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以生为本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2022-10-08 15:58:43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 张亚男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怎样践行“以学生为根、育人为本”?计算机学院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14年的林奕副教授说,“不论学生经济困难还是身有残疾,不论是好学的学生还是‘不听话’的学生,成长成才、顺利毕业的路上,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林奕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遇到林老师,是我人生的幸运!

自幼患病、不能独立行走的周丽婷,是林老师招收的2018级硕士研究生。通过答辩的那一刻,周丽婷喜极而泣,“如果没有林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不敢想象我能顺利完成学业。遇见林老师,遇见你们,遇见西工大,我真的很幸运!”

1.jpg

周丽婷同学在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后与其父亲、导师及答辩委员会成员留影

论文撰写伊始,鉴于不能久坐等身体疾病原因,如何指导和帮助周丽婷完成毕业设计,自然就成为林老师的工作重点。除了安排教研室其他同学为周丽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外,林老师还经常亲自帮她查找资料和修改论文,时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

2.jpg

林奕指导学生的事迹被央视财经频道报道

不仅周丽婷,2019年春节前,来自宝鸡的王同学终于通过了毕设答辩,“林老师,要不是您,我两年前就放弃了,我原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只能拿肄业证了”。因为延期毕业,王同学的就业相对困难,很长一段时间,情绪一直很低落。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林老师又帮助他树立信心、寻找就业渠道,直到这名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和我妈又吵架了”,一位来自广西的同学在妈妈闹矛盾后,给林老师发来消息。没几分钟,学生家长也给林老师打来电话。一边安抚学生、一边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林老师不厌其烦地充当家长和学生的调解员。

心贴心、手联手,走进学生们的心中,分享学生们的快乐,聆听学生们的烦恼,一起面对,一起解决,是林老师每天的日常工作。

针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同学,林奕老师从校园生活、家庭关系、学业帮助等多个角度提供帮助;对失去学业希望在游戏中迷失自我的同学,促膝谈心,从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细节进行调整;对找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一起分析原因、打气鼓劲并帮助联系;对家庭遇到变故的同学,及时发现、沟通和重点帮助;对需要心理疏导的同学及家长,进行细致入微的反复沟通交流和疏解;对学业遇到暂时困难的同学,针对具体课程遇到的具体问题,联系其他师生一起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不仅仅周丽婷、王同学……,凡是林老师带过的学生无不感慨:遇到林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刚到西安读研,陌生的环境、艰深难懂的中文,不同的肤色、不一样的文化,来自巴基斯坦的Rabbia百感交集,惴惴不安。而面对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女孩,实验室的中国同学也不知道要如何相处。为了让学生们尽快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林老师尝试了很多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老师和实验室的同学聊起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并用英文介绍了从管仲开始的中国商业发展史。不久,大家就迅速熟悉起来。Rabbia不仅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闲暇时还会和教研室的兄弟姐妹一起愉快地玩耍。“原来和老外交流这么有意思”,和Rabbia成了无话不谈的跨国闺蜜的陈同学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3.jpg

2020年后,因疫情原因,Rabbia无法回国和家人团聚。林老师特别为Rabbia准备了英文版唐诗、论语、漫画老子、中英对照常用汉字图解。他还组织实验室的师生一起去感受大自然、体验西安的中华美食。领略着秦岭山水,感受着舌尖上的中国,Rabbia爱上了长安,早已把教研室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跨年夜当被问及是否想家的时候,Rabbia说:“虽然只身他乡,因为林老师,因为这群可爱的兄弟姐妹,我从未觉得孤单,也深深爱上了西安这个城市。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就是我的家。”“学习很苦,师从林老师却很甜。能成为西工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幸福!”

4.jpg

5.jpg

来自非洲的Abebe Hebron,2018年在林老师的编译原理英文课上与林老师相识。2019年,在林老师指导下,Abebe Hebron与库热西等同学一起完成本科毕业设计。他说:“在中国求学,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这里就像是我的又一个家。我们一起“逛书店”、一起品尝西安的“黑暗料理”——油泼辣子冰激凌……这些都是珍贵的记忆。”

潜心教学,春风化雨润无声

顺木之本,以致其性。在长期担任班主任和从事核心课程教学和学生指导过程中,林奕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总结提出了“四种方法”。优秀的学生吃不饱,指明方向自己跑;为被忽略的大多数,提供“自学指南”一起跑;对失去目标的学生,让他们看见未来带着跑;对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给予针对性帮助紧紧牵手跑。

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林老师自己制定了包含12大项,50多个小项的学生状态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调查。通过对调研问题和选项的仔细设计与筛选,尽力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问题,然后召开主题班会来一一解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疫情期间,课程由线下转为线上,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林老师常常选择在凌晨两三点录课,只因晚上相对安静,这时候录课,能让学生们在回看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杂音干扰。

2020年,一位来自贵州的大一学生在考试前很困惑,“我最近很焦虑,我真的能顺利通过考试吗?我是不是应该退学?”林老师和这位同学促膝长谈后,制定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让这位同学来实验室,安排师兄师姐经常交流和指导。这位同学最终顺利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在大二逐渐形成更为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

2019年,一封邮件引起了林老师的注意:“林老师,我是一位少数民族同学,没有什么基础,但我也想参加试点班。我不求高分,只要能学会这门课就行”。最终在林老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编译原理试点班的课程项目。

在林老师的编译原理实验课(英文)上,非洲小伙儿Abebe Hebron突然一拍大腿,“Oh,I understand……”,成功挑战自我的喜悦让小伙子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针对编译原理课程难度大的特点,林老师在教学中引入对小型教学编译器的案例解析,以“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障碍。疫情以来,林老师带的学生学习成绩丝毫没有下降。2020年,林奕老师和曾雷杰老师带队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编译系统设计赛(华为毕昇杯)比赛,并连续3年参赛,荣获二等奖等多项大奖。参赛队从首届比赛的2支队伍,逐步增加到6支队伍。记得在首届比赛组队时,面对同学们犹豫的目光,林老师鼓励大家迎接挑战。烈日炎炎的暑期,林老师和曾雷杰两位老师为了指导竞赛,时常顶着近40度的高温往返两个校区,教研室成了他的“栖息地”,与同学生们一起讨论,共同寻找程序中的问题。在首届比赛带领唯一一支全部由女生组成的“承影图南队”参赛的过程中,当女孩们第一次感悟到“原来从未学过的ARM指令集”不再“令人望而却步”时;当同学们在体会到与高手过招的精彩刺激,并惊险晋级和最终获奖时。这一个个瞬间,深深刻入每个参赛队员和老师的记忆之中。

6.jpg

林奕和部分实验室学生合影

十四年来,林奕老师潜心教学、心有大爱,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不论自己再难、再苦,秉承“教好每一个学生,决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的初心与责任,在泥泞的求学路上为学生们撑起一把把小伞,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实际行动真正成为一位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林奕简历】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后出站。目前承担了“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项。先后参与多项分布实时系统仿真、视景仿真课题、测控系统的研制工作。主持承担了实时网络及其软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内容涵盖新型实时网络软件、网络协议分析等领域。作为项目副组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实时网络、实时系统,嵌入/实时存储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时间触发体系结构,软件建模等。


责任编辑:李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学生成长成才、顺利毕业的路上,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林奕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