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结合疫情防控撰写论文集

2021-05-01 16:40:30 王功名

2020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给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极大影响。英雄、团结的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惧艰难、同舟共济,以规模和效率空前的联防联控机制为依托,展开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数月的不懈斗争,于2020318日,首次实现本土新增疑似、确诊病例双清零,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显著的制度优势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引发了思政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探究和深刻思考,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牢理论根基。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全国各大高校2020春季学期开学时间一再延迟,三亚学院科学统筹、精心安排,全面推行线上教学,有力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落实学校防疫统一部署和安排,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在做好线上教学基础上,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

全体思政课教师从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出发,立足疫情防控时期思想建设需要,以多元视角剖析疫情防控,探寻先进思想在抗疫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尝试创新思政课堂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多层级地展开深入研究,撰写37篇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论文。

 

第一,追本溯源,探究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在疫情防控中的指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诠释党和国家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以社会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以抗击疫情实践表明国家防疫措施的人民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积累案例素材。

第二,立足现实,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应用。一是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观在防疫措施中的应用,阐释“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在抗“疫”中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二是全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防疫措施中的展现,研究疫情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三是解读疫情世界性蔓延后国家对外防疫措施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以实践效果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时代精神和理论发展。

第三,着眼教学,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学对高校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在课程内容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抗疫英雄故事和抗疫感人例子串联起来,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课讲好,厚植大学生爱中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怀;在授课方法上,探寻发挥思政课堂正面引导作用的最佳方式,新的时代问题和技术要求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网络技术能力、舆论解读能力和社会时政热点把握能力,也推动着战“疫”时期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第四,多维视角,拓宽疫情中理论研究的问题视阈。除了对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探讨,多位教师另辟蹊径,以多元文化的视角研究疫情中的各类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譬如,针对海南本土理论研究重点,探究疫情防治大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和发展方向,克服疫情带来的经济波动,为加速自贸港建设进行理论探寻。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借古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述学立论应发时代之先声,把握时代脉搏,反应社会现实。值此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危难之际,三亚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紧扣时代弦音,尝试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展现出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研究的浩瀚长卷增添几笔时代色彩。

责任编辑:王功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结合疫情防控撰写论文集。全体思政课教师从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出发。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