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样板支部”验收工作总结

2021-01-19 20:42:10

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

“样板支部”验收工作总结

支部于2018年12月获批进入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序列。现有党员48名,13名教师党员,35名研究生党员。支部所在科研团队共百余人,其中教师15名,研究生103名。支部由团队带头人王朝辉教授担任党支部书记,建立了党建引领科研团队建设的支部模式,开展“七个有力”党支部的相关实践探索,从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等方面,以党建促进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实现支部党建工作与团队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支部各项工作按照计划顺利完成。相关进展简要总结如下。

一、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党员政治教育

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执行上级党组织及本支部的决议,支部党员和干部师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支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将“理想信念坚定”作为第一条标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农业人才不断做出努力。支部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鼓励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学生党员的党规党纪意识。支部结合科研特色,围绕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能过硬”的科研人才培养目标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确定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党员是群众的榜样”、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带动机制。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学生党员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六有大学生”的表率。

二、认真落实支部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加强管理、监督党员

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党支部工作和有力管理党员的保障。为全面深入地做好支部建设,结合团队科研教学实际情况,在以有工作基础上,支部进一步完善了支部的相关制度,修订和制订了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支部、班委会委员工作分工制度》、《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支部工作规范》、《党员和研究生评优办法的有关规定》、《支委、班委档案管理制度》等。在党员发展、党员培训、党员管理等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标准程序。各项制度的学习和有效执行落实,使支部各项工作得以规范和高效开展。通过完善党员考评体系,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师生党员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的发挥,成为科研团队管理有效抓手。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使他们成为了支部所在团队的领头羊,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起到表率作用,彰显党员先锋形象。

三、引领带动团队中心工作

在支部引领下,团队明确了科研目标,协调了科研合作,极大促进了团队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团队讨论并完善了《团队科研目标和有关工作协调方法》、《团队实验室与实验资源共享规定》、《团队Seminar组织与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了团队成员的协作攻关能力,先后在养分形态和含量分布的同步辐射研究、养分区域分布与作物产量品质形成调控、水肥养分高效品种的营养与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支部不但确定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党员是群众的榜样”、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带动机制,还教育引导教师党员率先垂范,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了提高团队青年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质量,2019年1月14日聘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的10余位国内同行知名专家,对团队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基金申请主题、研究内容构思、研究方案设计等进行了研讨交流,加强了团队与国内优秀团队对接,促进团队研究工作切入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紧盯学科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前沿。团队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获批3项,批准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支部坚持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理论和技术研究。2019年4月1日-3日,来自我国北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的69名种植大户、农服企业、农技推广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参加了资源环境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和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主要麦区种植大户及农服企业小麦高效种植与肥药管理技术培训班”,进行了从精耕细作、病虫草害防治、配方施肥到产业发展的全面培训;2019年6月-9月,团队成员来到山西闻喜、甘肃清水、陕西永寿召开“建设美丽乡村—小麦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以竞赛形式落实“双减”技术,绿色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重视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2016-2019年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03篇,其中SCI论文53篇。支部王朝辉教授、郑伟副教授在Advances in Agronom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四、形成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

结合团队科研教学实际情况,支部以培养“理念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加强团队老师“立德树人”思想意识,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规范和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做到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有力。

经过支部大会多次讨论,支部明确了建设目标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研进步,培养优秀人才,将基层党建与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紧密融合,努力建成党建和业务‘双带头’的优秀基层党支部”。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凝聚全院智慧、共识和力量,发挥全体党员和老师、同学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共同努力,建好示范和样板支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的建设思路。

支部重视研究生培养,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搭建平台。在思想政治方面, 2019年5月10日举办“祖国与母亲”演讲比赛;2019年11月7日举办“知农爱农,做时代新农人”主题演讲;2019年10月25日邀请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肖燮宇副主任进行“不忘初心听党话、维护核心跟党走”的主题报告;2020年2月开展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活动;2020年3月17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2020年5月6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党员和普通学生的先锋模范和带头意识,培养大家学农爱农、贡献农业的远大理想,培养大家爱祖国就是爱自己、爱自己的工作,从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做起,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让更多人因为自己而幸福的朴实真诚的爱国思想和情怀。在科研能力方面,通过开展“年度中期学术报告会”、每周四晚“Seminar学术讨论会”、定期的试验管理,数据分析,论文作图,高效写作培训为师生提供多学科多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学术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让团队每位师生听有所得、学以致用。

此外,2019年4月19日邀请校党委宣传部靳军老师对团队师生进行“新闻撰写培训”;2019年10月17日邀请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刘威老师对团队师生进行“演讲与口才技能培训”;2020年3月15日举行“共创文明校园,提升文明素养”专题大讨论;2020年4月8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讲座”;2020年4月20日学习讨论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同台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做好入校复学准备等活动。以多样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党的组织生活及师生的科研生活,促进团队师生全面发展;通过推出“党支部—我成长的地方”系列报道树立支部榜样,促进榜样力量的弘扬,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团队全体师生共同进步。

五、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平台、网络阵地

支部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为宣传平台,以思政课建设为引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多次位居“双带头人工作室”热度榜前列,支部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的示范带头作用。

支部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院级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2019年累计发稿量达36篇。正是由于众多网络平台的大力支持,展示了支部的风采,扩大了支部在社会、高校以及校内的影响力。

六、高水平研究论文、专著

支部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支部书记王朝辉教授在《高等农业教育》上发表《农业高校主动参与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支部加强学生党员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根据支部特色,加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和机制办法建设与研究,和红燕老师所著《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发表。

七、经验推广示范、辐射带动成效

将党支部设立在科研团队的方式,在高校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在科研团队设立党支部,形成以党建促进团队发展,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可靠政治保障。支部长期坚持开展的系列活动也具有较强可复制性,积累的经验亦可供其它党支部借鉴。例如,2019年4月28日支部全体成员远赴陕西长武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田间试验参观学习,为师生创造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良机;2019年5月开展“发现试验之美”的田间摄影展,展示了科研、学习和生活的美;2019年4月和11月举行的中英文演讲比赛,为展示研究生风采搭建了舞台。这些活动在充分调动支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支部的活动开展,辐射带动作用初见成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于2018年12月获批进入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序列。支部所在科研团队共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