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广受欢迎的武大思政课这样炼成

2021-01-18 18:14:53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周年特别报道·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大学的青年学生们以各种形式进行志愿服务,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武汉姑娘、大三学生郑欣怡是他们中的一员,她的志愿服务故事登上了3月1日央视的《新闻联播》。

“抗疫中的郑欣怡们”成为武汉的温暖风景线。是什么让年轻人自发走上抗疫一线?在武汉大学“马上见”思政融课中,郑欣怡的班主任刘水静连线郑欣怡进行对话,探讨“志愿战疫中的铠甲与软肋”,挖掘志愿者家国情怀、涵养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深层次内驱力。

思政课如何关注热点,贴近时代,吸引“眼球”?武汉大学用实践给出了回答:善用“互联网+”技术,师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慕课,形成了独特的线上思政课模式。

思政融课彰显战疫青春担当

“马上见”思政融课是一档师生圆桌类谈话节目,被誉为“武大版锵锵三人行”。它注重跨学科对话,强调生产“互联网作品”——要有干货、要重设计,打通院内外、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类资源,让思政学科走出去,真实有效地面向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马上见”一经推出,吸引了无数“眼球”,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网红课”之一。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尽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郑欣怡讲述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和感受。疫情发生后,郑欣怡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不仅承担在线“小老师”的工作,为父母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孩子补习功课;还坚持去武汉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路店分拣蔬菜,为保障社区物资供应贡献力量。

郑欣怡的话语和经历触动了刘水静,他想起王阳明的名篇《瘗旅文》,“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不正是郑欣怡的初心吗?刘水静说:“这种精神,是激励我们战胜当前疫情的强大动力,是鼓舞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投身新的伟大斗争的根本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马上见”团队围绕家与国、志愿服务、心理防护等主题推出系列节目。《家:港湾、消逝、呵护》邀请南极科考人员王泽民和青年教师一起,讲述儿时春节记忆和南极春节趣闻,从小家延伸到国家、自然。在3月8日的节目中,《她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聚焦战疫中的女性志愿者……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推动“防疫抗疫”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推出系列线上思政融课,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录制微课,为学生们提供精神食粮和实操攻略。

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名师,是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该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说:“我们要通过系统学科训练,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同时也要用新技术‘连接’大学生。”

2016年9月26日,武大一次上线4门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短短24小时内,校外选课人数便突破1.3万。

这个数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武大思政慕课迅速成为“慕课界网红”。慕课精心提炼知识点,视频生动活泼,并安排了单元测试、学生互评作业、在线讨论,组建起QQ学习群。每天还有教师“巡山”,答疑解惑。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武大思政慕课在校内外“圈粉”无数,网友点赞:入脑走心。

武大思政慕课走红有其深层原因。教师团队坚定立场,在教学内容上,广泛吸收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新素材新血液,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形式上,努力探寻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技术手段上,向互联网、影视制作等新技术充分开放,探索自主开发与专业外包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在庞大的校外学习群体中,有在校生,还有在职教师。肖意贞是浙江万里学院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她从2016年起选修武大思政慕课,“武大思政慕课出镜的教师之多、教学内容之创新、授课语言之幽默、课件质量之精美、教学资源之开放、线上回复之快捷等,都是其他同类慕课所少见的”。

师生共同录课带活线下课堂

如何把“00后”网络原住民从互联网中吸引过来,是当下思政课堂面临的普遍挑战。武大思政慕课的做法是:邀请年轻人参与慕课录制全过程,一起当慕课主角,一起写脚本、改脚本、磨脚本、拍脚本。

“我们的成果如果不能传播到学生心里去,就不能算是成功学科。”武大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副主任陈世锋常常思考:怎样把思政课讲得“不那么像思政课”。

陈世锋在录制“从人工智能看意识的本质”时,每年录课方式都有不同。第一年,他独自在镜头前讲;第二年,他邀请计算机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4名研究生,师生5人一起侃大山;第三年,他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陈训威老师搭档,畅谈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

这是武大教师主动打造“课程思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大推出教学名师讲坛、教师教学发展论坛、青年教师圆桌谈、十八栋读书会等载体,邀请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校内外相关专家、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开展集体备课、联合备课,提升课程质量。

“慕课拓展了教学时空,实现了学生在哪里,课程教学就延伸到哪里。”武大马院副院长杨威指出,慕课给教师们带来一系列思考,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具备互联网意识、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等。这些思考的背后,正是对“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体现与回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武大思政慕课迅速成为。武大思政慕课在校内外。怎样把思政课讲得。不那么像思政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