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至20日,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级强基班、2022级汉教班共27名本科学生赴山东游学,本次活动由古籍整理与汉语言文字学教师党支部书记李寒光带队,全面负责思想状况、行程规划、队伍管理、知识学习等事项。两个班的班级导师李广宽、欧阳晓芳,以及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丽平也作为指导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游学。在为期11天的活动中,队伍历经曲阜、临沂、泰安、济南、聊城、淄博、青岛等七个城市,通过参观当地博物馆、游览文化名胜、拜访知名学者与非遗传人、体验现代科技发展等方式,极大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克服学习、生活中困难的能力,也进一步树立了文化自信,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国家、潜心研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本次游学是一次行走在齐鲁大地上的朝圣之旅。齐鲁之地是我国古代礼仪制度产生的重要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两千多年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滋生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文明。不仅如此,儒家文化还影响到世界各国,表现出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和坚毅品格。直到现在,山东仍被称为“礼仪之乡”,是我们展示国家内涵和民族形象的重要名片。团队来到曲阜,参观孔子博物馆和“三孔”,了解孔子的时代和人生,感受孔子伟大的精神和深邃的思想。在其他地方,也处处能够发现孔子的遗迹:登上泰山,颇有孔子小鲁、小天下之志向;沂水之畔,不禁令人想起曾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好愿望;济南皇华馆雕版印刷的孔子像,令人在感叹传统文化的同时,又顿生现代传承的使命感……除了儒家文化,山东地区的文物古迹,也显示出明显的多元性:临淄稷下学宫遗址,再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青州博物馆龙兴寺造像,带我们进入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佛教世界;泰山经石峪刊刻的大摩崖石刻《金刚经》,则让我们看到了儒、释二教的对抗与融合。
本次游学是一堂让书籍和文物“活”起来的专业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年参加游学的强基班和汉教班,分别以古文字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为主要学习方向,团队也据此规划出一条以文物、文字、文化为核心的游学路线。在沿途各级博物馆中,同学们看到了“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收藏的甲骨,仔细观摩了自商周至两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规格青铜器上的铭文,瞻仰了如吉光片羽般的李斯小篆泰山刻石残片,讨论辨读了书写在银雀山汉墓竹简上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饱览了具有极高历史资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礼器碑》《孔宙碑》《乙瑛碑》等原石。同学们认真聆听专业讲解,积极主动向老师们请教文字的内容与特征、石刻的年代与形制、简牍文献的缀合与价值等专业问题,真正将课堂搬到了游学实践中来,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聊城,同学们还当起了小导游,分组对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和运河博物馆的陈设、建筑、历史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各组准备充分,叙述有条理,有内涵,不仅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而且还吸引了其他游客跟随旁听。在青岛科大讯飞研创中心,同学们又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科技世界。语音转写、同步翻译、智能阅卷、AI问诊……科技的进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也激发了大家深厚的学习兴趣。
本次游学是一场磨砺身心、坚定信念的实践活动。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武汉大学文学院设置游学实践学分,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游学中吃苦耐劳,磨砺意志,培养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一路上,同学们冒着酷暑,坚持行进,遇到困难能够随机应变,互助互爱,谦恭礼让,展现了珞珈学子的优秀风貌,令老师们感到十分欣慰。7月14日晚上,师生一行来到山东大学文史楼“校经处”,这是杜泽逊教授带领团队攻克学术难关的地方。杜老师热烈欢迎同学们到访参观,并结合古文字学习与研究、古籍版本与校勘、经典阅读与文明传承等话题,做了一次专题报告。杜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其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以及博学多识的大家风采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也加深了大家对中国文字的强烈感情,坚定了大家利用专业知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和信心。游学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黄海之滨,接受海浪的冲刷与洗礼,在水天一色间感悟宇宙之广阔和人生的短暂,思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辨证关系。个体生命宛如一粒水滴,渺小而微不足道,但其汇入江河,奔向大海,就能翻起巨浪,只要大家愿意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积极投身祖国大事业,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新的力量!至此,游学活动圆满结束,在未来学习、研究的人生道路上,同学们也将走得更加坚定、踔厉!
在游学过程中,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李寒光同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的“领头羊”作用,不仅带领团队规划了完整的游学路线,而且与兄弟单位、专家学者做好联络沟通,确保游学实践高质量顺利进行。面对学生,李寒光同志既关怀备至,不让任何人掉队,又严格管理,时刻要求同学们保持良好形象。同学们在充实的活动安排与坚强的思想引领下,载游载学,实现了大学期间的一次完美的生命升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