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七十载,青春奋进新时代 | 歌德学院体验文化碰撞,北大交流体悟学子之志

2021-01-18 19:23:53

1979-1989

798艺术区的前身是具有东德包豪斯风格的798工厂,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到798,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使其变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798艺术区是创意产业的摇篮,作为文化创意的中心,它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国内外游客汇聚于此。

探访798

7月4日上午,上外德语系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师生们前往798艺术区,体验了不同艺术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奇特氛围,也了解了北京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度。
成员们在798艺术区采访了多位外国游客,询问关于文化交流、中国形象等问题,受访者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等等。尽管来自不同国家,受访者都表示,在来到中国后,他们发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北京和他们固有观念中的北京大不相同。“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不论是从文化文明还是自然环境方面来讲,北京都比我想象得更好。”一位德国游客如是说。

走访歌德学院

中午10时,师生们来到同样位于798艺术区的歌德学院文化项目和信息中心。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柯理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师生,向师生们详尽地介绍了北京歌德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成果及其现状,以及在语言教学、文化传播方面的各项工作和成果,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答了成员们的各种问题。

柯理博士强调,歌德学院不只是一个语言培训中心,更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机构。在文化交流中,文化机构主要作用就是一个平台,是为不同国家的文化传承者提供一个互动的空间。因此,在歌德学院不定期会展示不同艺术家的艺术展览,旨在增加文化交流的机会。
之后,师生们又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歌德学院的总体布局、多项展览,在负责人耐心的讲解下进一步认识了这一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

北大交流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北大外院历史悠久,秉承“人文为本,多元并存,交叉发展”的特色。参加交流的北大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交流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展开。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院校,其外语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氛围与上外有很大的不同,同学们就很多方面进行了交流。
首先,在文化节、社团方面,实践团成员向北外介绍了上外开展多语种文化节,创办德语社等活动的过程。在课程学习方面,大家了解了各自的课程设置、学习教材、作业布置等,北大学生向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语言学习初级阶段的学习方法和正确心态。成员们还提出了关于如何选择辅修专业和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北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历详尽地回答了各位的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是否对该专业抱有兴趣和热爱是北大学子选择未来道路的重要影响因素。北大大三、大四的学生们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自己在德国留学遇到的困难,分享了过程中的趣事。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发现实践团和北大的学生中各有一名将赴海德堡大学进行交换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学子不久后将在德国相遇,这让交流的气氛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交流结束之后,实践团成员们在北大学生的引导下参观了北大校园。在北大的红楼间,在未名湖畔,成员们深深地感受到历史赋予北大的积淀和稳重,感受到北大学子的激情洋溢,收益颇丰。不论是北大还是上外,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美好未来和祖国的繁荣强盛而努力。

实践感言

来到北京后每天都是35度以上的天气,今天更是达到39度,就是这样的气温同学们整个上午都在街头进行采访,没有一个同学退缩。当同学们采访遇到德国留学生时,惊喜欢呼的场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就是青年人需要的精气神儿,加油,青年!
——社会实践团带队老师 刘健

歌德学院的走访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德国文化和学院的运作机制,北京大学的师生交流则是给同学们拓宽了未来学习的方向,加深了同学们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对知识的渴求,对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展望应当是每个青年学子不变的初心,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得有所悟,做最好的自己。
——社会实践团带队老师 王炎昊

在798艺术区进行的街头采访让同学们挑战自我、迈出第一步,尝试用英语和德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而在这同时,外国友人对于中国国情、形象的理解也为我们发掘中国文化内容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他们口中听到对中国迅猛发展的感叹,更让我感到热血沸腾。
——社会实践团队长 叶展桐

建国70载以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发展迅猛。歌德学院院长柯里院长在德语语言文化方面的介绍和与北大德语系学子的学习交流,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近几十年来逐渐多元的文化环境。从对外国游客和留学生的采访中,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社会实践团队员 徐静怡

今天与北京大学外语系同学的交流使我了解到北大自由自主的氛围,使我意识到我们作为大学生需要为自己规划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不满足于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课程,并坚持走完自己选择的道路。
——社会实践团队员 吴雨菲

和北大德语系学姐学长们的交流让我印象颇深,大家因德语而在燕园结缘。北大学子除了日耳曼语言文学本专业课程外,还通过北大其他院系的平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两位学长还分别通过自己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留学的经历,细致而耐心比较了中德大学课程设置和形式。这一次交流,无论是在德语学习方面,还是人生规划方面,我们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社会实践团队员 黄迪

踏入“798”艺术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涂鸦。往里走,遇到了几位外国友人,采访言语之间尽是对中国的赞美之词。继续向前走,我们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Dr.Clemens Treter讲述了他们在语言、文化、艺术所举办的活动:电影、音乐和戏剧演出,还有跨文化对话、讲座。两国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尽显勃勃生机。
——社会实践团队员 钱佳薇

歌德学院院长柯理博士向实践团讲述了他的团队在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歌德学院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印象深刻的是在早晨举办德国音乐会的同时为观众提供煎饼果子作为早餐,发掘出音乐会和煎饼果子之间的交集这一思路让我敬佩不已。
——社会实践团队员 万美希

这是最贴近专业课的一天实践活动。在认真听完平易近人的柯理院长讲述歌德学院的丰富交流活动,在听完北大同系学长介绍完他们的学习经验,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目前学习还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明白了学习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社会实践团队员 阚元鸿

歌德学院的院长柯理先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以歌德学院的所处地点、观众群体以及空间功能来确定学院的文化定位,将原有的废弃工厂建筑转变成为交互性和开放性较高的文化交流场馆,充分发展了歌德学院在文化方面的作用,这样拓展性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社会实践队团员 李思睿

今天拜访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多少中国乃至外国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我们有幸和很多还在校的学长学姐聊到了关于德语学习以及出国经历的故事。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环境内充满着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生活,我们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学生们有踏实之学风,谦逊之品质,进取之虔诚,校园内又美丽无比,不愧为中国名学府之一。
——社会实践队队员 徐遴辰

与北大外语学院与歌德学院的交流让我收益匪浅,对德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见解。德语的学习并不是专注于课本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上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切的挫折都是很好的经历,重要的是心态。"北大学长回忆起学习之路上的挫折,充满感慨。而歌德学院的柯理博士也强调到,语言的学习应是多方面共同发展,与其说是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文化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专注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实践队团员 范益安

今天与北大同学的交流给我了一些很新鲜的想法,与我们的注重专项和实用不同,他们在双休上也很注重兴趣,面对未来态度更加从容,这两种心境没什么高下之分,但也许我可以换一个思路,敢等,不过早的下结论,自己喜欢什么,这是另外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方式。
——社会实践队团员 李露

在798艺术中心对外国人的街头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随着自己亲自来到中国而发生改变。此外他们在中国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文化上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加,相应的文化误解与文化冲击也在不断减少,这是我们这次旅程所看到的十分喜人的变化之一。
——社会实践队团员 彭卓

第三次来到北大校园,心中百感交集,对未来的迷茫,对目前学习困境的无措又涌上心头。但听了北大德语系的学长学姐们的肺腑之言,了解了他们的选择,又看着平静的未名湖水,我终究是放下了心中的抑郁之气,转而坚定了自己前进的信念。

——社会实践队团员 程心怡

在798文化中心的街头,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寻找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面孔,对他们进行采访。对于我们这些外语学生,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这些受访者有来自美国,意大利,坦桑尼亚的,我们还惊喜地“偶遇”了一位德国游客,她告诉我们她的奶奶来自北京。从我们的采访中,我看到了文化的交流与互通,也让我更具国际视野。

——社会实践队团员 任思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北京大学的师生交流则是给同学们拓宽了未来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