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相册 · 世纪同框 | 第十五期

2021-06-08 10:25:55

故事讲述人:

2019级广告学专业本科生 肖圣育

图片


这台“蝴蝶牌”缝纫机,我外婆至今还在用。虽然我外婆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在当时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当上了服装厂的车间主任。她每天都在车间踩缝纫机缝制衣服,从早踩到晚,十分辛苦。我妈妈小时候的衣服、书包、鞋子,从夏季的单衣到冬季的棉服,都是我外婆用这台缝纫机缝制的。直到现在,我买的裤子长了、裤腰大了,我外婆还会戴上老花镜,用这台缝纫机为我修改。


我外婆一辈子,数不清做了多少衣服。这台缝纫机是我外婆谋生的工具,承载了我外婆的青春年华,也承载了我外婆对女儿、孙女满满的爱与关切。我想,缝纫机对于外婆来说,不仅仅是缝补衣物的工具,更是那一代人的回忆和情怀。


1905年到1949年,我国的缝纫机械行业从零配件开始,1928年在上海先后生产出第一台工业用缝纫机、家用缝纫机。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便是上乘的嫁妆。


改革开放后,缝纫机也开始升级蜕变,老式缝纫机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市场上开始流行电动缝纫机、电脑自动缝纫机等“新模样”。与此同时,工业用缝纫机不断崛起并踏上“走出去”的新时代。工业化和便携化成为了产业的新方向。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上的缝纫机已经从过去的脚踏式,过渡到了电脑控制。


随着时代发展,机械化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出来的衣服款式新颖、色彩艳丽,且越来越时尚,越来越走向国际化。老百姓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买一件衣服不再是件奢侈的事情,漂亮的服装塞满衣橱。用缝纫机制作一件成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图片


三分缝制,七分熨烫”。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人家有这种老式手动缝纫机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更高了。自动化、便携化的熨烫机、熨烫机等应运而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工具选择。


工具的变革,体现了时代的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物换新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从而对衣物的品质和样貌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身着的衣物不再是当年的“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对衣物的追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结实、舒服了。


从前,缝纫机是每家必备的存在;现在,熨烫机几乎是家里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大家在出门之前,或是前一天晚上就会将要穿的衣物熨好。衣服干净、平整,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


熨烫机的产生代表了时代的发展代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线下门店衣物的种类琳琅满目,京东淘宝等网上购物更是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挑选喜欢的衣物,所以,在今天,缝纫机可能只是用来做一些零散的小活,它不再用来制作一件成衣,它不再是人们谋生的工具,但许多人的家里依旧保留着那一台老式缝纫机。它不仅仅是一种缝制衣物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怀,凝结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也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迁。


责任编辑:刘晓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缝纫机不仅是一种缝制衣物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怀,凝结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也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