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案例四:构建以劳动美德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5之基本情况

2021-01-18 18:55:55

特色案例四:构建以劳动美德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5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劳动、劳动者、劳模精神等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阐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以劳动美德为核心”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积极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运行方式。从2012年开始,经过实践中的艰苦探索,构建了“12345”实践育人运行方式,即设立一个中心、整合两支队伍、采取三种形式、通过四个环节、提升五个方面以达成“以劳动美德为核心”实践育人目标,深化实践探索、强化理论教育,促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一)发挥实践育人传统,创新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山东商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荣获省级教学及科研表彰奖励。2018年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认定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有效实施。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原来传统劳动周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引入“以劳动美德为核心”实践育人理念,有效的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要求,补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短板。

“以劳动美德为核心”实践育人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以直接体验为特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劳动实践强调学校要把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相结合,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以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知识、技能的获得及能力的提高,使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美国、台湾等地的教育实践证明,劳动实践具有增强学生社区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优化人际关系等教育价值。

劳动实践将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注重参与者的自我实践体验,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道德理性,在服务实践中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提高,这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一致的;劳动实践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接受比课堂更为感性的教育,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劳动实践强调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有助于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这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构建了12345劳动实践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创新机构设置,建立劳动实践运行体制

我校的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中心为纽带,把负责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政课教师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各自的优势和工作积极性,思政课教师负责劳动实践的动员,反思和提升,辅导员负责劳动实践的组织管理和考核,以全员参与的劳动劳动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在学校层面成立校劳动实践中心,在各个二级学院成立劳动实践督导部,在各个班级成立劳动实践部。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校领导监管,校劳动实践中心及各二级学院分工落实的运行机制,从体制上保障了“以劳动美德为核心”劳动实践的有力运行,建立起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过程渗透、全员参与的实践育人格局。

2.完善育人主体,构建12345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我校已经构建了“12345”劳动实践型实践教学体系,即: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种形式、四个环节、五项提升。一个中心是指学校成立的由教育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管的劳动实践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两支队伍是指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三种形式是指劳动劳动实践、社团志愿类劳动实践和专业劳动实践三种形式。四个环节是指劳动实践通过“动员”、“实施”、“反思”、“提升”四个环节进行。五项提升是指通过学生参加各项劳动实践活动,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来反思和提升。

3.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劳动实践实施效果

评价多维度,考核全程化

劳动实践列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体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并进行课程考核。在大学一年级设为基础课的实践课,两个学期共32课时,2个学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劳动劳动实践和志愿劳动实践;在大二学年设立专业劳动实践课程,共32学时、2个学分。要求该学生必须选修本院系的专业劳动实践课程,着重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侧重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一技之长,在提升社会公德的同时促进学业成绩。整个运行机制既有制度刚性约束,又有奖励激励环节,解决了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学校制定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管理办法》、《劳动实践成绩构成与统计办法》、《校服务委员会教室评分细则》、《校劳动实践委员会公共区域和外围检查标准》,这些劳动实践的制定和运行,保证劳动实践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因时而进谋创新,实践育人出成效

1.拓展新思路,融合知与行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大学生提出要“知行合一”。学校积极贯彻习总书记的号召,秉承“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实践育人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高校思政课引入劳动实践的理论基石。根据这一思想,高校思政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接受常规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外,还必须要进行思政课的实践(包括劳动实践)。

高校思政课的劳动实践实践教学以全员参与的劳动劳动实践为主体,最大的优势和区别就在于克服了以前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率低的情况,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劳动劳动实践是以全体学生业余时间参加校内(教室、宿舍、操场、公共区域等)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卫生清扫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动员、管理、组织实施、考核表彰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劳动实践。这种劳动实践形式借鉴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劳作教育和玄奘大学勤毅教育的成功经验,把课程学习和劳动服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现在我校的教室、宿舍、操场、公共区域等全部由学生分班级、分小组打扫,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也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大功效。

2.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我校已先后和山东省美术馆、济南市公交公司、济南市团校、济南市历城区唐官小学、济南市玉龙小学、山东省地震局等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通过这些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大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参与文明公交出行、地震防灾意识宣讲、小学支教等活动。校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拓展了教学情境,整合了多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奢华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大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优化了学校与企业及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学校与企业及社会机构之间建立的平等互惠的关系,改变了社会对高校单一理论学习的评价,丰富和建构了高校文化,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3.建立劳动实践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为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我校拟建立劳动实践信息化管理平台,现在29万建设资金已经拨付到位。该平台涵盖了劳动劳动实践考核系统、劳动实践岗位双选系统、社团志愿类和专业类劳动实践项目申报系统、学生劳动实践成长档案四大模块,实现了劳动劳动实践实时监测与评估、学生在线自主选择校内外劳动实践岗位、社团志愿类和专业类劳动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与备案、学生个人劳动实践成长档案自动生成等功能。劳动实践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包括劳动实践标兵、劳动实践优秀个人风采展示、优秀劳动实践项目成功案例分享等模块。劳动实践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从数字化的角度推进了劳动实践向纵深及长远发展,而且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得以集中体现。全体师生不仅能随时了解劳动实践各方面的情况,而且通过平台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效果。

4.积极开展志愿劳动实践活动,增强服务社区能力

劳动实践中心在彩石镇社区进行义诊活动,开展健康的普及和宣传;联合计算机协会和电子爱好者协会开展计算机义务维修活动。赴美森老年公寓进行老年关爱、真情温暖夕阳活动。劳动实践中心的师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及校区师生,调动了同学们开展专业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也增强了同学们服务社区的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构建以劳动美德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5之基本情况。思政课教师负责劳动实践的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