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撷英——扎根西部 以德立身 做好学生引路人

2021-01-19 15:31:07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为发挥好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辅导员核心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爱心坚守、能力坚实、执行坚决”的辅导员队伍。自2002年起,同济大学连续18年选派青年辅导员赴甘肃定西支教,截至目前已有40批202名辅导员到定西开展三个月的支教和挂职锻炼,为辅导员和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国情教育、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和载体,也为同济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

(一)扎根西部农村,针对辅导员开展国情民情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02年9月,同济大学启动“辅导员赴定西挂职锻炼计划”,每年将新留校担任辅导员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们分批送往定西挂职锻炼。一支支青年辅导员实践团队奔赴定西,深入西部,扎根农村。三个月的支教锻炼需要辅导员们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深入中小学支教锻炼、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定西,辅导员们体验了“苦瘠甲天下”的恶劣的自然环境,感受了当地人民坚持抗争努力生活的精神,认识了在异常简陋艰苦学习条件下依然奋斗学习的学生。在定西,辅导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翻山越岭进行学生家访,一次次的调研和家访,让他们深刻感受了国情社情民情,加深了对祖国西部和农村的认识。通过家访调研,支教辅导员撰写了《通渭县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通渭县常河中学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等报告,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三个月的支教锻炼,是最深刻的国情教育,是青年辅导员在西部农村先受教育的最好平台,使他们自身得到了迅速成长,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增强了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截至目前,到定西支教过的辅导员已占我校专职辅导员的80%以上,这些辅导员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活跃在学生工作一线,很多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有的已经走上学校职能部门或院系的领导岗位,还涌现出了“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优秀代表。

(二)学会教书育人,辅导员在践行教师责任中实现自我价值——“定西支教三个月,人生受用三十年”。

在定西,辅导员们初登三尺讲台,为了能讲好课程,经常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备课,查找资料、设计课件、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努力学习如何上好一门课。面对当地学生腼腆、语言交流不通畅、学习方法不够好等困难,辅导员们摸索教学模式,帮助当地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建立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学习进步奖”评选,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上的信心,引导他们勇于追梦。为了促进当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支教辅导员创办“同济文化月”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法治报告、联欢晚会、体育竞赛、视频制作与摄影技术培训,带领学生采风、写生,举办小型画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支教过程中,辅导员们教书育人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走上讲台的自信,训练了与学生沟通的交流技巧,提高了思政育人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对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有了更加直接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开展工作中能够更加理解和关怀。支教经历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辅导员回校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亲切感、说服力和针对性,提高了教育效果。从定西锻炼回来的老师们说,“定西支教锻炼三个月,人生受用三十年”。

(三)注重言传身教,辅导员成为学生身边可感、可知、可学的教材——“每一位支教辅导员都是一扇窗,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定西,了解西部”。

每一位支教辅导员都是大学生了解西部、了解农村的窗口。同济辅导员十六年如一日支教的故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政育人价值,学校充分发挥这一“思政宝藏”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实施育人。支教辅导员在定西期间,通过博客、微博等方式以真情实感与学生交流支教体会,回到学校之后通过师生座谈会、主题报告会、图片展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起了爱洒定西、情系西部的浓厚氛围。学校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程平台连续四年开展辅导员定西支教报告会,至今已举办8场,覆盖学生2万人。支教辅导员还在新浪、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网站建立“同济青年教师支教团”主题博客,图文并茂地展示辅导员的支教生活,该博客还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最佳博客”。2015年,《青春,在西部闪光》一书出版,全面生动的展示了辅导员去定西支教锻炼的方方面面。辅导员们通过各种生动的教育方式,将在定西支教锻炼的经历和体会传递给大学生,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西部、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为大学生进一步关注西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窗口。在辅导员的支教精神的感召下,同济学子纷纷加入到对定西的帮扶活动中来,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青年学子对于祖国和社会的担当。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总支向全校学生发起“每1个月每1人为定西贫困学生捐1元钱”的“三个一”活动,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共募得捐赠超过15万元;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一次就为定西贫困学生募捐衣物、文具等8000多件套;外国语学院连续十几年组织为定西献爱心活动;软件学院2005届毕业生将原本用于毕业聚餐的7500元钱全部捐给当地贫困学生。在支教辅导员的感召和牵线搭桥下,这是一场爱的持续接力。十几年来,累计有30000多人次大学生参与了各类服务西部的活动,同济师生和校友累计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建成希望小学19所、启智图书室26个,援建中小学校11所,为中小学校捐赠课桌椅、电脑、实验仪器、钢琴等300多万元教学办公设备,设立“拓学”奖学金、“邵氏”清寒、特长生奖学金等10多项20余万元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1400多名。

(四)回应现实关切,辅导员助力培养肩负使命、心怀天下的同济学子——“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深受西部支教精神鼓舞的辅导员们,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他们带领一批批学生走进定西、走进西部,开展社会实践,生动地进行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学生关心西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同济天下的情怀。截至目前,共有20多批次近千名同济学子追随辅导员的脚步,高举“爱洒定西”的旗帜,奔赴定西开展“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短期支教活动,开展“趣味科学夏令营”,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调研、进村入户教农民学技术、为当地企业出谋献策。形成产业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20多项,举办各类市场报告、农村政策宣讲讲座40多场,覆盖定西市一区六县。辅导员们聚焦服务大局,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教育引导同济学子关心祖国西部,鼓励毕业生赴基层、赴西部和重点领域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在服务国家与奉献社会的就业创业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与成才。十几年来,共累计500多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西部支教计划”,3000余名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刘英俊、刘亮、谢波、占冠元等一批服务基层、扎根边疆的同济学生榜样典型。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优秀毕业研究生徐健、田广峰放弃在上海攻读博士和高薪工作机会,主动选择来到定西创办马铃薯开发公司,让当地不起眼的“土蛋蛋”华丽转身,把老百姓引上致富之路,2005年徐健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标兵”称号。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董亚宁为了帮助甘肃贫困儿童,发起成立了“千里草助学计划”,建立了爱心网站,为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提供结对帮扶贫困儿童的平台,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有300多位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受助学生累计达到5000多人次,2011年董亚宁当选“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越来越多的同济学子选择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截至目前已有40批202名辅导员到定西开展三个月的支教和挂职锻炼。针对辅导员开展国情民情教育mdash。支教辅导员在定西期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