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建赋能 打造“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2024-06-17 15:47:08 光明日报 康智杰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拥有9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拥有较大学术影响力。202112月,学科被列入甘肃省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为简牍学科的主建学院,围绕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推动党建与学科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赋能简牍学科建设朝着一流标准加快迈进。

重视组织建设 将支部建在学科团队上

为更好发挥党建在学科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高质量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学院党委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围绕甘肃省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学科建设中心任务,以学科为纽带,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简牍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与简牍研究、简牍学人才培养高度契合,将党支部建在简牍学学科团队上,成立历史文化学院简牍学师生联合党支部。简牍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担任支部书记,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探索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创新党建与学科双融双促的发展之路。学院党委担起简牍学一流学科创建重任,构建党建+”学科建设融合机制。简牍学师生联合党支部获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被评为第一批甘肃省高校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重视党建引领 用时代思想指导学科建设

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应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简牍学一流学科是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的具体举措,是服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体现。学院党委在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中,积极打造简牍学本硕博一体化的育人高地,设计开发简牍数字化信息研究平台数字简牍,结合甘肃是简牍之乡的地域优势和特色,不断推动简牍文物的整理保护、利用和研究向纵深发展,在守护中华文脉、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上贡献西北师大的智慧力量。

重视课程思政 培养高质量简牍学科人才

学院党委突出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努力探索智慧党建新模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课程思政,培养高质量简牍学科人才。学院在1980年成立了汉简教研室,2011年编辑出版《简牍学教程》,是国内较早开设简牍学课程的高校,分别于1995年、2005年开始招收简牍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累计培养简牍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十人。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教师团队2023年获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丝绸之路文明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视域下简牍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10余个项目获得省级、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学院开设的《简牍学概论》获省级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简牍学科团队及成员多次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特等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

重视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学科快速发展

学院党委主动扛起一流学科建设主责,高度重视党组织、教学机构、科研团队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围绕学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科,全面引领一流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2023年,学院获得简牍学交叉学科博士点;秦汉地方行政简牍资料整理与研究”“国家治理视阈中西北汉代官文书简牍形制研究”“先秦关陇古族古国华夏化研究”“西北汉简所见信息传递资料整理与研究等多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冷门绝学研究项目;在高水平刊物发表简牍学相关论文数十篇,1997年创刊的《简牍学研究》已公开发行15辑,整理、编著出版《悬泉汉简》《肩水金关汉简》等著作,编写《简牍文书与汉代西北边政》等简牍学与丝路文明丛书10余部;举办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西北汉简博士生论坛、简牍与丝绸之路文明研究生工作坊等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前沿性与开拓性的学术会议。创办简牍学研究”“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等公众号。常态化开展执简以往读简班、知简识牍学生社团、剧说简牍舞台剧大赛、简述中国·牍懂丝路简牍文化进中小学、简述中国全国简牍书法论坛等简牍文化月系列活动,宣传、推广、普及、传承简牍文化,全面、全程、全方位推进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

责任编辑:常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围绕“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推动党建与学科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赋能简牍学科建设朝着一流标准加快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