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团中央多项表彰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2-10 15:03:23

2020年武汉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围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主题,设有“返家乡”“微观中国”“青春筑梦 红色之旅”“情系母校,筑梦珞珈”等专项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走访、实地调研、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线上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实效。全校共有630支实践队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地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约4672人次参与。

近日来,团中央通报多项“三下乡”社会实践表彰结果,校团委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集体奖”,我校团队“珈治洪平、燕助水清——武汉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开展防洪和水环境知识普及活动实践队”荣获“优秀团队奖”。我校团队还获得了“2020年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称号、“2020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最美团队称号、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报导团队称号。珞珈青年扎根家乡做实践,线上线下齐发力,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力量,投身强国伟业。

到一线去,聚焦防疫防汛

暑假期间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北京、新疆等局部疫情爆发牵动人心;南方各地汛情不断,民生问题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广大团员青年勇担责任,冲锋在前,用实践活动助力防疫防汛和复工复产。

6月28日,暴雨已经连续降了整整5天,“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案到底有没有效果?今年暑假,水利水电学院在云端与北京大学联合组织的实践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组建“云端”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走访、科普课堂。仅一周时间,防汛课堂点击量突破5万+。这群来自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小伙伴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态势下结合专业知识采取 “云科普”,用系列科普文章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为群众讲解生活中的防洪防汛小知识,共完成科普推文6篇、科普视频4个、科普海报5期、科普专题漫画20张、调查分析报告1篇、访谈录2篇、宣传稿4篇,中青校园、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大学生之声等各大媒体均有报道,获社会各方群众的点赞和转发,影响力持续攀升。

实践队将交流学习收获制作为科普小视频

8月28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神经外科一病区的会议室内,一群白衣天使正在接受实践队员的采访讲述着亲身经历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故事。健康学院线上线下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考察实践队依据所学专业知识,线下参与中南医院主导的新冠后期重点人群的疫情后期康复和心理支持活动,线上依托强肺心理支持系统以及树洞行动救援团进行在线心理评估与危机干预。通过线上和线下双重助力,努力推进新冠重点人群的疫情后期康复和心理支持工作。

实践队员认真聆听白衣天使的抗疫故事

到群众中去,收获育人实效

8月28日,由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办的梦想珈·关爱医务人员子女项目签约仪式暨梦想小屋(中南医院)暑期班成果汇报会在武汉大学医学部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理事会副理事长、中珈资本CEO曾文涛,湖北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徐蔚清,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王云清出席会议。据悉,在疫情期间武汉大学共有1549名志愿者为100多家医院和全国援鄂医疗队的641个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提供“多对一”线上教学和陪伴辅导,累计教学总时长超过20000小时。本次签约的实践育人基地和梦想小屋成立后,将倾力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把服务内容从线上教学转到线下,志愿者们在周末和假期会继续面向逆行者子女开展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教育。在服务他人中收获自身成长,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

签约仪式活动现场

我们的红色基因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粤、鲁、鄂、湘等地红色“云”教育实践队以线上直播和短视频为途径,“足”迹横跨六省多市,“云”参访了湘西的十八洞村、郑州的二七纪念塔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顾抗日时期战火嘶吼的华北平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的考察之路和二七广场上铁路工人的疾呼。队员郑梓澄说:“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去品味红色遗迹所饱含的历史气息与文化底蕴……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家乡的血肉联系,感受到立于现代的自己与久远历史的时空关联。”

实践队员用直播镜头共同参观红色景点

“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清脆的歌声从武汉市燕岭小学飘荡出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载阳同舟实践队正在开展“唱歌的孩子”学唱活动。孩子们跟着小老师一句句学唱,在愉快交流中传递热情、传递关怀、传递期盼。这次特殊的支教活动中,来自9个城市的实践队员采用“云辅导”“云交流”的新型实践形式,精心设计10余门课程,用120多个课时的精彩讲述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传递给孩子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支教成果展示

到基层去,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一场直播助农活动究竟需要哪些准备?“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备、合理的流程组织,更重要的是要向观众传递产品中的故事与人情味。”这是新闻与传播学院赴多县市直播助农实践队一名队员亲身体验后的笃定回答。为了实地了解直播行业对助农的作用,实践队员们走进当地特色的助农直播间和农户家中,了解助农政策,帮助村民直播。方寸的直播台背后包含着村民的期盼和付出,直播+助农,实践+情怀,都是2020年夏天一道独特的风景。

实践队员深入直播助农演播室现场

“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调研安徽省阜南县郑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收获……”“我调研了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他们宣传红色文化的效果很好……”“我去了朔州市的医院,了解了疫情形势下医疗废物处理情况……”8月9日晚上,武汉大学四期青马班的学员们在线上会议室汇报自己的调研进度,热烈讨论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热点问题。这支“访基层乡镇,观全面小康”百村调研实践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全国21省40市100个街道、乡镇、行政村和相关单位。立足“五位一体”布局,梳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历史成就,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贡献青年观察、青年方案。

“帮扶彝绣促生产、保护湿地补短板”“技术改良”“品牌培育”,这些都是历史学院扶贫攻坚成果考察实践队的实践新收获。队员们充分发挥历史专业的优势,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记录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与基层扶贫干部的实践与成果。两万六千余字的逐字稿记述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基层干部的工作轨迹,展现贫困治理的成就,更让青年一代见证了脱贫攻坚成果的来之不易。

荆楚红安,桃源烟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电信学院两湖实践队走近革命老区湖北红安与湖南桃源,线下实地走访民众和驻村干部,协助开展人口普查;线上运营“荆湘红韵”公众号,发布原创推文和视频,宣传两地人文风貌;感悟红色革命精神,关注老区民生问题。“家中儿女在何处打工?”“能跟我们讲讲红安的革命故事吗?”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聊天,让青龙村空巢老人喜笑颜开,“我很希望你们就是我的家人,难得有人跟我谈谈心。”老人质朴的表达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到“远方”去,深耕专业前沿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600余名珞珈青年关注社会,聚焦时事,结合专业背景和学科优势特色,深耕专业前沿,打造“一院一品”实践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专业”的育人作用,彰显当代青年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7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法律明白人”知识讲座在江西省吉安市木口村的祠堂里展开。为了使村民干部们能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实用的民法知识,法学院赴乡村法律援助调研实践队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普法讲座、调查访谈、法律咨询、个案援助等丰富多样的乡村法律援助调研活动。正如实践队成员朱程涛所说,“通过普法形式为农民群体提供了最新的法律动向,为贯彻依法治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自己的提供了一份力量,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实践队员协助群众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

“珞青助力中国梦,合理用药传万家”,这是药学院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实践队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制作“安全用药”主题线上调查问卷覆盖全国多个城市;邀请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直播讲座,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自行录制用药科普小视频在B站、微博等多平台推广宣传;走进社区和养老院,手把手教老人辨别药品……他们怀揣热情与责任,致力于合理用药的宣传。

8月8日,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一苇以航”江西龙南调研小队的成员来到龙南市桃江河畔的玉石仙岩地区,观察该地区岩溶地貌分布和地下水流域范围,确定取水点并提取水样,这是实践队的基础工作之一。这支立足专业特长的实践队组织成员对家乡的水体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家乡水体的概况和污染防治。在增强专业认知的同时也积极响应生态建设的号召,发挥专业特长,传递环保意识。

参观大连大窑湾清污现场

这个暑期,武大学子立足当下热点,投身社会实践,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专业领域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之我展现青春之光芒,用“小我”的青春梦想勾勒“大我”的发展宏图。珞珈青年,一直在路上!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0年武汉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