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传承“永强”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2021-12-03 19:07:10 攀登风采

攀登计划.jpg

攀登计划

“攀登计划”是针对电院本科生实现党建服务教学科研、支部支撑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计划。自2020年开展以来,影响规模逐渐扩大,结对党支部已涵盖多个学科专业,参加人数屡创新高。

“攀登计划”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由党建引领教学工作,激发师生热情共同投入立德树人的国家事业之中。针对电院全体本科生,选拔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且有科研志向的优秀后备力量,培养未来的学术大师与科研领路人。

特此推出“攀登风采”专栏,今天让我们走近计算机

计算机系

攀登计划理念

传承“永强”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攀登计划的思考

计算机系一直十分重视由“攀登计划”推动的本科生科研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对原创性技术覆性技术和原始科技创新的重大需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素养。本系分三个阶段开展攀登计划:

第一阶段,由科研骨干教师为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让学生了解本系的研究方向,师生之间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阶段,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组织同学参观相关实验室和企业,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如论文撰写规范,人际交往技巧,学业科研平衡等问题进行专题培训。

第三阶段,确定学生的具体科研方向,老师予以辅导,帮助所有的攀登学子找到一条合适的科研道路。

除此以外,计算机系还尝试将攀登计划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如目前正在筹建攀登计划师生互选和评价网站,方便后续跟踪和管理;系领导也制定了管理制度,保障攀登计划顺利开展,真正成为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平台和桥梁

优秀师生代表组合

3.jpg

教师:董笑菊

研究方向: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学生:张泽熙

年级专业: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试点班)

目前研究进展:

2019年底(大二)加入董笑菊老师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团队,参与包括场馆监控信息可视化、材料物相可视分析系统建设、ChinaVis2021挑战赛、基于稀有类别的网络安全检测等项目。在组内有软件著作权1项,ChinaVis2021数据可视化竞赛第二名(团队),并参与了Journal of visualization(SCI期刊)一篇论文的研究和发表。

学生心得

感谢攀登计划提供了导师和低年级本科生交流的平台。对于大二的我,专业知识以及对专业领域的了解有限,直接通过官网以及google scholar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可行性不高,攀登计划则为本科生建立了一座宝贵的桥梁,使得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合适的导师。

感谢董老师本人以及整个团队在科研方面给我的指导,给我了解科研的一个窗口,我对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这个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大大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工程能力。

教师心得

我很高兴通过攀登计划招募张泽熙同学加入团队。他从开始加入团队的无所适从,逐渐成长为后期的游刃有余,付出很多努力,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可以看到,本科生对科研有着很强的热情,适当地引导和指导,并循序渐进地安排适合的任务,就能释放出他们的科研能力,成为科研梯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员和后续力量。

4.jpg

左起分别为:杨新宇、李泽楠、严骏驰、程若愚、张昀浩

教师:严骏驰

专业方向:电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特别是面向事件序列的鲁棒学习及其应用,以及计算机视觉,特别是目标的匹配与识别。

学生:

程若愚、张昀浩: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李泽楠、杨新宇: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目前研究进展:

程若愚,严骏驰

On Joint Learning for Solving Placement and Routing in Chip Desig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NeurIPS), 2021(机器学习顶级会议CCF-A)

张昀浩,严骏驰

Neural Relation Inference for Multi-dimensional Temporal Point Processes via Message Passing Graph, IJCAI, 2021(人工智能权威会议CCF-A)

两人均推免至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研究生。

李泽楠同学通过攀登计划的引领,于大二上学期进入严老师实验室开始进行科研工作,在校期间曾获评唐立新奖学金、致远荣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过去的一年半中,该同学先后参与了量子机器学习、时序点过程、组合优化上的对抗攻击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在摸索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的过程中,他也培养出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该同学目前的研究方向落在组合优化的对抗攻击上,并已经产出了一项论文成果,以共一作的身份投稿ICLR2022会议。该同学在未来也将会继续进行在图神经网络方向的研究,相信随着他科研经历的积累,一定能产出更多优秀的成果。

杨新宇同学在大二下暑假加入严老师实验室,杨新宇在过去两年内获得多项奖励,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范绪箕奖学金、校A等优秀奖学金、致远荣誉奖学金等;在科研方面勤奋好学,上手速度快,学术态度严谨。该同学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图神经网络,聚焦于图结构学习,并在进行一项科研研究,预计将于投稿ICML2022会议。

学生心得

程若愚:科研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试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研究过程中,很多想法或许尝试后发现并不可行,但这些经验所提供的样本中蕴含着正确的道路,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另外,阅读文献能为我们提供碎片化的启发,使我们对现有方法的边界更加清晰。

张昀浩:参与攀登计划对我来说是一段全新的经历,从这里开始我不再只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而是开始创造。选题、建模、实验、写作……期间虽有不少的困难和阻力,但在探索欲的驱动和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整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乐在其中,特别是自己的工作得到领域专家认可的时候。参与其中,我的感受不仅是“世上无难事,只有肯攀登”,而是攀登本身可能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李泽楠:科研工作并不像所想的那样枯燥。在广泛的文献阅读过程中,与每一位作者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令人享受;在思考idea和模型的过程中,细致的推导让人着迷;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反复的debug和结果的出现让人欣喜;在最后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一点点总结打磨自己的工作所得让人满足。

杨新宇:对于心怀科研梦的我而言,做科研本身便是一种享受。翻阅一篇篇文献时,我沉浸于这种跨越时空的思维碰撞,不断拓宽思路;生成模型时,我欣喜地看着粗浅的idea逐渐羽翼丰满,被打磨成完善的模型;进行实验时,结果一步步逼近理论的过程激励着我继续前行;论文写作时,我享受着这份将成果书面化与各地研究者分享的感觉。

教师心得

对我而言,相比顶级论文发表数量的多少,我目前更关注自己在图论问题智能求解器这一主线方向的研究。一开始觉得自己的主线研究可能比较难,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本科生很难投入。但目前两个特别在意和满意的工作(EDA的AI设计和求解器鲁棒性),恰恰是本科生做出的。这正是印证了攀登计划的“攀登”二字

6.jpg

教师:高晓沨教授

专业方向:时序预测,社交网络

学生:邵斯绮

年级专业: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研一。

目前研究进展:

针对云平台的虚拟机服务质量预测问题提出了STAP模型。曾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O奖和Ben Fusaro冠名奖。21届致远荣誉学士学位。

学生心得

自从大二进入实验室以来,我感到自己获得了全方位的学习和提升。在科研领域遨游,我不仅学习了前沿的学科领域知识,更习得了如何独立地完成一段完整科研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是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给予了我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心得

指导本科生进行实验室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培育和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好科研基础,使本科生具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素养;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科研进展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研讨,做到教学相长。

责任编辑:电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计算机系:传承“永强”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