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传承路,践行青春梦雷锋驿站党员服务——三全育人工作总结2

发布时间:2020-11-04 10:31:58

十年传承路,践行青春梦 雷锋驿站党员志愿服务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二)

自7月6日起,我院志愿服务团队已经雷锋驿站开展了近一个月的志愿活动,人均志愿服务时长30小时左右除了雷锋驿站日常2+X志愿服务活动以外今年还结合了教育主题,充分利用上钢街道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四史寻访

雷锋驿站党员志愿者寻访活动主要围绕上钢红润党建基地开展,队员们除了参观上钢街道红润展厅,即抗美援朝志愿军、“两弹一星”元勋、劳动模范以及志愿服务团队的展览外,还邀请到了志愿军代表、“两弹一星”建设者代表以及劳模代表与我们志愿者开展座谈会。通过老一辈革命家现身说法,更加生动真实地呈现了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等历史,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四史”教育党课。雷锋驿站党员志愿者还邀请到了雷锋驿站的常务副站长傅余贤老师,这位上海市优秀党员为我们志愿者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开展题为“学习“四史”,建设社会主义更需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的党课,让同学们更坚定通过自己的志愿奉献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与上钢社区(街道)团工委是2011年7月签订的实习基地协议,每年暑假选拔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前往雷锋驿站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今年是我院连续在上钢街道雷锋驿站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第十年。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将雷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不仅看作是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鼓励更多的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的平台,而且是作为培养考察积极分子,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党委在指导雷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中提出并遵循三个要求:首先要有温度,志愿者能够在雷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中用脑用心,力求在雷锋驿站党员志愿服务项目上做到规范,服务好群众,讲奉献,在情感上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第二,要有高度,指导引导志愿者发挥主动性,将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创新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项目中,力争年年有创新,年年有突破。第三,要有厚度,要将志愿服务这个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走出去,请进来,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力量。

1、用脑用心,通过规范化管理,让雷锋驿站党员志愿者们在服务中收获奉献的快乐

学院党委发挥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将雷锋驿站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由“行浪锋帆”暑期社会实践团管理。雷锋驿站是服务的窗口,驿站的志愿者们则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学生的党员的形象,所以“行浪锋帆”暑期社会实践团提出“三个严”,一是严格报名选拔,通过报名和面试,在积极分子和党员中选拔优秀的学生;二是严格培训,通过对志愿者系统化的岗前培训,确保志愿者们能明确自己服务内容,掌握正确的服务方式和方法,熟记服务指南;三是严格考核,要求志愿者们每天不能迟到早退,认真完成志愿服务的任务,撰写“服务日记”——《志言志语》,定期完成微信推送和简报,志愿者们任务完成的情况都计入考核。正是这样的一份责任在心,才让身处上海最远高校的大学生们克服酷暑和交通不便这两大障碍。“风吹雨打全不怕,要留温馨在人间”是志愿者们的口号和承诺。他们清晨6:00准时起床,8:30准时到岗,在雷锋驿站为前来询问的行人提供信息咨询;提供语言翻译;及时在雨天为路人们提供借伞服务;贴心地为养路工人们送上清凉的矿泉水;为摔倒的老人敷药、处理伤口……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志愿者们还将路人们常咨询的问题记录在“雷锋驿站问题集锦”,并在集锦中对所有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为其他志愿服务者提供很好的参考。志愿者们这种高效率的志愿服务方式,赢得了群众、学院和上钢社区(街道)的表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党员收获最大,在他们的服务日记中,党员们说:“志愿者是激情的一种升华,是情感的一种诉说”、“雷锋精神就是这种愿意无私奉献,默默付出,默默守护的精神”、“七彩小屋,志愿长存”。

1、雷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十年传承.jpg

图1 雷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十年传承

2、探索创新,通过日常服务+特色活动的服务模式,让雷锋驿站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常青

雷锋驿站岗亭日常服务,是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的常规活动,为社区居民、上海市民以及外来游客提供多样帮助,如发放便民服务手册、手机应急充电、应急手机联系、医疗急救服务、雷锋式“百宝箱”维修工具和各类维修服务等。在此基础上,“行浪锋帆”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党员志愿者们提出要走出岗亭,开展特色活动。他们深入上钢街道多个基层社区,去养老院、去托老所、去部队、去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地奉献社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创新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年来一直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2015年,提出“2+1”志愿服务模式,即2名大学生+1名高中生的服务模式,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力。2016年,提出网格化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进行多方面的网格化,按照年龄段分为三个层面——“孩童群体”、“青年群体”以及“中老年群体”;按照服务类型分为三个方向——“文艺”、“教育”以及“民生”;2017年,提出大学社团进社区服务模式,面对社区的需求,充分利用大学社团的丰富资源,为社区带来多样且新颖的服务,进行高效的、合理的、供求关系平衡的志愿服务。2018年,提出爱国主义的弘扬与践行服务模式,以“四个精神”--志愿者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志愿军精神、劳模精神为核心,进行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开展系列志愿及爱国特色活动,致力于发展雷锋驿站的其他服务职能。2019年,雷锋驿站提出“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旨在用互联网传播雷锋精神,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常态化志愿服务,致力于拓展雷锋驿站的服务人群范围和发展服务职能。2020年克服疫情的种种影响,在雷锋驿站成立临时团支部,寻访红色人物,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正是通过这种日常服务+特色活动的服务模式的创新,才让雷锋驿站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常做常青。《青年报》、《浦东时报》、《瓷都晚报》、浦东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过该志愿服务项目。

2、志愿者到雷锋驿站岗亭值班.jpg

图2 志愿者到雷锋驿站岗亭值班

3、实践育人,“学院—社区”联动,拓宽全员育人新途径

交通运输学院党委将雷锋驿站作为育人资源,和上钢街道团工委每年在志愿服务结束后开展总结表彰活动,对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行肯定表彰,对志愿活动存在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表彰活动提升党员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此外,学院党委还开展“学院—社区”联动,将“雷锋驿站”志愿服务扩展到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中来。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到“雷锋驿站”参观、采访、体验。还参观上钢街道的“红润展厅”,通过“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模事迹展、志愿军老战士会议展、志愿者风采展等参观学习,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学院党委“走出去”,还“请进来”,邀请雷锋驿站的副站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老志愿者傅余贤老师,及雷锋驿站的社区老党员们、志愿军老战士到师生党支部去,共同交流雷锋志愿服务精神。通过老党员们讲解雷锋驿站名字的由来,讲解到雷锋驿站从事志愿服务的原因,以及他如何在雷锋驿站为路人和周边群众服务的事迹,让学院的师生党员们深受感动,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3、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指路.jpg

图3 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指路

4、志愿者接受雷锋驿站的书籍.jpg

图4 志愿者接受雷锋驿站的书籍

学院党委将进一步规范管理、扩大宣传,形成机制、建立评价机制,推动学院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化转变为常态化,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参与到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扩大志愿服务和助人奉献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倡导社会积极美好的道德理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坚持。

5、志愿者参观红润展厅、聆听革命老前辈的故事.jpg

图5 志愿者参观红润展厅、聆听革命老前辈的故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院志愿服务团队已经于雷锋驿站开展了近一个月的志愿活动,除了雷锋驿站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外,今年还结合了四史教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