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圆梦西部砥砺前行 ———一名后进生考上研究生的励志故事
2023-03-16 14:59:47 李安英

一、案例简介

A出生在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医师家庭。刚入学时,A信心满满,学习认真,工作积极,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新生系列活动,并主持了迎新晚会。作为一名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A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心。看着身边遍布着从全国各地考入上海交大的拔尖同学,A决定笨鸟先飞”,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希望能够跟上课程进度。但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一门课程的不及格使她不知所措,她感觉很困惑,一度处于很自卑的状态。我主动联系小A,安排了一名新疆籍辅导员一对一帮助她,并且不断地鼓励她,让她参加学院的学业辅导班。大二上学期,A再次一门课程不及格。大三,因三门课程不及格遭遇退学警告。在我们的鼓励下,A决定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正因为小A不放弃,越挫越勇,后考研成功,毕业时还获评校·励志人物。现在新疆大学读研。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开始因学习适应不良、通过社会实践明确自己目标,并坚持不懈努力,最终考研成功的案例。一些同学因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面临很大的压力。有的同学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有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无法脚踏实地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小A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我们通过朋辈教,谈心鼓励,组织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像小A这样的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基层、提升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找准未来发展方向。

(一)朋辈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通过挑选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采取一对一结对的形式开展朋辈教育。因为小A上进心、自尊心都很强,在她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安排一位同样来自新疆的优秀榜样———迪丽热巴学姐一对一谈心帮扶,学姐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小A:只要坚持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同龄人的鼓励和帮助给了小A信心和启发,她重新看到了希望,决心调整状态,重新出发。我们鼓励她参加学院的学业辅导班,还给她讲已毕业学长的故事,启发她树立信心,调整学习方法。

(二)谈心鼓励

了解学生是做好思想教育的前提。小A思想上进,学习努力,多才多艺,开学初和她谈话后我建议她竞选班级团支书,参与大一迎新活动的组织策划,她成功竞选主持人。我鼓励她积极靠拢党组织,她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大一出现一门课程不及格,但我在与她谈话时鼓励她,只要重修合格,按学校规定,不影响直升研究生。大二下的期末考试,她坚持缓考3门,学院副书记郑老师和她交流后同意了她的安排。大三开学,我和小A就如何缓解焦虑、出现问题的原因、策略上如何调整,如何科学安排学习计划进行了深谈,达成了共识。她虚心接受,并制订了一份比较科学的学习计划,尽量做到专注地听每一节课、认真地做每一次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A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加强社会实践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培养品格。学院鼓励学生组队参加社会实践,大一暑期,小A报名了学校的“助飞计划”。她利用假期和同学一起走访考上上海交大的学弟学妹,向他们介绍上海交大的情况,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顺利融入上海交大这个新环境。2016年8月,小A和同学组队在吐鲁番、伊犁等地开展了以“走进大美新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在当地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在暑期社会实践校级评优当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实践当中,小A目睹了中国贫穷地区的现状,也看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看到了祖国在前进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程和她充满机遇的未来。而这些,坚定了小A建设家乡的决心。

三、教育过程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输送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对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通过思想引领、岗位锻炼、学业帮扶等,培养了一批既能团结学生又能引领学生,既思想过硬又能力过关的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小A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思想引领

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学校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培养新生“祖国强盛,我的责任”的理想信念;开学组织入党导航活动,引导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国庆节组织学生参加“国庆升旗仪式”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赴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学校还成立“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简称“研习会”),旨在吸引和凝聚一批对理论学习和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虑到小A有非常强的上进心和入党愿望,大二时学院推荐她加入了学校的“研习会”。在“研习会”里,小A主动担任联络部部长一职,成功组织了三次“享·思”读书分享会、两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一次“我与十九大知识大比拼”竞赛。经过不断的努力,大四,小A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二)提供锻炼机会

岗位锻炼是学院在实践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工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克服了学业方面的难题之后,为了让小A进一步开阔视野、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学院鼓励她申请加入了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她在学生会担任了联络部部长一职,先后参与了学院举办的化学节、“21天读书计划”、女生节、生环平台“一二·九”红歌会、120周年校庆志愿服务等活动,具体承担活动方案策划、节目排练、赞助商联络等工作。小A还发挥特长,在学院学代会、迎新晚会等场合担任主持人,展示了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这段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也提升了她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三)学业帮扶和心理支持

围绕上海交通大学“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化学化工学院2015年起成立学业分享中心,通过集体自修、学业辅导、一对一结对学习等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小A参加学业辅导后,对自己的学习更加重视,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慢慢有了提升。重塑信心后,她开始准备新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大四上学期,她课程学习很紧张,经常熬夜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我鼓励她背水一战,并同意她先缓考两门,一心一意专注考研。考研结束后,她马上投入了两门缓考课程的学习。大四,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

四、总结反思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由于新疆地处中国的西北地区,无论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而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的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内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展适应性教育、学业帮扶、谈心鼓励等,帮助小A克服学业难题;通过开展助飞、支教等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通过思想引领、提供锻炼机会等,启迪理想信念,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他们和祖国同向同行。

(一)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

文化、生活习惯差异以及学习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社会交往、语言与心理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通过安排学长做副班主任、班级志愿者,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开展座谈,了解他们入学后的具体情况及困难,请优秀的学长分享学习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毕业后回到家乡服务父老乡亲、服务国家。精心安排室友,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同学一起居住,让他们在日常的共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感情,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班集体,通过“上海一日游”、实验室开放日、企业参观、班级联谊等帮助新生了解上海、了解学校、了解专业。

(二)指导学生树立合适的职业目标

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对其今后就业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A的优势是上进、热情、勤奋。弱点是基础较差,对化学专业不是特别喜欢。遭遇退学警告后,因为无法转专业,她也曾有过迷茫。我告诉她,不管如何,也要努力完成大学学业,拿到毕业证书。同时要和同学多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过一年的努力,她逐步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克服学业难题后,助飞、支教和“研习会”的经历促使她选择考研,回到新疆。中间虽遭遇挫折,但我们对小A不抛弃不放弃,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她联系学长。临近毕业,她终于考研成功,并成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还获评校“凡·星”励志人物。

(三)生涯引导全程化,推动和祖国同向同行

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承担起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任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大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使其尽早养成生涯规划意识;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树立成为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领军人物的个人职业理想;大三,鼓励学生为确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在学生求学过程中,引导他们理性对待专业,利用学分制优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完善知识结构,为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引导他们不但学好专业知,而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鼓励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继续深造。小A跨专业考研,经过三年的努力,被新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录取。就像她自己说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忘记初心,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树立远大的志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报效伟大的祖国。”

案例作者:李安英,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