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支部共建活动:党史学习主题党课——中国扶贫的制度之光

2021-04-30 16:12:20 倪正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前赴后继的使命担当。428日,政治经济学学科党支部冯杨老师以“中国扶贫的制度特色与文明之光”为题,给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和经济学系“读书会”的同学们讲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和学术性的党课。冯老师用真实生动的案例、详实充分的数据以及中外对比,有力说明了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彰显我国制度优势。

读书会党课-1.jpg

党课伊始,冯老师以热播剧《山海情》作为引入,并用最直观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接着,冯杨老师提出了“什么是贫困?”“为什么要消除贫困?”让大家思考。她从贫困问题与反贫困运动的视角,回溯了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与初心。她说,贫困问题是引发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危机最为重要的动因,是穿越不同革命阶段的重要线索。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将改造贫穷之中国成为富强的国家作为党的使命。

读书会党课-4.jpg

然后,冯老师介绍了全球减贫的常见措施,分析了全球贫困地区的类型及各自采取的减贫措施,特别是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比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五级书记”抓扶贫;跨部门整合资源,有效应对多维贫困问题;调动东部省份力量,支援中西部脱贫攻坚;开展中央、省市单位等机关定点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脱贫攻坚就是一场团结全党全社会的战役。经济发达的省份与企业技术与资源无偿的援助,无数扶贫干部与知识分子深入贫困一线的奋斗,都是脱贫攻坚战胜利最重要的力量。冯老师强调说,中国共产党不断通过其掌握的政治和体制资源超越现有科层技术和社会利益群体的束缚,对扶贫的社会经济资源展开重新分配,动员资源的力度和强度几乎达到了历史之最,纵横古今中外,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伟大的目标,是独属于中国的扶贫制度特色。

最后,冯老师结合中国“仁爱”文化传统,分析说明了扶贫攻坚闪耀着中国文明之光。她讴歌了那些为脱贫攻坚牺牲的英雄们,并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深切期望。她说,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特别是作为共产党员,应发扬扶贫攻坚精神,勇担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倪正宜 国际经济与国际商务学生党支部党员)

责任编辑:李阳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4月28日,支部党员冯杨以“中国扶贫的制度特色与文明之光”为题,给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讲了一堂党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