式寻求更为专业的支持。
4.进行一项锻炼——居家隔离,定时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徒手运动、或使用健身软件与朋友一起进行远程锻炼等,适当的运动能帮我们减少精神紧张,增强心血管机能,提高自信心和愉悦感。
5.思考一下人生——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静心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学业和未来,同时也从疫情之中收获一些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在思想上,请大家一定要充分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相信在白衣天使的无畏逆行里;在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里;在电话那边的耐心聆听与疏导里;在亿万中国人民的自律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我们看到了脚下的这片热土,从来都不缺乏无畏精神的迸发,中国俨然已用实际行动为疫情应对树立了全新的标杆。相信心灵的力量,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心手相牵,筑起心理战疫的牢固防线,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