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讨会

2021-03-14 10:30:00 张南

2021年3月12日,我支部组织党员同志们召开了2021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讨会,会议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支部书记魏伟同志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发言.jpg

  一、“普世价值”的本质及危害

1.何谓“普世价值”?

所谓“普世价值”,西方学者认为,从横向上看,它具有普遍适用性,超越了一切阶级、民族、国家的界限,为普天下所有人能共同接受的价值;从纵向上看,自产生以后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社会,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有任何的改变,即是永恒存在。这是“普世价值”的两个重要支点。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普世价值”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中国进行价值渗透、改变中国政权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警惕一些由“普世价值”引申出的错误观念,比如: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孕育出了“普世价值”;人权、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就是“普世价值”;“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也在倡导“普世价值”;甚至马克思主义,因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更应归为“普世价值”;等等。这些观念都是明显错误的,其背后就是要我们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什么说“普世价值”是错误的?从理论上看,“普世性”是排斥“阶级性”的,某一价值观,一个阶级赞成,另一个阶级反对,那就不能说是“普世价值”。也就是说,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也不同。西方的价值观念适合美国国情,但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更加强大,也不能使中国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苏联的教训就是一个例证。由此,承认价值观念的“阶级性”,就必然要否定“普世性”。

2.西方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

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他们的那套价值观念推崇为“普世价值”。谁符合他们那一套价值观念,谁就是好的国家、好的政府。谁不符合他们那一套价值观念,谁就是坏的国家、坏的政府,甚至被贴上“邪恶国家”“失败国家”的标签。这就是说,标准是他们定的。

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要借这个名头,抹黑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文化传统,要么以“反对普世价值”为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要么引导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普世价值”,成为西方的附庸。由此可见,西方宣扬“普世价值”的目的是触目惊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等这些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的,也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价值观念的认识和解释是不同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西方国家就不承认;我们认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西方就不会接受。世界上哪有什么“普世价值”。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都与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密切关系。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危害

1.何谓历史虚无主义?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贬损共产党的领袖、革命先烈以及英雄模范人物,通过歪曲丑化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等方式,达到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各种名目,采取各种手法,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以及人民军队的历史。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第一,以所谓“告别革命”“还原历史”“重新评价”等名义,攻击、污蔑、丑化党和人民的领袖、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别有用心者,把虚无的矛头指向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指向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这不仅严重败坏了党和人民的领袖、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名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崇尚英烈的真挚情感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产生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重历史、尊崇英雄的伟大民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引领中华民族向着光明大道不断前行。然而,有人认为,革命损失了那么多人和物,应该“告别革命”。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时,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新的生产力得到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最终推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毅然举起了革命的大旗,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段历史可歌可泣,我们决不能忘记。英雄模范的精神,我们必须传承下去。

三、宗教渗透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宗教风险的蝴蝶效应不容忽视,也不容乐观。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宗教风险的存在,考虑宗教风险产生的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的动力机制,研究其规律和特点,做到未雨绸缪。

有研究国际战略的学者指出,美国亚洲战略的重点并不是自己赤膊上阵,而是挑动中小国家与东亚、东南亚的唯一大国中国叫阵。但是,美国在亚洲的盟国战略和代理人战略和欧洲比起来有巨大的潜藏危机。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东南亚的影响也日益强大。近年来政治对宗教的影响,宗教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也开始在诸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日益放大。因为,这是信教群众最多、最为集中的区域。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是这些区域内各国家的特征。宗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处于复兴的态势,这种复兴不仅体现在宗教人口的增长上,也体现在宗教运动的活跃和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就伊斯兰国家来看,世俗势力和伊斯兰宗教复兴势力的矛盾一直存在,土耳其等国高举民族主义大旗,一度选择全盘西化的道路,但2016年7月15日晚间,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企图发动军事政变,并最终以失败告终;该事件与土耳其国家是否继续坚持世俗化路线有密切关系。阿富汗前塔利班政权为代表的,则是彻底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目前,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扩大,中亚“三股势力”抬头,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出现,不仅威胁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对伊斯兰世界世俗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其宗教风险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导致国际社会的不稳定。

例如,2016年9月到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钟万学事件”正是因宗教风险而引发了蝴蝶效应的案例。钟万学是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基督徒,是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社会大众对其评价较高,有实力可以竞选印度尼西亚的总统。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7月曾经报道,“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特区副首长钟万学已经接受委任,出任雅加达代理首长,成为史上首位华人雅加达省长。这标志着印尼政治发展的新里程碑。”但在2016年9月20日的印度尼西亚总统大选中,情况出现变化。身为华裔基督教徒的钟万学由于曾经引述《可兰经》的经文,指责竞争对手企图误导民众不可投选非穆斯林为领导人,结果被指侮辱伊斯兰。以激进的伊斯兰捍卫者阵线(FPI)为首的强硬派穆斯林组织就此事报案,不断施压警方调查钟万学,并在印度尼西亚各地举行了数场示威游行,甚至要求将钟万学送入监牢。由于印尼总统佐科政府的努力,事态没有扩大,在印尼未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事件。但这一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简单的宗教问题,但生活在以伊斯兰教为国教、80%以上的公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度尼西亚,言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争论,其宗教风险引发的蝴蝶效应却是较为严重的。

然后,支部每位成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讨论.jpg



责任编辑:张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3月12日,我支部组织党员同志们召开了2021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讨会。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