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邑心邑意二

2022-01-11 09:01:49 罗紫雯

倾听党员故事,传递时代心声


经济管理学院邑心邑意队暑期三下乡活动党员访谈活动


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采访新老党员,了解党员同志与党的故事,对新老党员的入党动机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深入学习党史,通过朗读与讲述党员故事,感悟不同时代党员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学习与传承先进党员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

活动流程


入户探访社区党员

   我们计划在7月19日上午9:00--11:30,完成访谈五福社区老党员4人,年轻党员一名,由五福社区社工协助完成。

 9:00    到达五福社区完成签到;

▪ 9:00--9:30   社工与我们进行探访前的培训,明确访谈提纲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9:30--11:00  分5组进行入户探访;

11:00--11:30 回到五福社区,进行活动后的分享。


采访在校退休党员教师

                            及青年学生党员

   完成社区党员访谈后,在校内采访2名退休教师党员,以及1名青年学生党员。


#  出发合照  #

入户探访社区党员

01

宋婆婆

94岁的她,有着50年以上的党龄

更有着励志的人生!

    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年代,人们都关心温饱问题,而宋婆婆因为团龄超了,直接申请入党。在入党面试时,凭着诚实质朴的个人品质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婆婆只读了四年书,就出来工作了。最开始的时候,她当上了一名护士,只能打打下手。她很幸运,遇到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医生的严厉教导以及宋婆婆的努力下,经历多年的奋斗,最后宋婆婆成为一名医生。在那年代,只读了四年书的女性,从一名护士升为一名医生,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无比巨大的。或许这就是党员不惧困难,坚持不懈应有的魄力吧!

    宋婆婆心灵手巧,细心认真,在一次手术中她用镊子夹出了一根几乎无法拔出的绑线。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谨慎,在手术前她常常提醒其他护士做好消毒等工作。从医时,宋婆婆细心开处方,悉心嘱咐病人如何用方,在宋婆婆手中治愈的病人数不胜数,许多人都送来食物感谢她,有人给她送鱼,她不肯收,却挡不住百姓的热情,她只好以药抵之;又有人给她送三斤重的大鸡,以谢救命之恩,在物资匮乏年代鸡的价值非凡,宋婆婆拿药也抵不清这鸡的价钱,于是她把鸡杀了,分给了所有医务人员和病人。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宋婆婆要到医院值班,宋婆婆披上雨衣穿着雨靴义无反顾的就走出了家门。忽然一阵巨响加霹雳声,吓得宋婆婆缩起了脚,一阵狂风将宋婆婆的雨衣吹起,她甚至感觉自己要飞起来了,不一会一声巨响,一棵树倒在了地上。虽然宋婆婆害怕台风害怕闪电,但她深知自己更需要站在岗位上,守护她的每个病人。就是这个信念让宋婆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宋婆婆一直坚守党员恪尽职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廉洁奉公的优良工作原则和作风


宋婆婆对年轻党员的寄语:当代青年党员应该跟随党,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正直廉正,为社会做服务,老老实实做人。

02

宋伯伯

他用一生来诠释了

爱党、爱国、爱民、爱家

    1956年,未满18周岁的叶伯伯就已经开始为所在的街道工作,协助街道开展工作,后来又成立了当地的居民委员会,担任卫生委员,做好军事“三防”工作。19岁那年,叶伯伯应征入伍,是新中国的第二届义务兵,在部队认真学习和工作,身兼多职,曾任部队里的文体委员、防化指导员等职位。在参军期间,叶伯伯是一名上等兵,听党指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退伍后的叶伯伯,本想成为一名工人,但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负起农村扫盲教育工作。叶伯伯到环市的郊区建设学校,在叶伯伯从事教育工作的26年里,叶伯伯组织并且参与了江门四所小学一所中学的建设。叶伯伯年轻力壮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从不斤斤计较。人民信任他,依靠他,需要他。1969年,叶伯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接受党的教育,参与“知青下乡”活动,当时叶伯伯的身份,亦工亦农,他带领群众兴办学校,群众支持叶伯伯办学校的工作,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建设学校时,叶伯伯和群众一起扛水泥,导致肩膀上血肉都模糊了,他仍在坚持,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建设,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叶伯伯始终心系群众。某年的冬天,叶伯伯在丹灶小学给同学们上课时,见有一名学生只穿了薄薄的衣服,冷得发抖,叶伯伯马上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穿到学生的身上。在两年前的师生聚会中,叶伯伯已经忘记这事情,但是该学生还记得叶伯伯为他穿上棉衣的情境。

在党62年的叶伯伯,有一位在党62年的妻子娇姨,两人携手共进,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在接到重建某所小学任务后,叶伯伯忙于工作,两星期才回一次家,无法兼顾家庭的工作,他非常感谢妻子照顾好他们的家庭和孩子,妻子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后盾。当年叶伯伯的妻子从事里村的妇女工作,严格执行党分配的任务——计划生育。当时还有人为了抗拒计划生育而持刀相向,可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支持妻子的工作,更不会说起“类似不要做这么危险的工作”的话,夫妻俩严格执行党交给的任务,一直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在工作期间,常常有人多次邀约饭局,都被作风清廉、为人朴实的叶伯伯一一拒绝。叶伯伯一心想着自己身为党员,要做党员该做的事,以身作则,不贪不婪。


叶伯伯对青年的寄语:叶伯伯坦言自己对年轻一辈充满信心,并且希望年轻一辈能做到两件事:一是团结一致,听党话、跟党走,不管是作为党员,还是作为群众,大家都要认认真真为国家做贡献,珍惜前辈们用辛勤工作换来的美好生活;二是,努力学习,多做义务劳动,日后深入基层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03

潘伯伯

身心交付给党,听从党的指挥

永远跟党走

    出生于1937年,入党年龄已有64年的老党员潘伯伯,身上有着属于他们那个艰苦年代的质朴情怀和党员光辉。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50年代,此时潘伯伯还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年,但是由于身处艰难的解放时期,作为家中的男孩子,他早早的就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由于当时处于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地区),人们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粮食严重短缺,许多人因此而饿死。在当时的农村里,一天能够吃上一顿粥便是非常不错的了。为了能够不饿肚子,潘伯伯每天都需要不停地工作,挣取3两米,因为在当时米远比钱珍贵,而且当时的钱也是严重贬值的。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潘伯伯对共产党也开始有了认识,了解到了共产党是要解放中国、解放农民、打倒地主的。等到解放战争结束后,潘伯伯所在的沦陷区也得到了解放,共产党为他们分到了田地,生活条件开始改善了。从此,为民服务的信念便在潘伯伯的心中建立起来了。

    1950年,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国家处于国家安全战略考虑,发出“抗美援朝”的号召。随着战争的进行,前线作战人员紧缺,潘伯伯听到该消息之后,积极响应参军,经过简单的体检后便正式入伍,奔赴战争前线。由于当时部队整体文化水平低,因此部队非常重视知识人才,需要知识人才执行战略任务。潘伯伯作为比较有文化水平的一批人员,被分到了技术兵种,隶属防空部队,同时还兼任部队里的数学辅导员,教授小学、初中的数学知识,用于打击敌人的空军部队,例如运用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测量敌人的飞机飞行速度和距离,再根据炮弹的发射速度计算出发射炮弹的时间。在部队期间,潘伯伯由于自身军事素质过硬,曾担任过炮车长,最后获得上士军衔。入伍5年后,潘伯伯正式退役,并于1957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转眼间,潘伯伯已经入党64年了,但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敏感度却不曾退减,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时事和世界形势,对当今美国的一些时事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同时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潘伯伯也时刻关注着我们国家的军事发展以及征兵情况,鼓励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卫国。

     如今,潘伯伯已经84岁了,在回顾自己的入党岁月时,依旧是满腔激情。他说到,当初想要入党,是因为共产党能够解放中国、解放农民,而且它也确确实实做到了,为我们打倒了地主,分到了土地;更重要的是,共产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国家大事要有一个核心力量来领导,而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他还说到,那个时候他们都非常相信共产党,相信共产党能够带领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入了党之后,他们都将身心交付给党,听从党的指挥。

     从潘伯伯的入党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的共产党员们都有着非常质朴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可能不太善于表达,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青年学生的感悟:通过潘伯伯的事迹,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特别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更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坚持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04

吴伯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吴伯伯,75岁的老战士,祖籍广东江门,1965年12月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1969年光荣退伍回到家乡的邮电局负责报幕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49年。

    虽已75岁高龄,吴伯伯依然精神矍铄,在访谈中了解到,吴伯伯入伍时年仅19岁,从台山出发,乘坐汽车、轮船、火车到达广西,先进行训练,次年2月前往越南支援。抗战期间,多次参加我军驻越南安沛地区的地对空作战,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准确无误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为取得多次作战胜利起着重要作用,曾荣获三等功一次和嘉奖两次,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吴伯伯隶属6200部队,在部队中担任通信兵,他的第一任务就是通过发电报和对讲机对话,与其他部队进行通讯和信息传递。此外,吴伯伯还负责保护铁路和挖防空洞、防轰炸工作,由于敌军白天会空投炮弹,我军只能在深夜进行挖防空洞相关工作。“炸弹都是从头顶上飞过去的。”当被问到是否想过个人安危的事情,吴伯伯表示哪有时间想,党交给的任务,就算牺牲也要完成。谈到援越的经历,吴伯伯感慨万分。

    越南气候潮湿,天气炎热,时常降雨。与敌军的对战多数在小山坡上,蚊子较多,驱蚊油是常年必备物品。“用30年代的炮打60年代的飞机”、“我们的炮能打3000多米,是仿制苏联的”、“运输用的汽车是进口的,一辆车只能拉一个炮弹”。当地恶劣的环境加上武器、通讯设备的落后,使这次抗战尤为困难,吴伯伯还曾被毒蛇咬伤。“能活着回来也是一件幸事”,吴伯伯面带笑意,乐观地对我们说。

    访谈的最后,吴伯伯对年轻一代送上了他的祝福和希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就像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上一代建国革命英雄的红色基因一样,希望你们也继承好我们这一代人的红色基因。希望你们继续革命,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永远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


青年学生的感悟:这次退伍老党员探访活动中,令大家感触最深的是老一辈党员对党的高度忠诚,在谈到当兵期间有没有较为遗憾的事情时,吴伯伯笑着表示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本职工作,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了,没什么遗憾的。老一辈退伍老党员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们的纯粹和坚毅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无私、朴实的老一辈党员,祖国才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汲取经验,学习先辈精神,传承好时代的接力棒。

05

梁小姐

即使做着基层工作

仍时刻牢记自己入党的初心和使命

    梁小姐2012年开始入党,提交入党申请书后,确定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最后转正成为正式党员,至今已经有7年党龄了。

    入党以来,梁小姐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领悟,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梁小姐说:“党员身份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一直起着警示的作用,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如我们办公室贴着的岗位职责所示,时刻记住自己的党员身份,能让我更好地服务群众,更有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能激起我身为党员应有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去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对于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梁小姐也是有较大的感触。“感受最深刻的应该是我们的卫生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我觉得这和我们的思想觉悟的提升有关,也和政府有效的宣传工作有关。”其次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提到她们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晰且明确,而且越来越便民,很多事情变的简单起来了。在疫情期间,梁小姐主要负责协助社区内居民的接种疫苗预约登记工作,及时通知居民进行疫苗接种,让社区居民尽快、尽早筑起防疫屏障。虽然社区工作细、繁、杂、重,但是社区工作者仍担起基层工作重任,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他们点赞!

对青年的寄语:希望青年一代可以努力学习,练就本领,勇于担起时代的重任。

采访在校退休党员教师及

青年学生党员

     访谈了社会中的一些老党员及中青年党员,他们是多么的伟大!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与我们最近的老师们,他们中有许多也是共产党员,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靠近,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01

在校退休党员教师


入党前的尹老师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孝子。1943年,尹老师出生于江西,一个充满红色精神和事迹的地方,而这也对尹老师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无形的影响。尹老师刚大学毕业,这时正处于文革时期,为了响应当时的口号“四个面向,两个普通”,尹老师毅然决然加入了家乡的地方部队,参加军训。在部队中,尹老师白天参加军训活动或者是农场劳动,晚上进行军事学习或是自主学习,而且当时部队里班长以上的军人均为正规解放军,使尹老师锻炼出优良的军人品质。两年后,尹老师结束了部队生活,尹老师选择了留在家乡这边的井冈山钢铁厂工作放弃了一些更好的岗位,只为了可以更好的照顾老家的母亲。

 专于基层工作,不怕辛苦,积极认真工作有着坚定信念的尹老师,获得了入党的机会。尹老师在工厂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采购员,负责采购地方产品用于生产,待到工厂正式开始工作运转后,尹老师便被分到了后勤组工作,负责生产时的汽车调度,后来还调去担任了厂里面的机电保管员以及(产品)销售员(负责销售的开票业务)。由于尹老师在当时是属于知识分子,而且在生活以及工作上都表现良好,加上对党有着积极的向心力,因此尹老师在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风波,尹老师的入党道路艰难却坚定。在文革时期,尹老师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相比于工农子弟兵,入党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在当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入党之路几经波折。尹老师的大哥是第一批从事当时水文站工作的人员,因为在与同事的聊天中谈到家中有一台收音机,却不料在文革期间时弄出了误会,收音机传着传着变成了发报机,遭到了组织调查,对当时尹老师的入党产生了影响。还好最终随着事情的水落石出,尹老师也如愿以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弃官从教,尹老师的科研从教之路。1979年,经朋友推荐,加上尹老师心中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想要当一名老师,对当官不感兴趣,于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尹老师去到了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经济史;1980年还去到了南州大学与研究生一起进修了经济学一年。在进修期间,还参与了导师的经济史教材的修订,为导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为此导师还请了尹老师吃饭,以表示感谢。1982年,尹老师回到江西财政大学继续担任讲师,随后因工作表现出色以及知识储备深厚,在1987年升为了副教授,5年后升为正教授。不仅如此,在江西财政大学工作期间,尹老师还担任过学校经济系副主任、科研处处长及院长等。但是由于尹老师为人比较正派,与当时的领导发生了一些矛盾,加上尹老师心思主要在教学上面,对所担任的“领导”官职一位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尹老师也觉得自己已经为家乡服务了20多年,觉得自己应该到外面看看,从事自己喜欢的教学工作。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尹老师有了想要离开学校的想法,正巧此时经朋友的介绍和推荐,尹老师于1996年来到了我们五邑大学工作。

  再弃官专于教学,尹老师在五邑大学的教书之路。尹老师来到五邑大学后,经学校党委决定任职为管理学院主任(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同时负责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在这期间还担任了三届国际贸易系的班导师,带出了一届一届优秀的毕业生。1999年,由于尹老师想要专心于喜欢的教学工作,对担任官职不感兴趣,决定辞去主任一职,此后便一心扑在经济学的教学上面。直到2008年学校开展教学评估,需要将学校师资力量化整为零,尹老师便在这期间选择退休了,离开了他工作了20多年的教学岗位。

教书与生活,尹老师的人生感悟。如今尹老师已经78岁了,为教学育人忙碌了半辈子的他终于可以停下来,慢慢享受生活了。回顾尹老师的人生历程,可谓是充满了故事的戏剧性和丰富性,但唯一可以肯定的事情就是他对心爱的教学工作和对党的感情是不变的。当我们问起他当初的入党初心时,他说道,作为农民出生的他看到了共产党为农民做了很多事情,对农民好;同时又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很欣赏共产党,愿意加入共产党,不为官职,能够干点实事就行,希望能够为人民服务、回报人民。这些质朴的情怀一直伴随着尹老师,从没被忘记,也从未被遗忘。


尹老师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希望我们年轻一辈能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在做人做事中要坚守原则,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心中也要怀有爱国、爱党的情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自己、为国家奋斗。


点击观看退休党员教师访谈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02

青年学生党员


    作为青年学生党员的学长,他听到老一代的党员的声音,他非常感谢老一代党员的付出与努力,并激励自己努力为新时代做出贡献,同时也呼吁大家在新时代里共同奋斗,砥砺前行


点击观看青年学生党员访谈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倾听了这么多党员的故事

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里

传递了不一样的时代心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于是我们决定

走进社区,服务群众

共同期待下一站活动



责任编辑:龚嘉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采访新老党员,了解党员同志与党的故事,对新老党员的入党动机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