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这就要求党员同志要充分发扬读书的挤劲、钻劲和韧劲,善于利用琐碎时间,仔细读透每本书籍,并将孜孜不倦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党员在深学细悟中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强大力量,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开展“思享一小时”读书栏目,号召青年党员学习感悟书中传达的精神思想,在日积月累中沉淀自己,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自己,发挥专业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书目介绍
故事梗概
《青春之歌》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由杨沫所著。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斗争经历,展现其如何在革命的熔炉中锻造成钢,勾勒出那个特殊时期中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全书以介绍林道静的家庭背景为出发,描绘了她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下,如何看清自己家庭的黑暗残酷,并逐渐觉醒从而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过程。在经历了爱情的挫折和生活的磨难后,林道静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她的笔下,林道静不仅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挣脱封建家庭的桎梏,勇敢追求自由与独立,她的每一次挣扎与成长都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成长,更是寄托着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在面临生活的艰辛与磨砺重重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除了主人公林道静外,她的好友卢嘉川、江华等人也都在革命的道路上互相扶持。这些人物各具特色,他们或坚定、或迷茫、或勇敢、或怯懦,但都在时代的洪流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们的性格、命运和信仰也都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如卢嘉川等烈士更是对主人公林道静最终踏上革命征途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同时,作品还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的描写,例如地主和佃户之间的矛盾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教育意义
该书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作者的笔触细腻且生动,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充满了激情与热血,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们为了理想而奋斗、为了国家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青春之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时期中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面临何种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唱响属于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青春之歌”。
精彩选段
“我想,”卢嘉川点点头说,“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包括他一切的努力和奋斗,不仅要看他的动机,更应当看他的结果。看他是在推动现社会前进呢,还是在给这个腐烂的社会贴金,或者在挽留这个腐烂的社会……”
“不,晓燕,你不了解我!”她抱住王晓燕的肩膀,热情洋溢地说,“我已经不是去年的我了。做这些事我觉得高兴。可是,现在也挺难过——我那些朋友都叫国民党捕走了……哼,捕走就捕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相信他们早晚会回来!”道静扬着头望着窗外的浮云,可是接着又若有所失似的低下头来。
经过今天一天他对待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道静似乎看透了她的爱人的真面目,心中感到说不出的失望和伤痛。迷人的爱情幻成绚丽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
道静躺在枕头上,听着姑母轻微的鼾声,沉痛地想道:“呵,我原来竟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幻想家,我所理解的阶级斗争竟是粉红色的或者是灰色的,而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确是血淋淋的鲜红的呵!”
阅读感悟
林道静在全文一共有三次的决裂,第一次是她为了求得个人解放,从原生家庭脱离;第二次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与自己的小家庭决裂;而第三次则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旧我决裂。其中第三次的决裂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为我认为正是这一次的决裂,让林道静坚定不移地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或者说,林道静的阶级转变正是在这第三次决裂中与郑傻子的关系变化中完成的。
故事中段,林道静已经和党组织有了接触,接到任务化名张秀兰进入深泽县大地主宋家当家庭教师。在宋家,林道静遇到了曾在林家做长工的郑德富,郑德富深受林道静父母欺压,于是为了报复,他在见到林道静后直接当着她的面道出了她的真实身份。
林道静在此之前因为心里唾弃父母,所以和他们割席,看了几本讲阶级斗争的书籍后便认为自己站到了无产阶级的一边,但忽略了自己是一名革命幻想家的事实。以前的那种在心里的割席,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逃避,给自己心理上的安慰,让自己良心上过的去。郑德富对她的态度让她明白了这一点并进行了反思,彻底与旧我决裂,最后也是通过行动感化了郑德富,在他的帮助下逃离宋家。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真正感受到了林道静作为一名觉醒中的共产主义者身上散发的光芒。
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所有配角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卢嘉川,他是一名理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他对于林道静而言似爱人、似伙伴、似父亲,他是林道静的踏上革命征途的引路人,给她推荐书籍、传递任务、传播思想。在我眼中,他代表着整个党组织对百姓的感觉,或者说他是无数个机智警敏、和善关怀共产党员形象的集成。
最后谈一下主人公林道静,我在阅读时曾一度对这个主人公“无感”,有无数的配角比她在革命中做的更优秀,更有人格魅力。一直到我看到后面她偷偷去贴传单,我开始感受到林道静的身上有一种很吸引人的特质,原文中王晓燕对她的评价非常贴切,说她的性格“像火一样”。林道静的勇敢不体现在她不怕牺牲,正是因为她害怕被抓、害怕牺牲,却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愿意去做革命,这才是她勇敢的表现。在阅读时,她的形象一直让我想到我之前看的一部电视剧《好家伙》,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芦焱在运动失败后逃难西北的过程中,被地下党青山发展为“种子”,他为了任务要从西北奔往上海,而这条路是无数地下党革命者用自己的生命铺成的。他和林道静一样,眼中只有一条路,而这样如火一般燃烧自己生命的青年,必将成为革命的一份子。
虽然字数并不算少,但语言平铺直叙,情节娓娓道来,革命与生活的情景交织,读起来并不觉得困难,是一本非常优秀经典的长篇革命小说。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郭雅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