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自信
——于新时代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情有独钟,更是十分认同习总书记所讲的“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既讲历史、又讲政治制度的书,可以说是一面“双重镜”,很久之前我就读过。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制度自信”,特别是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更为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与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所以我萌生了再读此书的想法,就是想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用“制度自信”的视野来凝练新感悟和新体会,一起让我们“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坚定脚下的路、进而“远眺前行的路”!
再读本书的感悟
关于此书和钱穆先生,大家都耳熟能详:钱穆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此书是他的专题演讲合集的修订。从学术上看,这算不上他的代表作,他在讲义中关于中国历史的综合论述,多是《国史大纲》一书的发挥;但该书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实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完此书,总会令人感慨万千,在我看来,本书在序和前言中对中国制度史的总体看法,是最值得读的部分,我学习思考之后的感悟体会是:一,要讲一代制度,必先精一代人事;二,任何一项事业都要注重各制度之间的配合运作;三,一项制度的创立必有某种文化、理论影响;四,一种制度的设立必有当时的种种需求;五,任何制度各有利弊、皆有得失;六,制度产生和应用的地域性、国别性,应高度重视;七,制度牵连着背后的文化、文明,不能脱离文化来讲制度。尤其是“制度”和“人事”二词,既是他强调的重点,更是后人关注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结合实际的体会
此书毕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我的感悟也是林林总总,囿于篇幅,我仅尝试从制度自信的角度,结合上述总结的三、六、七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的体会感悟。
先说制度。所谓制度,最一般的含义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此处的制度更多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之意。正所谓“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长期以来,我党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制度,在实践探索上建立健全制度,与时俱进地推定制度体系建设;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把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成果融为一体,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对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治理效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再说自信。自信是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应用广泛、使用频繁,但总给人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意思我知道、表达有难度。那什么是自信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界定,一是必须明确这是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状态;二是自信与自卑、自负有着极大的不同,打一个比方来说,自信是介于自卑与自负之间的最佳状态、黄金分割点。从第二点上来讲,自信或可与中庸相媲美。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庸是一个很重要的词、甚至是境界,当下人们更多的是以一种积极地评价来界定或者说定义它,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其实,当下人们对“中庸”的渐向肯定,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复苏。
把自信和制度合起来,我们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词语——制度自信!要讲制度自信,就得有比较,比较最基本的就是两种:横向和纵向。我们先来看横向比较:应该说,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国取得阶段性成果、呈现出的“风景这边独好”,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制度的巨大优势,坚定了我们的制度自信。再来看纵向比较:且先不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哪怕仅仅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年的斗争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极度自信(自负)再到逐渐的自卑(丧失自信),再到逐步找回自信的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场上的一败再败,伴随着的是《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的主权不断丧失;相随期间、不断坠落的还有国人的自信:输给船坚炮利的西洋人,我们虽略有警醒、但自信尚存,还坚信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来甲午一役输给历史上一直就不如我们、当时也认为不如我们的东洋人——日本,国人几近彻底失望、我们已无半点自信可言。于是我们继续找原因、深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器物改革的洋务运动转向了涉及制度改良的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壁、折戟沉沙;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及至后来的国民党政府,亦是如此。直到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迅猛发展,才彻底改变了这种一再挫败的状态,各个方面的不断向好,也催发了人民心中那久违的自信!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于是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得益于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根本制度保障。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同时,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根本成就。而且,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读史明智的思考
结合上述,再来回看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所讲的、我按照自己的学习领会总结的上述3点,可以欣喜的发现——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制度自信”!这就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这就是历史照进现实!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更应该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虚无历史、妄自菲薄,也不能故步自封、盲目自大,而应该达到“自信”这一恰到好处的状态!让我们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卫成
2020年6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