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针对基层组织党建引领作用不强、思政教育实效不足、党建思政和业务融合不深等问题,按照“守正促创新,特色树品牌”的思路,紧密结合“智能成型专业群”特色,打造“红色熔炉+”思政工作模式,着力实施“锤头熔基-镰刀熔淬-旗帜熔炼”三项工程,开展铸“基层组织-基层活力-基层动能”、淬“师德师风-改革能力-攻坚能力”、炼“道德信念-工匠梦想-综合素质”等九项活动,成功跻身国家“双高计划”A档建设院校立项建设专业群和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师党支部),实现了高质量党建赋能思政、高质量思政铸魂育人推进高质量发展。
图1 “红色熔炉+”思政工作模式
一、基本情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3年,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校。2019年跻身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A档(全国前十),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等国家级荣誉178项。材料工程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装备制造类院系之一,在全国高职院校材料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主持建设全国唯一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群,现开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5个专业及3D打印与快速成型技术、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等4个方向,累计向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近3万人,多数已成为公司技术及管理骨干。
二、主要做法
(一)“锤头熔基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工作方向
1.铸“基层组织”。以“三会一课”为抓手,按照“组织程序规范、方式内容创新、落实到位有效”的思路,制定《组织生活会实施细则(试行)》《教师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实施细则(试行)》《教师党支部党课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实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创建师德指数、党性指数、育人指数、先锋指数等“四大指数”,建立负面清单,对排名靠后的党员限期整改,实施全层级责任传导。探索“三问三提谈心谈话”工作机制,以解决问题、教育党员、服务群众为主题,支部班子每季度至少1次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集中党员群众智慧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制定《精神谱系党课方案》,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核心内容,开展《伟大建党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主题党课,让党员严肃政治生活洗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铸“基层活力”。以“主题党日+”为抓手,按照“精心组织、抓住关键,精准选题、丰富载体,融合业务、丰富内涵”的思路,制定《“主题党日+”实施方案》,结合“理论学习、党性教育、中心工作、志愿服务、重大时节”,打造知识竞赛、答题闯关、党员事迹宣讲、微信投票、群众助力、志愿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嵌入式”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先后在红色教育基地、基层文化场馆、志愿服务阵地、廉政教育基地、网络云平台等开展“学思践悟二十大 踔厉奋发向未来”“弘扬科学家精神”“学雷锋当先锋 强党建践初心”“学航天精神铸魂 担双高建设重任”“与香山村开展云端相聚话振兴”“政治生日强党性 不忘初心践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让主题党日“党味”更“浓”、内容更“香”、形式更“活”。
3.铸“基层动能”。以“党小组虚拟设置”为抓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灵活设置、便于操作;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注重实际,务求实效”的思路,制定了《党小组工作细则(试行)》,将党小组延伸至专业、学科、科研平台等“前沿哨所”以及校外基地、学生社区等“神经末梢”,分类设置了“专业群”“校企订单班”“科技创新平台”“学生公寓”等虚拟党小组。重点起草了《材料工程学院“党小组+教研室”“双细胞”工程实施方案》,创新党小组管理模式,推行“季度+年度”星级量化考核,落实“加强理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完善监督管理、注重能力提升”四方面任务,打通党建育人“最后一公里”,使党小组成为凝聚力量的“主心骨”和“主阵地”,提升基层组织力,为攻坚创效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镰刀熔淬工程”:以高水平队伍推进思政工作改革
1.淬“师德师风”。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按照“正面引领、德法并举、贯彻方针”的思路,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相结合,把纪律教育专题宣传月和日常教育学习相结合,组织开展案例警示学习、签订师德规范承诺书、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活动。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实施细则(试行)》,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师德考核,将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同时悬挂意见箱、公布电子邮箱,接受群众监督。将党组织政治把关、引领保障作用落到实处,加强教职工参加评奖评优、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教材选用、职务晋升等基层党组织审核,将党组织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考察贯通到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
2.淬“改革能力”。以“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抓手,按照“铸造五爱、淬炼匠心、技能报国”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确定“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目标,打造了“六融六新”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以此为指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依托已建成的国家级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特色“红色案例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对标铸造行业最新标准,以企业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推进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改革,并将课程思想政元素融入教材,4本教材被省教育厅推荐参与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评选。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精品化”“品牌化”建设,开展课程思政讲座、主题论坛活动,组织课程思政竞赛,探索“课堂革命”,推广典型案例,打造“永不下课的课程思政大课堂”。
3.淬“攻坚能力”。以“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按照“同频共振、共谋发展、培养科教融汇新动能”的思路,建立“科研特区”,灵活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及用人制度,构建集知识产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制度激励+保护监督+系统管理”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发挥专业群在钛合金成型、柔性玻璃生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出发,与增材制造研究院、西工大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设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组建科研党小组,组团攻坚,探索形成由1个理事会、1个专家智库和N个研发中心组成的“1+1+N”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出台《智能成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理事会章程》等5项制度,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研发中心主任负责制,建成国家级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旗帜熔炼工程”:以高起点谋划创新思政工作路径
1.炼“道德信念”。以“淬心计划”为抓手,按照“以德为本,寓德于技”思路,搭建“科研导师+学业导师”育人体系,将德技并修理念贯穿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且各有侧重,赋予不同学习任务和成长目标,依据学生在不同年级段的学业特点,分类、分段实施“寓德于技”教育,以实现循序渐进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大学一年级,着眼入学适应阶段,帮助学生找准角色定位,重点开展“职业规划”“技术沙龙”等活动;二年级着眼技能学习阶段,帮助学生落实学习使命,重点开展“技能等级认知”“红色文创作品开发”等活动;三年级着眼顶岗实习阶段,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追求,重点开展“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沿报告会”“走进企业开展就业认知”等活动。
2.炼“工匠梦想”。以“工匠讲堂、校友课堂、社团学堂”为抓手,按照“匠心启蒙、榜样导航、素质养成”的思路。立足职教和专业特点,以“工人院士”为素材,以个人兴趣和专业潜质为导向,每周二晚自习开展《工匠讲堂》,传播“工匠种子”,传承工匠精神。挖掘校友精神,发挥行业优秀校友先进事迹的模范带动作用,每学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校友课堂》,促进产业文化进学校、行业文化进专业、企业文化进课堂、职业文化进课程,打造融人文素质、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于一体的校友育人文化。以5个专业性社团为依托开展《社团学堂》,以“一专业、一赛事、一社团、一学堂”为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服务融入社团管理,创新打造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孵化的重要平台。
3.炼“综合素质”。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抓手,按照“课程化、体系化、规范化”的思路,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充分融入,构建思想成长类、社会实践类、工作履历类、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等“7+1模块”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将第二课堂3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标准,开发多维立体化第二课堂教学资源100余个,打造“党旗领航”“校园微红旅”“微心理情景剧”“蒲公英就业导航”“小蜜蜂志愿服务”“X星评选”“国旗下的成长”等12项品牌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自主选择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第二课堂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认证管理,已向3届毕业生发放第二课堂成绩单,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工作成效
(一)基层组织活力显著增强
近三年,教师党支部被授予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打造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省青年教师创新团队、省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培养陕西省教学名师、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各1名;获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1门;获陕西省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项,省党建案例一等奖1项;《成型设备与控制技术》教学团队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上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说课、课堂实录展示。
(二)科研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近三年,科技创新党小组与6家高端企业共建“国字号”技术中心3个,陕西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国家专利20项,陕西省级科研课题13项,横向科研30项,横向到款550万;柔性玻璃团队获企业投资2亿元,国内首个“柔性玻璃”自然科学基金1项,解决了“卡脖子”核心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参与制定“柔性玻璃”CSTM标准1项。《陕西日报》专题报道材料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工作。
图2 技术技能平台被授予的“国字号”技术中心等
(三)智能成型产业社会服务品牌突显
近三年,联合100余家核心企业组建智能成型产业社会服务平台,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产生经济效益达到2.15亿元。完成企业培训8544人次;获批2个省国培和2所高职培训项目;承办全国“1+X”考评员培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比赛。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持开发机械行业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技能标准(电焊工标准),开发印度尼西亚“铁镍合金”专题培训包;2个专业标准和100余门课程标准被尼日利亚引进作为国家标准;主办“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培训班,全球36个国家44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活动。
(四)党建赋能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近三年,学生先后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金相检验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2项;陕西省首批高校团建工作样板团支部1个;1人入选陕西高校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团;优秀毕业生邢小颖参加“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
图3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
四、工作启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
把思政工作当作触及灵魂的系统工程,党政班子统筹制定“红色熔炉+”方案,坚持“党建、思政与业务融合发展”,以党建旗帜锚定思政工作、专业群建设“方向标”,强化目标任务分解、问题研究和绩效考核,打造了“红色熔炉+”思政工作品牌。
(二)强化能力建设,分享协作并进
强化师生政治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意识,以党员“红细胞”、党小组“红基站”、支部“红堡垒”、总支“红熔炉”建设为核心,确保思政工作“不偏航”,打造立德树人“先锋队”,保障专业群建设持续站稳全国高职第一方阵。
(三)优化激励机制,培育引导递进
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明晰教职工思政工作职责,打破原有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改革创新激励容错机制。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鼓励教师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开展相关建设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