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诵读 | 毛泽东为什么说粮棉之战不亚于淮海之战(第三十三期)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接力奋斗,影视系直属党支部开展“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不同时期典型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结合专业特色,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重温红色记忆,激发爱国力行……
讲党史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财政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抗战以来愈演愈烈的恶性通货膨胀仍在继续,人民解放军后期作战仍需很大开支,恢复生产和铁路交通急需大量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旧社会留下来的投机资本在新的解放城市继续兴风作浪,加剧物价上涨和市场混乱。
当时,民生凋敝,国家经济千疮百孔,物价飞涨,不要说农村,一般的城市的市民来说,家无存粮也无余钱,每天干一天活儿,挣一天钱,拿着钱赶快就去买了,但是中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中午拿钱能买一斤棒子面,到下午半斤都不够。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很有战略眼光,一直在思考平抑物价、稳定经济的对策。1949年6月10日,上海解放近半个月,军管会果断查封了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将破坏金融秩序的首要分子200余人逮捕法办,同时其他各大城市也采取相应措施,配合此次打击银元投机的活动。国家禁止了金、银和美元的流通,并将其由国家掌控起来,但是还有一些地下钱庄、典当铺等非法机构仍然对脆弱的金融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也被打击。
当时,上海的投资商叫嚣:“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为此,国家尽量让人民币流通起来,国家规定,铁路、城市公共机构都必须收人民币,税收也用人民币结算,很快人民币就在全国的市场上站住了脚跟,人民币站住了,银元的投机给打下去了,新中国借助行政和经手段,打赢了“银元之战”。
接着投机资本马上把投资重点由金融领域转到商品流通领域,表现在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飞涨,一个是粮食、棉纱棉布等粮棉方面,一个是煤炭方面,老百姓俗称的“两白一黑”涨价翻番。当时上海粮价翻着倍地走,武汉五月份到六月份期间,米价涨了五倍,棉纱也涨了四倍,普通百姓根本承受不了。因此,中财委决定在这个领域开始发动“粮棉之战”。
当时,投机资本没有把人民政府放在眼里,自以为掌握了资金,掌握了这些生活物资,就可以囤积居奇。陈就让各地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国营商店不抛售,等待时机,全国统一行动,然后将投机分子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大量开始购进粮食,从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甚至远到东北,调运大量的粮食,11月25日,全国统一行动,国营商店棉纱粮食同时上市。
一开始投机资本没认清形势,以为还像原来一样,所以拼命吃进,甚至不惜借高利贷高息买进,连续几天下来,国营商店国营企业不断地往外抛售,几天之后效果出来了,上海粮价下降了30%-40%。同时政府又收紧了根,投机商借高利贷购进之后往外卖,因为粮价下跌,只能贱卖来还利息,但是银根又收紧了,所以只能继续借贷,这样10天的时间把投机资本完全拖垮了,上海有几十个投机粮商宣布破产。
“银元之战”还是借助了行政手段,但“粮棉之战”完全依靠的是经济手段,在市场上和投机资本较量,当然也借助了国家力量,一举打垮了投资资本,所以毛泽东高度赞誉说,经济上打击投机倒把的“粮棉之战”,平抑物价,它的作用不亚于淮海战役。这两大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讲述者:张林溪,影视系2019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