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教授”海江波:用杨凌科技在非洲播种“消贫”希望

2020-09-08 09:40:25 农业科技报

从2003年去埃塞俄比亚做支教工作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就在援非的征途上按下了“enter”键,开启了一段新征程。东非、西非、南非、北非,16年来,海江波20多次援助非洲,足迹踏遍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10多个非洲国家,将中国杨凌先进的农业品种、技术、管理等成功模式与经验推广到非洲,为解决非洲国家粮食问题,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777.jpg

在海江波看来,农业援助是中非合作中最亲民的举措,是非洲消除饥饿、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阳光事业。未来,中非农业合作应注重梳理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发展的经验,深度了解非洲,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丰富经验与非洲实际情况相结合。

喀麦隆农业示范中心发展规划、埃及农业科技发展国别报告、南南学院总结、非洲研究中心动态……在海江波的电脑桌面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非洲各国的农业发展实地考察的文件资料。

作为非洲研究中心的主任,2020年,是海江波援非之路开启的第17个年头。这一年,他依旧往来奔波于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为非洲消除饥饿与贫困而努力。“我想在退休之前踏遍非洲,将杨凌在旱作农业上的经验与先进技术推广到非洲各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好农业援助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期中非友谊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更为光明的方向。非洲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与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较低的巨大矛盾,也为非洲研究中心对外合作、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海江波说。

秉承着这个信念,从2003年起,海江波开始致力于对非洲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农业文化等方面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非洲居民缺的是粮食种植栽培的技术和方法。”根据自己多年的考察情况,海江波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我们都知道喀麦隆的食物主要以木薯、芭蕉为主,水稻是当地进口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团队有针对性地测土配方施肥,全力防控虫害鸟害,最终在当地近两公顷的示范田和展示田上,创造了每公顷7吨的产量,为当地粮食提质增产出了一份力。”提起这件事,海江波显得无比自豪。“2014年左右,我们去喀麦隆的时候还带去了西瓜种子,当地一位农户种了15亩,最终借助我们的科研力量和当地劳动力,成功将西瓜推入非洲市场。”

“至于为什么叫我草帽教授?估计是那顶去非洲必备的签满了名字的草帽,既能防晒签名,也是咱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象征。”说着,海江波眯着眼笑了起来。

“非洲跟咱们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因地制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起近年来在非洲的考察和探索,海江波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坦桑尼亚为例,由于气候和环境影响,当地农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但玉米品种和中国差异很大。海江波告诉记者,当地主要种植黏玉米,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中国是为解决饲料问题。“当时我带了一些品种过去,产量不错,但品种的适应性出现了问题。”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建设和发展长期以来的重要支持力量,非洲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海江波说,国内玉米苞叶比较薄,顶端会露出来,但当地雨季过长,导致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霉烂问题,当地鸟、虫之类也有破坏。

“所以回国后我就反复试验,开垦一片土地,在贫瘠的状态下不灌水、不施肥,就和非洲的管理方式一样。今年,我又带了咱们国家几个黏玉米品种过去试种,目前产量很好,抗病性也有所提升,接下来我想着把玉米和节水技术能结合起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海江波说。

为了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与非洲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及相关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围绕“一湖(维多利亚湖生物多样性及流域污染)、一河(尼罗河水土流失)、一岸(地中海南岸贸易)和一洋(印度洋岛国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开展研究,先后与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科摩罗、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海江波说,对于非洲研究院的成立,中非学界信心满满,为中非加强战略对接、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言献策,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非互惠互赢,不是简单的科技推广,还要注重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666.jpg

“我旁边这位学生是来自坦桑尼亚的海洋,2018年9月入学,是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方向的研究生,最近跟着我在做《中坦国家玉米生产技术比较研究》的论文。”海江波指着身旁穿红色衣服的青年说道。

坦桑尼亚是典型的农业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平年粮食基本自给。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等,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90%以上。而海洋在来中国留学之前,已经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省的一个小城镇里做了8年的技术研究员。“我们国家70%左右的人都依赖农业,和中国相比,我们的农业需要得到更多的技术和培训,通过高产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海洋说道。

555.jpg

除此之外,海洋对中国的市场交易体系也十分感兴趣。“我们国家没有‘公斤’的概念,都是论个卖,这样就没办法统计产量。但是我来到中国后发现,从生产到销售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短短几句话,中英文夹杂,却透露出海洋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认可。

除了正在学校攻读学业的海洋,海江波还有一位刚毕业的来自卢旺达的“得意门生”——赵天成。“这个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从学校毕业之后回家开了公司,开垦了300亩地种植法国豆。他们国家的农业部也希望以他为桥梁,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他们国家的大学对接起来。”海江波说道。

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7年开始招收培养非洲留学生,包括来自埃及、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苏丹、喀麦隆等20个国家的青年学生,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截止目前毕业70人,在校30人。

一顶草帽,十几种农业种子、栽培教学影像光盘、还有陕西特有食品凉皮的制作工具“锣锣”,再带上援非的信念和决心,海江波用脚步丈量非洲,将他的科研论文写在非洲的土地上,写在非洲人民的心里。

责任编辑:张思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海江波20多次援助非洲。将中国杨凌先进的农业品种、技术、管理等成功模式与经验推广到非洲。为非洲国家解决粮食问题。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