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梦想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让青春梦想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用好用活农村这个“广阔舞台”,让研究生深入乡村一线参与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为“立德树人大课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选派“研究生助力团”、“研究生支教团”和组织开展留学生“感知中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路进一步清晰、举措进一步得力、体系进一步健全。实践证明,研究生参与脱贫攻坚不但为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研究生在实践中也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让青春梦想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一、主要做法
(一)组建“研究生助力团”,让青春飞扬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8年3月和8月,学校先后向合阳县、镇巴县分别选派 “第一批研究生助力团”,助力团成员从在校博、硕士研究生中遴选,派往乡镇和县有关部门顶岗科技副镇长或涉农部门副职领导,进行六个月的社会实践锻炼,一茬接着一茬干,助力一线脱贫攻坚。为了保证研究生助力团顺利开展工作,学校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校县双方共同商讨制订《研究生助力团管理办法》,按照“六个一”要求明确助力团及其成员的任务,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研究生助力团及其成员。“六个一”,即助力团每个月举办1次主题活动、每半个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助力团成员每人包联1个贫困户、每个月走访1遍所辖农业园区、每个任期形成1篇调研报告、每人协助管理1块科技示范田。
二是列支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学校每年为研究生助力团配套80万元工作经费,并制订经费使用办法;每人补助1000-1500元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学校和地方共同为助力团成员发放每人每月4000元生活补助。
三是选聘“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院从派驻乡镇和相关部门一把手中为研究生助力团成员选聘“校外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派驻期间工作指导和思想教育;“校内学术导师”着重提供学业指导和帮助解决研究生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四是建立“研究生助力团科技示范田”。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示范田”,与地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绑定,依托团队专家和研究生助力团的科技和智力优势,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升级,夯实脱贫基础。
近三年来,学校累计向合阳、镇巴两县选派研究生助力团成员136名(合阳五批次76名、镇巴四批次60名),“研究生助力团”已经成为学校助力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成为学校“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助力团成员依托学校科技资源和自身智力优势,在地方产业发展、产销对接、文化推广、校地联络等方面积极作为,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长才干,让青春潇洒飞扬。
(二)选派“研究生支教团”,用真情书写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扶贫故事
近五年间,学校先后向合阳、澄县选派 “研究生支教团”,在农村小学任教,学校对支教团全过程给予支持和关心。
一是做到优选优派。每期支教团返校后及时召开“一年支教行,一生支教情”主题招募宣讲会,通过微博、微信、校园网等媒体向全校学生宣传志愿者的支教故事,让更多学生了解“支教团”,加入“支教团”。志愿者选定后,学校依托校附中师资和设备等条件,每位志愿者进行2-3周的集中岗前培训和实习,使志愿者做到任前“胸有成竹”。
二是做好任期关心指导。学校有关领导、部门负责人每年利用“六•一儿童节”、“国家扶贫日”等节点,深入到志愿者中,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为他们的学生带去节日礼物,点亮孩子们的“微心愿”,并积极协调解决和采纳志愿者们所提的问题和建议。
三是发动各部门给予关心支持。博览园与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共建科普教育基地,欢迎小朋友们免费参观;工会、团委积极回应支教团成员建议,连续五年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为农村孩子征集学习用品、生活物资千余份;扶贫办、团委支持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逐梦西农”研学之旅活动,让贫困家庭孩子提早体验大学生活与文化,激发学习动力。
近五年间,学校向合阳、澄县共选派58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他们克服艰难困苦,认真履职尽责,大胆探索创新,每人每学年教学工作量接近800课时,他们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大家还积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爱心家访”、“爱心义卖”、“彩虹课堂”、 “逐梦西农”等特色活动,用真心关爱着贫困学生和残障孩童,用真情书写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扶贫故事。
(三)开展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2018年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批“全国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以来,学校以“感知中国•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为抓手,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培养“知华友华”国际友人的“第二课堂”,逐步探索出一套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育人体系。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听”、“观”、“询”、“品”、“谈”五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国情,感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品味中国乡村文化的魅力。
“听”,就是组织留学生聆听农业经济、农史专家的乡村振兴专题报告,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观”,就是组织留学生深入定点包抓扶贫县、“农业博览园”、 “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场所参观体验,切身感受中国乡村变化和脱贫攻坚成就。
“询”,就是让留学生参与“扶贫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活动,与农业专家、中小学生、一线农民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
“品”,就是让留学生深入“猕猴桃”、 “樱桃”、“苹果”、“葡萄”等种植基地,参加“品味西农—科研成果进社区”系列活动,品尝农业科技新成果,感受中国现代农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密切关系。
“谈”,就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撰写感想体会、参加“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等形式,畅谈“听”、“观”、“询”、“品”后的感受,用他们的声音和文字讲述“中国扶贫故事”,传递“中国和谐声音”。
近两年来,学校已举办“感知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20余场次,参与活动留学生1000余人次(我校留学生参与800余人次)。通过实践与体验,留学生参与中国扶贫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不少留学生主动用自己所长参与脱贫攻坚,用行动展现“知华友华”情谊。今年4月,远在万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吴双,得知合阳坊镇中心小学的同学因疫情无法到校上课,主动为五年级学生“远程英语口语网络授课”;5月,巴基斯坦留学生金乐天、中非共和国留学生杜牧同,深受《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精神启发,主动为坊镇中心小学学生做线上励志讲座——“带你看世界丝路大讲堂”;6月,张诺、杜牧同、李振凯、金乐天4位留学生深入陕西省镇巴县农村,利用所学为村民提供科学养羊、生猪疾病防治、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茶树茶网蝽防控等技术服务。
二、工作成效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
(一)发挥专业优势,产业扶贫助推了地方发展提质增效
两年来,“研究生助力团”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校资源,建立研究生助力团示范田14个,帮助引进新品种100余个,推广实用技术60余项,帮助地方企业设计农产品包装50多个,设计创意产品30个,搭建农特产品电商、微商平台6个,帮助销售农产品600余万元。
研究生助力团的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肯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合阳县政府授予“特别服务奖”,合阳研究生助力团参加的CCTV-7“农产品寻宝”海选活动获得特色农产品第一名,陕西省“我为扶贫出创意活动”获得产品销售赛道第一名,“西北农林电商扶贫助力百万樱桃销售”项目入选“2019陕西网络公益精品项目”,组织开展的“苹果享受大赛”、“明星直播带货”等活动,提高了地方农产品知名度,为地方农产品打开销路发挥了良好作用。镇巴研究生助力团帮助改进腊肉、香菇、木耳、核桃油等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帮助引进天麻等中药材的加工生产线,帮助联系对接镇巴腊肉追溯体系上线,使镇巴农副产品品牌得到提升,销路得到改善。
(二)发挥智力优势,科普支教激发了中小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生支教团”累计走访121个行政村、1500余户困境学生家庭,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微心愿”900余个;他们每年完成接近800课时的教学任务,课余时间组织的“七彩课堂”、“研学之旅”等活动,帮助农村孩子拓宽了视野,开展的“点亮微心愿”、“阳光助残”等活动帮助贫困家庭燃起了新希望,组建的“天使合唱团”、“自然科普社团”以及录制《歌唱祖国》影像日志等,为农村中小学提升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
“研究生助力团”组织开展“科普大讲堂”、“科普大篷车”、“周末学习室”等活动120余次, “来华留学生”发挥英语特长、利用国外文化特色,与高中生“云端谈梦想”,为中小学生“远程英语口语网络授课”、 “云端带你看世界•丝路大讲堂”,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拓展了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发挥文化优势,宣传报道使“中国扶贫故事”走向世界
学校重视对研究生扶贫事迹的宣传报道,2018年以来每年在各种媒体刊登有关报道100余篇,《扶贫工作简报》每年至少1期“研究生助力团专刊”,《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对研究生助力扶贫事迹进行全方位报道。《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以“郭璋:周末我为班里的娃娃们做坐垫”、“乡村里来了西农小老师”为题,先后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感人故事进行了报道。《新华社》以《从卡拉奇到中国农科城:一位“巴铁”留学生的丝路“农缘”》为题,对巴基斯坦来华留学生金乐天参与脱贫攻坚故事的报道,吸引100万次的网友点击量。《新华社(海外版)》还以《Feature: A Pakistani student's “golden, happy” days in China》为题进行了全英文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两个栏目以《深山里的“90后”助力团》为题,于2020年8月7日-8日先后对“研究生助力团”事迹进行了3分37秒的“长篇报道”。
研究生们用言行和事迹将“中国扶贫故事”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在青年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中传播正能量,为更多青年参与脱贫攻坚,为更多来华留学生践行“知华友华”理念、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扶贫故事”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扶贫育人双赢,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使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为“立德树人大课堂”
参与脱贫攻坚的研究生、留学生,秉承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自身觉悟和能力得到提升,受到上级领导和地方肯定。“研究生助力团”得到陕西省委原书记胡和平、陕西省委副书记贺荣等领导关注和肯定。“研究生支教团”4次获得所在地政府“突出贡献奖”、“特别服务奖”,13人次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志愿者”称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志愿扶贫案例》入选团中央《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留学生与高中生“云端”谈梦想》故事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感知中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探索撷英》特色案例入选《2019年全国来华留学年度报告》,《西农留学生授业秦巴山区助力中国乡村振兴》被中央内参刊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
通过亲身参与脱贫攻坚,研究生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长才干,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求有了更深理解,“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意识更加增强。已经毕业的50名“研究生助力团”成员中,32人选择了到西部和基层工作。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为高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开设“立德树人大课堂”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新通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支教团选拔范围,壮大支教团队伍;进一步宣传推广研究生助力团成功做法,扩大选派范围;进一步丰富活动,吸引更多留学生参与“感知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与体验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激励更多研究生、留学生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