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风化雨润无声,躬耕杏林铸栋梁 ——药学院“践行教育家精神,讲述西医育人故事” 系列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03 13:15:55

是否还记得?晨光微露时,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知识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夕阳西下时,师影伏案、笔耕不辍 、四季耕耘,育人之树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耕耘者,他们师德高尚,学养深厚,如春风拂面,带来温暖与启迪;似细雨绵绵,滋养每一个求知者的心灵,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指示要求,挖掘躬耕教坛的内在力量,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药学院特推出“践行教育家精神,讲述西医育人故事”系列推文活动,引导全体教师以师德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矢志坚守教育初心,勇担担当育人使命。

(一)我眼中那道逐梦而行的“光”——赵惠茹教授的西医育人故事

赵惠茹,教授,1972年生,2000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大,随后来校任教。赵老师执教近三十年,成就虽不波澜壮阔、惊世骇俗,但她却是那样地真实温暖、负责担当、专注理性,今天用几件“小故事”向大家讲一讲我眼中的赵老师。 

一、 初次见面的朴质无华

庄子有句话:“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本世纪初2000年6月底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打字,“小任老师,您好!我是赵惠茹,新来报到”,一位身穿素色连衣裙女孩站在了门口。随后交谈中得知小赵老师是我们的首位硕士研究生老师……也就从那时起,我在校园间一个朴素安静、忙碌穿梭小赵老师身影上渐渐看到了教育工作者质朴、不浮华、不浮躁的朴素之美。

二、 勇于担当的义不容辞

2003年学校专科评估实行年轻化改革,赵老师勇挑重担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成为系里最年轻、学历最高室主任。2006年学校升本后她又义不容辞担任药学专业负责人。2008年汶川地震要求各学院安排老师动员学生离开宿舍前往操场过夜,赵老师再次请缨,整晚奔波宿舍操场间进行劝说,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离开。2014年本科评估,赵老师又任天然药化教研室主任,带领教研室老师顺利完成评估任务。2020年疫情暴发,在学生返乡返校、寄语视频制作等时又看到了她。

三、 潜心教学的精益求精

前些日子组织听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在赵老师《天然药物化学》课堂门口,当看到座无虚席教室,我问她如何实现到课率如此之高时,她说“很简单,课堂上利用学习通app发布问题、限定时间解答提交、针对答题情况随机点名,一能判定平时成绩;二针对性讲授知识;三科检验学习效果;四实现点名签到,一举四得、到课率肯定高”。

1

   四、甘为人梯的躬亲笃行

翻阅手机,学生朱小桂名字让我想起了2019年11月赴河南中医药大学参加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的情形。为打好比赛,赵老师指导小桂从暑假就积极备战,不断训练、打磨、演示,不放过任何知识点、操作细节、疑难问题。当小桂和北大、西安交大、中国药大那些顶尖级大学获奖学生一同站在国家级竞赛特等奖领奖台上时,我们所有台下老师都激动万分,而在赵老师脸上我更多看到的是欣慰与满足。

2

五、热心育人的仁爱之情

今年暑社,当负责老师把富平社会实践活动策划告诉赵老师希望她参加时,她爽快答应,并除指导专业实践外还前往学生家中家访,在家校合力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赵老师积极热心支持学生工作,她常说自己不愿只是一名单纯任课教师,更愿成为一名能全面接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工作者。

最近,拜读陈震先生《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让我对教育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即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束希望之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即教师要“教真人,育真人”,学生要“学真人,做真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中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我眼中的赵老师、学生口中赞誉的“好老师”,就是一道不断闪烁前行的光,在她教育者求真梦想道路上为学生不断指引着方向、照亮着未来。

(二)启智润心、沐杏林春暖——西安医学院药学院刘春叶教授的育人故事

在西安医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潜心育人的理想信念,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她就是药学院刘春叶教授。2007年,刘老师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来到西安医学院工作,是我校升本以来首批引进的博士人才之一。

3

   十几年来,她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先后承担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课程授课任务,年均工作量300余学时,主持完成省级与校级教改课题3项,参与教改项目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编写教材教辅6部,撰写专著1部。获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天士力”奖教金等。教学中,她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激发着学生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4

在科研育人方面,刘春叶教授更是展现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她深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兴趣,因此,她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并指导他们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意识。自2011年学校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以来,她先后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4项,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4项。指导学生荣获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15项,校级奖项10余项。为学校扩大了良好声誉。指导81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200余名学生完成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本科带教、科研启蒙训练,多名同学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008级于周龙同学是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第一批考上硕士研究生并继续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现在一批又一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力量。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刘老师的指导让他们在科研中“脱胎换骨”。

5

刘春叶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成为了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中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教师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

(三)践行教育家精神 讲述西医育人故事

张彦,教龄23年,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与科研工作。五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获得我校“建功立业”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2024年获得我校五四表彰“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一、扎根一线,潜心教学,关爱学生

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药学骨干教师,主讲中药学等课程。主持校一流课程方剂学和省高校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等五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省级特色线上课程、校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学第二完成人。从教以来,关爱学生,是学生的知心姐姐,作为新生导师和学业辅导员,更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领路人。连续13年指导近70名本科生毕业设计,有多位学生升学攻读硕博学位。

6

二、立德树人,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努力奋斗。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自身专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指导学生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和大学生开放实验项目,连续七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13项,荣获省赛铜奖2项。在微软创新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生命科学竞赛中共获得四项省级铜奖。因为突出业绩五次被评为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7

三、传播中医药知识,为陕西省中医药振兴繁荣献计献策。

多次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带领学生前往秦岭完成中药野外采集等工作。主持各级科研项目累计到款金额共30万元。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31篇,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作为校团委“扁鹊养生协会”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将中医药知识融入文创作品大赛等活动中深受学生好评。2024年代表西安市参加健康中国行知大赛陕西赛区总决赛,获得个人三等奖、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作为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等学术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各类科普竞赛和科普讲座,深受主办方的好评。同时作为省食药监局特聘专家和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为政策咨询与评审工作贡献力量,也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帮助。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岁月更替,容颜改变,三尺讲台,无悔追求。作为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将一如既往无私奉献、忠诚爱教。


责任编辑:姚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春风化雨润无声,躬耕杏林铸栋梁 ——药学院“践行教育家精神,讲述西医育人故事”系列主题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