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忆长征,大发渠前悟精神——经金党支部贵州遵义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2024-07-14 23:18:09 张岩

2024年6月15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王少飞,学院经济金融系研究生导师陈军博士组织带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经金党支部实践团赴贵州遵义,项目通过展开贵州遵义红色历史资源的调研,追寻贵州遵义革命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深化研究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激发爱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5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危急关头,党中央紧急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于同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当天早上,支部党员一行首先来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凤凰中路 60 号的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党的忠诚与敬意。

1.jpg

之后,支部党员共同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期间,师生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讲述的长征全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影片,了解了长征中红军四渡赤水战略行动的背景,领略到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通过讲解员的后续讲述,师生党员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更铭记了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的巨大牺牲,出征时近九万战士到最后只剩不到八千人,党员们深刻感悟到,无论是烈士陈列墙上留下名字的英雄,还是那些隐匿于历史深处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战。

2.jpg

此次瞻仰,让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师生们心中,也让原本熟知的事迹更加清晰深刻,激励着师生党员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二、吃上白米饭,喝上净米汤

1935年10月,在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的一个月后,遵义会议会址的西南方向的大约五十公里处的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一位名叫黄大发的婴儿出生了,他出生的村子山高坡陡、缺水致贫,童年一次浪费半碗水被母亲训斥的经历,让水的重要性深深烙在了黄大发的心中,他也下决心一定要让大家吃上白米饭,喝上净米汤。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6余年,水渠终于修成,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 。

下午,党员实践团一行来到了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在陈列馆里聆听了关于黄大发修建水渠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在经历了两次修渠失败后,黄大发没有放弃,他不断学习先进的修渠经验,终于,在1992年春天,修渠工程再次启动,但村民们对这个修了十几年都没修通的水渠还是持怀疑态度,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水渠固然艰难,但更难的是如何让村民坚信已经失败了两次的修建水渠之路一定能成功,黄大发坚定地回应:“我是党员,我是拿生命去换水,我用我的党籍来保证。”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硬生生地凿着一下又一下,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终于修成, 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让草王坝村终于摆脱了吃水难的困境。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黄大发作出的贡献,2017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授予了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2018年3月1日,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2019年5月,被选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6月,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3.jpg

之后,师生党员们怀着敬仰之心来到黄大发爷爷的住处,见到了这位时年89岁的老人,他向师生们传递着终身所奉行的党的精神,党性党纪方面,黄大发爷爷告诫实践团师生们个人利益一定要服从于集体利益,一定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为群众谋福祉,甘愿为群众付出一切,强调作为党员,一定要以党员的标准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要“打扫干净自己身上的灰,永远保持党性的纯洁与坚定”,传承党的精神方面,黄大发爷爷指出:“要铭记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先烈们的墓碑一定要保持干净”。师生党员们认真学习了黄大发爷爷讲述的精神,充分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师生们为党奋斗的意志。

4.jpg

黄大发爷爷还展示了他获得的诸多勋章与奖牌,其中最为“沉甸甸”的,当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师生党员们在感受其重量发出感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黄大发爷爷过往沉甸甸的付出。

7.png

通过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拜访黄大发爷爷,党员们不仅充分体会到革命党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保障人民利益做出的牺牲,也体会到其在战场后鞠躬尽瘁为人民谋幸福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诠释着对人民的深情厚谊,用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让实践团的党员师生们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决心。

责任编辑:余沁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研究生经金党支部实践团赴贵州遵义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第一站对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展开调研,奠定实践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