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延安故事丨为党献身常汲汲(第十一期)
导语: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铭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的感人事迹,孕育了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浴火重生,在延安的黄土地上演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奇,书写了永载史册的辉煌胜利。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红色延安的故事永远熠熠生辉。让我们一起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文化。
谢觉哉,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1905年考中晚清秀才。早年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8年至1919年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里,在湖北、上海及湘鄂西苏区,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任《大江报》、《红旗》报、《工农日报》主编。1933年4月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等职,主持和参加起草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与董必武、徐特立一起编入中央机关纵队干部休养连。
谢觉哉在延安(资料照片)
延安时期,谢觉哉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新闻工作,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等职。
谢觉哉为边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呕心沥血。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谢觉哉任办事处内务部长兼秘书长,后又任司法部长兼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1936年6月,中共中央和西北办事处机关由瓦窑堡迁到保安(今志丹),谢觉哉参与领导县、乡两级政府的民主选举,创造了“投豆子选举法”,使不识字的农民都能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后在苏区全面推广。1937年1月,中央机关迁到延安后,为监督财政方针的执行和反对贪污浪费,成立国家审计委员会,谢觉哉任主席。
1938年9月,他从兰州回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11月,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谢觉哉是西北工委九委员之一。1939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4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谢觉哉被任命为边区中央局副书记。1941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谢觉哉任西北局常委。同年秋,先后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共党团书记、边区政府秘书长。11月,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副议长。
1946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在边区宪法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由谢觉哉任主任。1947年2月,成立中央法制委员会,他任副主任。这时,胡宗南调兵遣将,准备进犯延安。中共中央考虑到几位老人的安全,指示他们提早转移。谢觉哉和吴玉章、陈瑾昆等3月7日离开延安,4月8日到达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在这里,他和中央法制委的同志们,起草了宪法、民法、刑法和土地改革法等草案,为制定新中国的新法典付出了大量心血。
谢觉哉在工作 资料图片
1964年,谢觉哉被选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6月15日,在北京病逝。其遗著《谢觉哉文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杂文集》《谢老诗选》和《不惑集》《一得集》等,已出版传世。
作为“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就参加制定了《选举法》《税收条例》《惩治贪污犯条例》等,这对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他从事党政、统战、司法和新闻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对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和统战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他是革命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是秉公执法的好法官,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新闻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谢觉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公仆。
“延安五老”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链接:《红色延安的故事》丛书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编写的一套系列丛书。丛书一共分为“理想信念篇”“求真务实篇”“联系群众篇”“艰苦奋斗篇”和“清正廉洁篇”5个分册。本书精心选择编写了延安时期老辈革命家和老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方面的30个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关头和人民解放事业中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阐释了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崇高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这些故事是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