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2018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持续四年开展“读懂中国”活动,采访王宗光、刘西拉、孔海南、黄良余等教授的微视频作品荣获了当年度教育部关工委最佳微视频奖。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使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受到生动鲜活的“四史”教育,以“五老”精神引领和带动大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各学院积极参加“读懂中国”活动。2018年,“读懂中国”活动的主题是“改革在身边、开放在眼前”。媒体与传播学院学生响应号召,通过采访王宗光教授,推出了微视频《读懂中国之高教改革立潮头》,讲述了王宗光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开放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领导班子成员,将青春和心血奉献给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经历。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推出了微视频《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刘西拉教授访谈》,通过对刘西拉教授生平事迹的讲述,反映上海交大老教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历程。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了《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时———黄良余教授访谈》,该视频源自91岁高龄的材料学院退休教授———黄良余的真实事迹:黄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带领五人团队圆满完成“大口径、大深度铝合金鱼雷研制”科研项目,使我国鱼雷下潜深度达到400米;退休多年仍心系家国,向党缴纳万元特殊党费;关怀社会,先后捐助贫困学生三十余位,为母校浦江中学设立奖学金,多次为抗震救灾捐赠积蓄,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时刻,身处病房的他携妻捐款100万元。2021年,媒体与传播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制作了视频《洱海情、绿水梦———孔海南教授访谈》,讲述了孔海南教授十六年如一日坚守在洱海治理水污染,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将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守得洱海水清山静月明的感人事迹。孔教授退休之后还捐出自己的积蓄200万元设立洱海教育人才基金,以推动一代一代人的接力,完成洱海的治理任务。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分析
当今时代,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显得十分重要,又尤为困难。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是21世纪前后出生的一代,这是一个生机勃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富于创新的青年群体。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等许多长处,但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7—38页)。总结我院青年学生特点,发现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同学政治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同学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基础知识薄弱、政治关注度低和政治追求动力弱的问题。这些同学对历史了解不深,缺乏国情意识,缺少社会实践和锻炼,当接触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或各种政治观点时,尚做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 部分同学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
部分同学存在道德标准模糊、是非观念不清、价值判断混乱的问题。特别是在人生价值取向上,部分同学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缺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远大志向和家国情怀,满足“小确幸”,把成为“高级白领”作为个人奋斗目标。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突出表现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以收入为导向,并出现明显的“跟风”现象,比如,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一窝蜂地选择金融类专业。
3. 一些同学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当前很多同学成长环境优越,从小吃苦少、依赖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力弱。很多同学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对策分析
通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读懂中国”活动,拍摄采访“五老”的系列视频,恰恰能够对当前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和带动的教育作用。活动采访的上海交大“五老”,或是历史的开拓者和见证人,或是在专业领域为党和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者,他们的品格、精神、阅历、经验等都给学生带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政治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老教授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政教育经验丰富,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做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更容易接受。他们与学生谈及理想、信念、中国梦,聊至改革、奋进、坚守,这些道理词汇从他们口中讲出,具象、生动、鲜活、触手可及,能够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 他们恪尽职守,臻于至善,工作贡献突出,给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老教授们有远大志向和家国情怀,一生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才智。他们在专业领域为党和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创下辉煌业绩。他们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潜在资源,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传、帮、带作用。
3. 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令人感同身受
老教授们经历风雨见证过历史变迁,以现身说法讲述和分享自己的故事,可让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了解那些充满艰辛但又充满信念的岁月,传递这份宝贵的精神力量。他们在交大工作几十年,现虽已退休,但仍关注下一代成长。老同志对大学生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挚爱之情,有一种亲切的情感,更容易与大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这也是他们宝贵的亲情优势。
三、教育过程
“读懂中国”活动的开展恰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决胜年以及建党10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通过活动开展,广大青年学生与中国发展见证者、亲历者的本校“五老”深入交流,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理解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伟大成就,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一)团队同学走进“五老”,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时代背景
以王宗光教授的微视频制作为例,学生团队先通过查找资料、阅读和聆听王宗光教授的讲话对王老的经历进行了解。之后组织了王老的现场讲座,作为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王老满怀热情地讲述了上海交大从一个单一的工科学校发展至如今综合性研究型的国际化大学,成为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发展过程。从上海交大老教授访美的破冰之旅,到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从开疆扩土的闵行校区建设,到凝心聚力地申报211、985工程;从与二医大强强联合,再到高校首个成立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单位等。讲座结束后,学生团队结合当年的时代背景,对所讲内容进行了选择,最终选取了老教授访美、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闵行校区建设等三个重点事件来表现。后期剪辑环节中一稿一稿精益求精,力争制作精良,在限定的时间内把故事的全部精髓呈现出来。最终,《读懂中国之高教改革立潮头》在数十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了教育部关工委首批“读懂中国”展映计划,并在15支最终入围短片中被安排首发播出。有了好的开头,又有了后来一系列的视频和征文制作,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充分采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人物呈现的重要基础。
(二)团队同学充分采访,多地拍摄,充分展现采访对象的多面活动维度
在对上海市劳动模范、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陈益新的采访中,陈教授讲述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表示自己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创新,在专业科研领域中孜孜不倦。根据事迹内容,团队同学选取了多个拍摄场景,如陈老在校办公室、物理楼实验室、退休后开展研究的公司以及画室等的情景。通过场景变化,生动呈现了陈老在科研上的不懈追求、为祖国光纤事业做出的努力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采访拍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孔海南教授时,拍摄团队专程与孔老师一起赴洱海,拍摄了孔老师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孔老师从上海到云南洱海两地奔波的状态以及当地干部和村民对孔老师工作的反馈。
(三)团队同学认真研讨,虚心求教,事先充分了解采访对象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拍摄孔海南教授期间,团队师生前期与环境学院多次沟通确定主线,反复讨论和修改脚本,并且多次连线孔海南老师团队的学生,学习了解团队所开展过的专业研究成果,以及团队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团队前往大理洱海拍摄时,实地考察了洱海的治理成效以及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洱海治理成效的切身反馈,历时3个月制作完成。该视频讲述了孔海南教授十六年坚守洱海的深情,体现了孔教授勇担责任的家国情怀。该短视频荣获我校“读懂中国”活动微视频特等奖,教育部关工委最佳短视频奖,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
四、总结反思
基于当下海量信息传播,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信息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责任感淡薄、心理承受力弱化等问题。本次“读懂中国”活动系列视频采访和拍摄,旨在充分挖掘上海交大“五老”优质资源,发挥“五老”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感受新中国建设历程中的重要发展成果,感受老教授们浓厚的家国情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意识。从活动效果来看,本次活动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一)主创同学和受众同学纷纷表示受到了触动和鼓舞
在采访王宗光教授的过程中,王老如数家珍地叙述了发生在上海交大的件件往事,同学们边采访、边倾听、边录像,进一步了解上海交大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真正体会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交大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同学们都表示,这远比刚来学校参观校史馆了解的交大要真切、丰满和鲜活。在陈益新教授身上,同学们感受到了交大人科技报国、科艺双馨的情怀和勇于承担、振兴国家的责任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五老”的真诚关爱之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年轻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在孔海南教授的实地采访和视频展现中,主创团队的同学看到了孔教授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受到极大鼓舞,观看视频的同学也表示孔教授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将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知行合一,不懈追梦,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代表
媒体与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党员马姣姣是该系列微视频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疫情期间,她积极投身于防疫防控工作和脱贫攻坚活动中,获得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大学生群体”荣誉称号,她与同伴的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网等媒体聚焦报道。马姣姣同学将弘扬“五老”精神落到实处,付诸实践,她的身上体现的正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听党召唤、追求进步的坚定信念,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的时代担当,这恰恰是“五老”精神所传递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邹佳雯热心公益事业,自费为贫困学子助学,在疫情期间参与献血和捐款等,毕业求职之际选择了媒体行业,继续用自己的专长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者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2018级的毕业生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媒体行业的人数比例较之前提高了20%。
基于此,总结、反思如下。
(一)应当把类似于“读懂中国”这样的活动作为配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融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树立和表彰先进模范、宣传先进事迹等宣扬“五老”精神,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四个自信”。尤其是通过身边人讲自身事,感动影响身边人,使同学们在记述和传播老同志的故事中受到生动鲜活的党史国史教育,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向“五老”学习,不仅仅是弘扬尊重长者的传统美德,更是传扬他们身上经过岁月锤炼的优秀品质。
(二)活动应体现院系鲜明特色,紧紧围绕时代需求创新育人形式,着力提升活动品质和育人价值
本案例中,各学院选送拍摄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学院特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此外,媒体与传播学院与不同院系的合作,不仅发挥了媒传师生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也发挥了其他院系的专业所长,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微视频作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活动的传播力和创新性。
(三)要注重调动发挥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次视频拍摄主要由学生团队执行完成,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一起参与。学生们通过实地采访,获得一手素材,这不仅有利于参与团队真实感受老一辈身上值得学习的崇高精神和品质,更有利于主创团队将其更好地传播下去,让更多的同学通过间接的方式受到触动和鼓舞。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新的内容传播手段,达到“参与一个,受益一方”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次活动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注重采取适合青年学生的媒体传播形式,在官方微信、主流视频平台上进行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受益面。
总的来说,新时代新背景下弘扬“五老”精神,应把握时代脉搏,深研时代特点规律,创新活动方法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同学们参与活动,为同学们所接受和认可,真正体现活动的意义,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
“五老”精神
“五老”精神是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
案例作者:李永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