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丨导师心语

2020-07-13 10:14:28

金智老师寄语

【内容提要】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成绩。世界上病毒的种类不计其数,或寄宿于飞禽走兽,或封埋于冰川冻土,我们曾多次应对不同的病毒,将来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更多未知的病毒。面对病毒来袭,我们只有痛定思痛,不断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学水平,提高公共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病毒。


17年前SARS的噩梦,正在逐渐从一代人的记忆中散去。可谁曾料想 ,2020年才刚到来,一场瘟疫在武汉这座中国的中心城市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全国,搁浅了无数正在奔赴除夕团圆的步伐,一切是那么的始料未及,又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我们注定不会忘记,病毒曾一次次地袭击了我们,就如我们注定会重新站起来,一起去面对,一起去痛定思痛。

信息——恐慌源于未知,沟通提升信心

这次新冠疫情传播到武汉之外后,社会公众开始逐渐了解疫情信息。在疫情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公众因信息渠道不畅通而未知而心生恐慌。仅是恐慌无济于事,唯有积极、冷静应对才有出路。社会有不同的分工,我们有各自特定的角色无论是何种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及时沟通。无论疫情多么严重,及时沟通都可以降低未知程度,从而缓解恐慌。对全国的高校学生而言,疫情无疑增添了学业、论文和就业的难度。我们不得不尝试网上授课,不得不在信息搜索相对不便利的情况下完成论文,不得不暂停实习工作,诸如此类。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加强交流,畅通彼此信息传递的渠道。

专业——世界变化莫测,术业更需专攻

从疫情开始至今,各种谣言粉墨登场,如“香烟和酒精可以杀灭新冠病毒”,“某某药是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新冠病毒是某某的阴谋”等等,导致接二连三的抢购事情。最开始是国人抢购口罩,接着是抢购消毒酒精,甚至有人抢购超市的米、面粉、粮油和蔬菜等。然后,一些报道陆续提到某某药品可抑制新冠病毒,不断引发国人连夜抢购某某药品,比如1月31日人民日报微博转发的关于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又引起了国人的一波抢购。所有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源自于整个社会包括医学界对新冠病毒都严重缺乏认知,所以病毒一旦出现,恐慌就瓦解了人们的心理防线。

事实上,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不断地遭受到病毒的攻击。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鼠疫病毒、SARS病毒等等,没有哪一种病毒阻止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相反,在与病毒对抗的过程中,人类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英国《卫报》报道,气候变暖导致西伯利亚北部平原的冻土层融化,释放出炭疽病毒。全球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南极冰川融化,或将释放出各种未知的新型病毒。未来世界里,我们不得不继续与各种未知病毒共存和抗争,而我们医学专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不断的突破和更快的发展。医学专业如此,其他专业亦如此。世界变幻莫测,正是对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探索,推动着各个领域的专业水平不断地突破,对专业人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责任——以自律为起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每次突发的公共事件,都是对社会文明程度的考验。而社会文明程度反映到个人,就是自律和责任感。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由于事发突然,相关部门出现了一些不当处理,中央高层及时纠错并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在中央政府的防疫战略部署下,各地医护人员主动请战疫区救治患者,各企业捐赠物资驰援疫区,基层干部组织防控与分配物资,媒体记者深入疫区调查并及时传播疫情信息,家庭及个人自觉配合防控并居家隔离。但也有少数个人和组织在疫情面前表现出冲动甚至丑恶的行为,比如多地出现不配合防控工作而辱骂甚至殴打防控工作者;医院床位相当紧张的疫情时期,某干部要求医院给予厅级待遇才肯配合住院。这些肇事者的行为逻辑是其他人都应该配合他的意志行事,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这次疫情带来我们的一个启迪是,未来社会不但对大学生专业水平有高要求,对其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会提高,也即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和公共素质有新的要求。

战疫——转危为机,从点滴做起

这次新冠疫情,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禁足、隔离、封城和不断延长的等待,无不考验着我们的自律。在那些默默克制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已经悄悄地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培养了一个好兴趣,收获了一个好习惯。

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高校陆续开展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在正常情况下总是规避这种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的教育中,网络教学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这次疫情之下,我们不得不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接受这种新挑战,也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平时的研究和学习,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疫情防控的居家需要,无形之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心无旁骛地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临近毕业的同学,可以专心致志于完成论文,不但提高了论文质量,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上课或研究工作之余,同学们可以将禁足在家的不便转化成培养自己的某种兴趣或习惯,比如阅读、健身或烹饪。平时外界的诱惑太多,我们也许不倾向于将时间分配在阅读、健身和烹饪,这次疫情为我们培养这些终生受益的习惯创造了条件。

代婧老师寄语

2020年的年初一个黑色的幽灵带着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大地,本该合家团圆的节日蒙上了阴霾。幸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衣天使们纷纷出动,全国各地资源不断涌入江城,在社会各界不断地努力下我们正在一点点击退这位幽灵,我相信我们终会迎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那一天。在共克时艰之际,作为一名非医学青年学者虽不能奔赴前线,但我想如若能够在家中做好本职工作不也是在为抗击这场疫情贡献了一份力量吗?由此,我也将自己科研的一些感悟总结成文,与同学们共勉。

论文选题:扎更现实, 广泛积累,重点关注

 经常看见一些好的文章运用了一个新的情景便会不由自主和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联系起来,再开始构想其中的逻辑关系,我想这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做的事情。这样的选题方式也许也能够产生好的想法,但很多时候纯粹的推演难免使得我们的想法脱离了实际的商业逻辑,这种连线式的选题方法会使选题显得像一座空中楼阁,总会让人惴惴不安。好的选题始终还是来自于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时事新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再重点追踪,一来可以拓宽我们的视角,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选题扎根现实世界,生发出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性建议的文章,这样我们文章的贡献性也变不言而喻,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文献综述:切忌堆砌,梳理脉络,逻辑为王

在做文献综述时我们很容易简单地罗列以往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这样做便失去了文献综述的意义。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出较好的期刊、书籍、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文章和信息,再用精炼的语言整理出其核心思想、方法和结论。其次,我们要将各篇文章联系起来看待:相关主题下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有哪些观点,哪些是表达了同一观点,哪些表达了另一种观点,这些观点是对立的还是相互自洽的,为什么存在对立或者在什么情景之下对立的观点可以找到融合的解释。最后,我们需要梳理出整个问题的发展脉络,现在还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为我们下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做好了合格的文献准备工作。

实证研究:夯实基础,活灵活用

 记得在上Ph.D的课程时,是先上了理论的计量课程,然而看论文时仍然懵懵懂懂,直到上了一门应用的计量课程才感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实证研究方法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初入之时往往给人乱花迷人眼的感觉,抱着经典的计量教材和文献开始勤学苦练,这是夯实基础必须经历的训练,但是不要忽略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用于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计量方法的时候不但要了解他的原理和参数推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应用。此外,现下常用的各种数据处理工具也需要掌握。SAS偏向前端的数据获取和清理,STATA在数据分析上功能更强大,Python则是做文本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当然三者之间也在不断融合。

心态:乐于分享,勇于面对

 科研之路漫漫,自己一人难免形单影孤,师长、同事、同学、家人、朋友都是我们前进的助力。对我帮助很大的一位教授在他的seminar上最喜欢问我们的问题就是“What’s the tension of this paper?””How would you like to tell your story to your mom?”。社会科学下的问题本质上都和我们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没有什么高不可测的艰深道理,因此多和亲朋好友师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一来可以拥有更多视角,二来也可以放松心情。一篇文章从第一稿到最后发表,你可能要面对长时间的各种质疑和批判,保持良好的心态,才可以坦然面对,让自己和文章都在一次次批判中成长。

资料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官网

 望向窗外,已经是莺飞草长,落英缤纷的季节,我也能想像明媚和煦的阳光下的柳湖有着怎样一番旖旎的风景,我相信待到银杏着绿妆,柳丝绦绦之际,我们一定可以在最美的光景重新相遇,而现在正是我们当春乃发生,在家也不负韶光,努力向上的时候。

赖黎老师寄语

——疫情与研究


静看疫情

非典的回忆

非典发生时,我正在财大念大二,虽说历经灾难,但回想起来,大家玩了一场大型的角色扮演。与新冠不同,非典时期实行校内隔离。一些疑似同学被隔离在光华校区的黄楼。一开始,同学常传“某同学惨了,进jizhongying了”。后来知道学校给被隔离同学提供免费饮食,吃的还挺好,最夸张的是,每餐还!有!鸡!腿!,于是我们开始商量,怎么让自己被隔离(当时多数同学不富裕,有条件还不错的同学为买电脑,怒啃一学期馒头)。


苦难与机会相伴





相比非典,新冠不好玩!我近一个月没出门了,日常娱乐是晒太阳,几天一次逛超市成为大型冒险活动。从数据看,疫情已得到控制,非湖北地区感染率并不高,身边的亲人、朋友、学生、同事尚未听说有感染。疫情带给人们心理上的伤害远胜于身体,压抑、寂寞、猜忌接踵而至。然而,我们有机会看到平日忽视的珍贵,人们前所未有地想工作,在疫情前是无法想象的。想起周星驰的话:“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没有珍惜,等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们生活在围城,疫情给所有人一段宝贵的冷静期,能够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各自走过的或长或短的人生。

研究是有趣的游戏

何为研究生





作为研究生,在这次疫情中是否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读研究生?”中国的同学很少思考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我想做什么?学习为什么?见过太多研究生循规蹈矩地上课、自习、考证,也有表白为找工作。彭韶兵老师在我博士入学时说:“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否则,何不叫本科后。”世界是现实的,并不反对同学考证、实习。我只想说研究才是研究生的本职工作,课程是为研究服务的。研究对象是未知的世界,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中国的现实和政策,看问题的视角和深度将随之变化。2年或3年后,需要自问,除了年龄变大,发生其他变化了么?

兴趣与创新

常问同学一个问题: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我的答案是玩,如果感觉工作时在玩,恭喜你找到了适合的工作,研究是一样的。诸多偶然成就必然,回望自己的文章,为何研究军人:因为我是部队长大的孩子,要不是成绩一直不错,我的军龄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是最了解军人的学者,对军人感兴趣,成就了我。所以,常问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和成长的经历,以期帮助他们找到研究兴趣。这样,研究将成为一场游戏,能破釜沉舟、不问结果地去享受过程,这样是最容易成功的。反之,为研究而研究,将是一场灾难。当出于兴趣,努力创新,结果总是好的。但如为毕业、拿奖学金,很难做出有趣的研究。有学者把文章比作生孩子,我3、5年生一个,还不算难产。


结语

新冠是一场苦难,人们的身心、国家经济都经受磨难。但同时,我们能够从喧嚣中抽离,有机会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思考做些什么让生命更有意义,让世界更美好,无价。


赵海龙老师寄语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了这个春天不寻常,这段时光也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在全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共同支持着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开学及今后做好准备。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态度,正所谓遇大事,明大是,做大事,去大非。我们要配合疫情控制需要,加强防护,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在家里,要讲科学、讲和谐、生活有规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以勤奋的精神从事学问

原以为岁月静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走到台前,不再是台下的观众。“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在这段特殊的假期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负当下,为的是那一天我们不再空有一腔热血。

以开放的视野观察社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充冗的时代,要在社会立足扎根,必须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独立思考,并以开放的视野观察社会,不断积累、沉淀、探索、试错、反思、总结,成就最好的自己。

春天已来,相聚不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共克疫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EKAmGgIQczMGObB2LWmIw


责任编辑:徐喆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金智老师寄语【内容提要】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将来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更多未知的病毒。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