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12-31 18:48:18 冯琦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就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重大问题。

高度的自信自强、坚定的守正创新、博大的开放气度、深沉的为民情怀,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也跃动于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论述的字里行间。


擎旗奋进功在当代 笃行不怠利在千秋

文化自信自强深深地融贯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问题,越发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

在实践推进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举旗定向,动员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全面推进;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成为新时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气象、主旋律。


自信自强文以铸魂 引航掌舵培风图南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与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的坚定信仰,它能够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思想活力和实践创造力,成为思想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焕发出磅礴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深入到中国人民的心理世界和生活世界。


凝心聚力踵事增华 赓续奋斗博采众长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更铸就坚定的文化自信。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等气象一新、格局一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定不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要求、最集中的体现。


其次,要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深厚的文化情怀,对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行深邃思考,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实地察看了不少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博物馆热、文物热、非遗热、传统节日热,“国潮”火爆流行,《最美中国戏》、《中国诗词大会》、《记住乡愁》等节目热播……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出自真心喜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更加自觉。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彰显了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


第三,要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访问时深入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展现了中国对其他文明的尊重欣赏,表明中华文明必将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新的发展的坚定信心。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金砖人文交流合作,推出以对外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等优秀作品,昆曲、京剧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优秀国产电视剧在多国引发“追剧”潮……走出去的中华文化彰显出强大魅力、展示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


风正帆扬奋楫争先 力学笃行履践致远

新闻媒体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在坚定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应该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作为新传新青年,作为未来的传媒人,应当做好党的政策主张传播者、时代风云记录者、社会进步推动者、公平正义守望者,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书写和传播具有思想高度、历史厚度和情感温度的新时代中国故事,进一步增强和巩固文化自信。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

传媒青年应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准,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如此才能增强未来投身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自觉和自信。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多次组织开展“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专题讲座、“聚焦两会热点,共话青春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坛等主题报告,引导新闻学子深入了解国策党策、国情社情,树立新闻理想,提升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其理论素养,鼓励其在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和历史交汇期,积极担负起新时代使命。


截屏2022-12-31 下午6.42.00.png


第二,践行实践理念,体察国情动态。

传媒青年应不断锤炼“四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实践奋斗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唱响时代主旋律。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推出“《上大五卅特刊》中的红色记忆”项目,实地探访上大溯园,寻访上大学子为五卅运动而创立的期刊《上大五卅特刊》,将其中的红色记忆娓娓道来,最终借助视频形式记录跨越时空、一脉相承的上大红色基因;孵化精品项目,由党员带头,学院学子参与,实地寻访了革命先辈,结合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完成了“新媒故史,百年赤子——传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精神,讲好蔡和森英烈故事”、“贺百年,正前‘晋’——探寻贺昌烈士革命年华,传播老上大人红色精神”等优秀社会实践作品,展现新传学子深厚专业实力与扎实的党史素养,使其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此外,支部成员、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夏季暑期采风,深入基层考察民情社情,密切融合专业特色,将所察、所思、所感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在实践中感悟国情,体察社会。


截屏2022-12-31 下午6.42.15.png


第三,立足专业特色,体悟青春使命。

传媒青年应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创新传播手段,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记录奋斗故事。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立足学科特色,不断创新传播手段,积极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全媒讲述方式,策划推出了《十一书·家国志》系列微视频、《历史的信封》手绘长图、“信仰路上”Vlog、《追梦人》纪实短片等“四史”学习教育精品项目,通过条漫、短视频、口述历史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党员对红色历史的认识与感知,引导新传学子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弘扬者,勇于在新时代洪流中找准坐标定位。目前,党支部已创作完成18 件优质网络作品,并在“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连载发布,浏览人次累计超过 20 万,将红色信仰传递和辐射到了更多青年人心中。


截屏2022-12-31 下午6.43.13.png


作为新时代的传媒青年,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把党性原则贯穿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我们要涵养家国情怀,让自身思想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同频共振,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奋进力量,发掘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要锐意进取,不断提高传播能力,争取成为优秀的全媒体人才,在“四力”实践中锤炼时代使命担当,以更高质量的全媒体手段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实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奋进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周玮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激扬青春正当时,生逢盛世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