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院通过智慧监测、专项治理、联合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地方、企业提供生态技术服务,用心办实事、倾力解难题,还自然一片“绿水青山”。
“为政府提供生态环保技术支撑,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衡、五水共治、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提供技术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院环境系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王奇副教授说。
工业园区是我省区块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治理工业大气污染的主战场。支部书记王奇依托自己主持的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气关键污染物监测和综合管控技术、装备研发”,对工业园区关键污染物进行智慧监测,研发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调控技术,助力改善工业园区空气环境质量。同时,这一技术还为亚运会期间大气环境质量调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这一服务既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举措,同时也为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王奇自豪地说。
王奇团队瞄准环境问题症结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我们已经在龙港、苍南、瑞安、乐清等地开展了50余项生态环境服务”,王奇说,“其中包括应急预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社会风险评估、能源评估、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等多项服务”。
如何抑制蓝藻爆发是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生态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支部党员利用我校自主研发的适用于我国蓝藻水华爆发特点的物理喷射分散处理“温大碧晟号”在南太湖治理蓝藻,“通过将水上漂浮着的蓝藻群体打散成个体,使水环境中的浮游生物重新获得阳光和饵料,抑制蓝藻的爆发,治理效果很好。”团队介绍说。
张和等支部党员则在温州“大水缸”珊溪水库、千岛湖等饮用水源地持续开展水文、水质及藻类调查,探索库区内藻类异常增殖规律,为后续开发藻类异常增殖和水华爆发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成为水库安全供水的“定心丸”。
支部党员陈华林教授团队活跃于温州市鹿城区多条存在生态问题的河道,细调研、查问题、找原因、定方案等过程,团队目前已完成鹿城区31条河道“一河一策”的实施方案编制。特别是针对瓯江下游的第二大支流戍浦江雨污未分流、管道老化失修等问题,团队提出专业建议:加快推进戍浦江河道整治工程,持续加强城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提升,充分发挥河长治河作用,基本建成河道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河道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他们提出的治理方案和工程项目建议、专业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被政府采纳,为鹿城区顺利开展塘河整治注入了“绿色”能量。
“‘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正在温州市苍南县和龙港市实施推进中,这一行动旨在推动海岸整治修复、滨海湿地恢复、海岸生态改善。其中,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至关重要。”支部党员郑春芳研究员说。她的团队正致力于红树林研究。“苍南县和龙港市的气候环境及海岸区域地形地貌适宜红树林群落生长,有成片稳定的红树林,但没有红树林种植的区域却分布着大量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等。此外,苍南县和龙港市海岸带红树林宜林地面积并未确定,导致红树林修复工作延后,影响了龙港市海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郑春芳负责的红树林研究团队开展了对于红树林宜林区域的调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识别红树林待修复区的地理位置,定量估算潜在修复区的面积,助力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温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提供智力支持。
“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作为自己的科研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在瓯越大地上,以高效优质的生态服务,还自然一片‘绿水青山’。”我院副院长、支部党员马增岭坚定地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