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直属党支部样板支部建设成果-“产科教融合、育创赛融通”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024-02-18 22:23:45 宁超


近年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聚焦创新创业中心工作,构建“党建+双创”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排头兵”目标。学院以“产科教融合”优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育创赛融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论创新,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强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服务区域创新创业发展,全面提升我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一、基本做法

(一)构建“党建+双创”模式,双创教育获佳绩

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深入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优势。近年来,持续开展创建“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党建对标争先行动,打造特色化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构建“育创、科创、赛创”融通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新体系。

一是“育创”融通,以“育”促创。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五个融入”(融入培养方案、融入专业建设、融入课程教学、融入课外实践、融入评价体系)的专创融合体系构建“5+1”(五育+创新创业教育)素养教育体系,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必选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开发出版适合高职生的创新方法教材。深化以创新思维成果和创业项目成果产出为主要依据的课业考核评价改革。全面激活学生双创“种子”。二是“科创”融通,以“”育创。推行产科教合作共建机制,以“教学实训+技术技能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培训”为功能定位建设覆盖现代农业的16个创新平台、18个研究中心等,厚植双创实践土壤三是“赛创”融通,以“赛”提质。构建“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学校-分院”的五级竞赛体系“三级”专兼导师团队。打造产教协同的“平台支持—项目挖掘—成果转化—引资推动”创新孵化平台,搭建项目落地孵化路径

(三)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共建、共享、共管“科创室”项目孵化新机制。

一是构建共建、共享、共管“科创室”实践机制,建立双创项目实践的评价管理机制,挖掘创新实践活动的“场域”主要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真实产出”,看“价值创造力”的提升。二是科研创新平台把实验室升级建设为“科创室”,挖掘学校3个自治区科学研究所、16个技术技能创新平台、44个校企名师工作室等矩阵式科研创新平台资源,依托科创平台源源不断提供的多元、多样的成果转化来保障学校双创实践教育活动实地开展双创项目实践与成果转化。三是“科创室”创新“2.5+0.5”(专业培养+项目孵化)、“2+1”(专业培养+平台研修)等研创模式。

(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共创式五级赛创新路径。

一是建立“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学校-分院”的五级竞赛体系,实现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项目,参加一次竞赛,经历一次创新,体验一次创业”。出台《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加大获奖奖励力度,出台《教学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将分院双创教育绩效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开展讲“科技金融、项目培育等活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双创实践。二是组建分院、双创学院、众创空间“三级”专兼结合、交叉融合双创导师团队。众创空间聘请国内优秀双创项目孵化实践教学导师、中青年企业家创业导师入驻,风投和指导重点双创项目孵化。三是首创共创式学习模式,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为未来而学。师生共创成功孵化生物种业、智慧农业、先进种养殖技术、重型农机、绿色产品等项目。

二、主要成效

(一)探索“党建+双创”育人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红色引擎”

对准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带头学习提升、带头申报项目、带头组建团队、带头争创佳绩、带头创业帮带,示范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孵化一批精品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创业青年学生党员标兵。“五带头”行动工作做法,增强党支部影响力品牌力。完成自治区首批高校党建组织“对标争先”培育创建单位。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先后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工信部现代种业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自治区就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我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二)体系创新:创新了“育创、科创、赛创”融通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成果遵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规律,成果以“育”促创,坚持系统观念,探索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注于学生价值创造,首创“专创融合+基本素养”的“精准式”课程建设。以“科”促创,建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的“土壤”;以“赛”提质,构建共创式五级赛创新路径,搭建落地孵化的“路径”。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创意到创业,从想法到商业实践的阶梯式平台。建成2门线上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学院案例《构建“三融合”育人模式,培养乡村振兴双创人才》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三)机制创新:创新了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共建、共享、共管“科创室”项目孵化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体制创新引领、技术创新赋能、模式创新驱动,努力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破解农业科技难题,激活农业科技创新密码。首创“科创室”项目孵化机制,组建亚欧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和乡村产业发展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共同分配,解决了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瓶颈问题。探索形成校、企、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理事会领导下的股份制,实现“四链”深度融合发展,服务“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设“精悍、专业、个性”的技术创新、作品创作的“科创室”。对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与行业骨干创新企业合作,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为成果转化提供实践孵化服务。近五届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达成度持续在95%及以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积极学习、逻辑思维、科学分析能力的满足度均在95%以上。新机制推动双创项目与科创平台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为“科创室”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种子”和孵化土壤。涌现实用新型专利182项、软件著作登记105项、新品种登记7项、专著31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10余项,合作研发经费300余万元。

(四)路径创新:创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共创式五级赛创路径。

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学校-分院”的五级赛创路径。首创“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创式学习模式,师生一起探索发现创造未知的领域,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为未来而学。分层分类培育创新项目,与新疆科技人才中心共建“新疆创新方法院校工作站”,开展以学习产出为导向项目成长,教室变为创意工厂,考试变为创意产品,将作业变成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品。高效整合地州政、产、学、研等各领域优质资源,为五级赛创路径实现提供服务,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新型农林人才,服务国家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局。

近两年,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创业率平均为6.7%,比全国双高校创业率高三个百分点。获得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4项、铜奖18项,区赛金奖28项、银奖48项、铜奖164项;自治区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5项;中牧杯第五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大赛教师三等奖3项,学生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7项;中国创翼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级金奖1项,银奖2项。连续两届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先进集体奖”。连续六届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优秀组织奖”。获自治区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1人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事迹。2人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经验启示

(一)落实立德树人,形成“双创”鲜明特色的党组织文化。

支部以“双创”特色的党建思想建设为引领,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双创”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工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建设,强化支部在“双创”领域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功能。彰显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地融合,形成了具有“双创”鲜明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文化。有效实现党组织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助力,最终实现党建和创新创业双向互动、同频共振。

(二)强化组织实施,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要深化全体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战略地位的认同感,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主动性。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协调一致以适应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

(三)深化专创融合,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跨分院、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创新创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遴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能力和水平。

(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体化开放式平台。

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充分利用和依托学院中心、工作室、实训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完善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平台、众创空间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积极主动与社会市场需求对接,打造“创新创业联盟”,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平台”。为科技创业提供研发、生产载体,实现创新与创业资源的无缝对接,逐步提升毕业学生自主创业比例。

责任编辑:秦培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产科教融合、育创赛融通”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