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晚七点整,教工第三党支部在综合楼1401会议室举办第二十期华夏建规论坛,主讲人是武汉大学李溪喧教授。参与本次建规论坛的有华夏建规工作室负责人张城芳,学校教学督导密新武教授,城乡规划系教师杨喧、胡琳、刘舒雅,以及城乡规划2020级、2019级的同学们。
本次建规论坛由密新武教授主持。“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密教授以孟晚舟女士的一句话作为开场,告诉大家要时刻信赖自己的祖国,也要坚信自己能通过努力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建筑行业是祖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并由此引出了李溪喧老师今天所讲的主题。
李溪喧老师将自己正在研究的建筑工业化相关内容分为几个部分为大家讲述。首先是建筑工业化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他指出,新模式就是依托BIM模型展开工程建设,通过BIM软件从初步设计、制造装配、运营维护,甚至直到这个建筑达到需要拆除的使用年限,全程跟进某一个建筑项目。关于新技术,分为大数据分析级模拟技术、设计理念、有关软件和构件制造四个方面。
大数据分析中所需要的有地理信息、互联网点数据收集及分析、建成环境评价行为轨迹分析与环境模拟。这些名词对于同学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所以李溪喧老师列举了不少贴近生活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有关的软件包括GIS(地理信息收集)、Revit(建模)、vary(光影模拟)等相关软件。李溪喧老师指出,如今软件越来越发达便利,但手段先进却不与项目和方案的优秀划等号,决定因素还是机械所没有的设计师们的独特想法。设计理念中包含多个与建筑和规划相关的名词:盒子建筑,绿色建筑、数字建筑、智能城市、海绵城市、历史保护等。大部分城市的建筑和规划多多少少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只要设计师们付出努力,政府有所作为,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最后,李溪喧老师向大家传达了自己的畅想和思考。他认为: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在工厂的流水线上高效地制造房屋建筑。各种各样的建筑中,一定会有部分相同的空间,可以将其拆分为完全相同的单元模块,而这些模块中的内部空间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这些单元模块,可以通过流水线批量制造,让建筑的制造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
李溪喧老师的讲授结束后,进入学生提问和教师总结环节。同学们经过思考,从建筑模块化后建住设计的灵活性限制和制造装配式零件的造价等方面进行提问,李老师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并辅以衍生知识的解释。密新武、张城芳两位老师先后上台表达了自己聆听讲授的感触,对同学们寄予殷切希望,让他们今后更加努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