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围:走出舒适区,在“纠结”中成长

2022-11-27 15:59:41 人文交大 任围 熊家玥

任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朱晓文教授。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A类权威期刊1篇,SSCI期刊5篇,3篇发表在西安交通大学“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期刊”。累计影响因子超20。读博期间,获得陕西省第六届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参加国内外十余场学术会议,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学术研修班、社会调研。

1.png

图:研究成果发表在心理学SSCI1区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

2.png

图:研究成果发表在教育学顶级期刊Computers & Education上(2021影响因子>11)

给生活做减法,珍惜有限的精力”

28岁才开始读博的任围,只能尽量给生活做减法,在吃穿住行上都尽可能简单,以期能将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她经常会遇到瓶颈和低谷期,也同样有不想学习的时候。但她认为,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给自己制定每日份的最低限额,保持学习与思考的状态很重要,要学会享受“痛苦”,享受“纠结”。

3.png

图: 任围的论文成果参加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

在不断的交流中促使自己走出舒适圈”

在学术道路上,除了内驱力,也需要一定的外界压力,或者说来自他人的“PUSH”。感到懈怠时,能够有人不断地“PUSH”非常难能可贵。如何自己主动去寻找这种外在压力,一个关键点就是不断地交流。三年来,无论是通过读书会、工作坊与同学老师们的交流、参加学术会议时与各位学术前辈的交流,还是与导师、同门们的日常互动,这些交流不间断地给予她灵感与动力,她不断逼自己往前再多走一步,再多看一篇文献或一本书,再多算一个模型,再多校对一遍错别字。回过头看,这种微小的积累亦慢慢形成了一大截经历,让她受益匪浅。

4.png

图:在“周三工作坊”上进行论文分享

5.png

图:分享论文发表经历

经常受挫却也时时感恩”

学术道路上,任围最大的幸运是碰到了许多温暖的人。犹记得第一篇文章时,新媒体学院陈强老师的鼓励让她能大胆地尝试写英文论文;在懵懵懂懂的探索社会学理论的过程中,社会学系杨江华老师在她的多个研究上均给予了悉心指导,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老师与同学,给了她很多帮助。

她尤其感谢导师朱晓文教授,读博期间,她取得的所有成果都离不开朱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每一项研究中,朱老师的提点,都使得研究有了改头换面般的进步。任围说,朱老师非常温柔,总是轻声细语,然而提出的问题总是一针见血,完美阐释了什么叫做“温柔而严格”“自由而严谨”。有这样一位导师是她读博路上乃至人生路上最大的幸运,无论未来如何,她都期盼能像导师一样踏踏实实做事,真诚真心对待每一个人,仰望星空亦不忘初心。

6.png

朱晓文教授师门合照

交大求学的4年间,带给任围很多新的感受,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在交大不断成长、不断丰富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7.png

朱晓文教授师门合照





责任编辑:贺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任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朱晓文教授。202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