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创月”日记】华为—交大战略合作对话:以奋斗托起梦想

2020-09-09 10:30:14 董文欣

2020年9月1日,华为西安研究院院长郭永强与学校党委书记张迈曾、校长王树国、副校长郑庆华开展会谈,就华为-交大战略合作进行对话,畅想未来智慧合作蓝图。网信中心一行全程参与“亲历”,将这些精彩瞬间一一记录。

响应时代需求,在筚路蓝缕中寻找“成长坐标”

“华为是为时代而生、为民族而生的企业,与交大同样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对话中,张迈曾书记强调了华为与交大共同的时代重任。

“轻以待己,重以报国。”64年前,交大师生“打起背包就出发”义无反顾的西迁之旅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迁校以来,交大创造百余项国内外科研领域的“第一”,为西部地区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在过去的30年里,华为从“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到跃升为全球行业领导者,期间克服重重阻碍推进核心技术创新,为中华崛起全力以赴,堪当民族企业的标杆典范。交大“西迁”历程和华为发展史,充满同样的艰苦奋斗与探索创新,镌刻着对理想和初心的坚守,也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华为精神与西迁精神,用家国情怀续写砥砺奋进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在这次会谈中,张迈曾书记屡次强调了“马兰精神”。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兰精神”孕育于中国新疆戈壁滩的核试验基地中,是边境军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其核心内涵“甘做隐姓埋名人,勇干惊天动地业”与“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华为精神异曲同工。

以“科创月”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化华为-交大战略合作,融合华为先进技术优势和交大科研创新实力,促进华为精神和西迁精神的“碰撞交汇”,将为实现共建“双赢”提供重要抓手,为交大和华为的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动力。新时代对于“马兰精神”、西迁精神、华为精神的最好传承,就是积极投身祖国事业建设,以实干拼搏、爱国奋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未来可期,共绘“西部热土”中的战略蓝图

   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牢牢扎根西部“沃土”,围绕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需求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是交大与华为的共同目标。

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教育将成为中国提升科技硬实力、实现战略崛起的重要“铺路石”。秉承这样的理念,华为近年来持续深化与高校战略合作,继与交大共建“华为云计算菁英班”、首创“四网融合”高速互联网络、打造创新港“智慧学镇5G校园”之后,郭永强院长更是在本次会谈中提出将交大作为华为西部战略腹地的合作构想。

与华为的理念不谋而合,交大也始终坚持“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建设思想,不断在创新领域探索搏击,在2019年建成了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28个研究院在这里落地生根,全校师生奋力投身科教高地建设,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源泉。

当下,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面临“危”“机”并存的新发展阶段,唯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中华民族战略崛起提供坚实支撑。张迈曾书记、王树国校长提出,创新港将以现有科教平台区为核心,持续扩大建设范围,计划面向秦岭向南拓展建设“学院区”,即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丝路国际学院,面向渭河向北拓展建设“孵化区”,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融合企业优质技术资源,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教融合,最终建成占地面积超1万亩的科教创新孵化基地,为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郭永强院长表示,华为将全面推进与交大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拟在“科创月”期间与学校各个基础学科专家教授开展专题会谈,推进“卡脖子”技术研究攻关,并加速华为ICT人才生态系统落地,启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少年班创新人才培养等战略合作。

据悉,网信中心拟在“科创月”策划举办“全国首届新基建暨5G+智慧教育高峰论坛”,期间将举行人工智能联合中心挂牌仪式,并与国内领军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步落实“责任标签制”加速推进电信学部创新港科研平台建设搬迁,夯实“创新港专列”活动的网络技术保障。

“科创月”盛宴即将开启,本次会谈为后续精彩埋下伏笔,华为与交大将携手打造哪些智慧创新活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毛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华为—交大战略合作对话。就华为-交大战略合作进行对话。通过深化华为-交大战略合作。融合华为先进技术优势和交大科研创新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