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石油西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全国劳动模范谭文波访谈

2023-09-12 09:44:21 西油小石头 蒋静 李秋月 张一凡

7月10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旗引领,石油西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全国劳动模范谭文波进行了走访。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筑梦历程,同时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年轻人,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31年弹指一挥间。面对着荒漠戈壁,当初只身来到克拉玛依的重庆小伙谭文波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作为一名技校生,他会在事业追逐的道路上达到这样的高度。

谭文波的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转业后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代石油人。1970年出生的谭文波,从小目睹父亲在采油一线奋战,对石油钻井工作的艰辛有着更深的体会。家国的际遇让他走上了石油道路,也将“铁人”的基因传承了下来。“作为一个年轻人,就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1992年,刚从四川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毕业的谭文波听从了父亲的教诲:“年轻人,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毕业后的他毅然决然离开家乡,从青峦叠嶂的巴山到巍峨雄壮的天山,从此把根扎在了祖国边疆的荒漠戈壁。初入职场的谭文波来到了新疆石油管理局试油处,成为一名普通的试油工人。第一次来到荒无人烟的油田现场,与家乡的环境相比,巨大的反差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在岗位上一天,就多一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他忍耐着对家乡的思念,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守在大西北茫茫戈壁。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谭文波的转变与创造力突然觉醒、生根发芽。

谭文波正与队员进行访谈.png

谭文波正与队员进行访谈

完成工作只是刚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加优秀。

工作之初,他只是单纯的爱思考、爱捣鼓。他说“创新作业工具的初衷只是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安全系数”。2008年的一天,谭文波在塔河油田施工,一辆装配着国外名牌液压系统的电缆车液压泵发生故障,外国专家检查后,认为国内无法修理,只能换泵。换泵不但价格昂贵,耗时还长。配件从国外运来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每耽搁一天,公司都要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外国专家的傲慢态度使谭文波感到不服气,于是他主动请缨,把自己关在厂房里三天三夜,拿出了一套修理方案,为公司节省了100多万元。

谭文波说,一旦开始创新发明,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停不下来。2012年,谭文波用4个月时间研发出新的地层封闭工具——电动液压桥塞。在这之前,地层封闭工具都是从国外引进,动力依靠火药,安全隐患大。谭文波研发的桥塞坐封工具用电动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在世界上属于首例。“完成工作只是刚刚及格,勇于钻研才能更加优秀。”谭文波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格言,多年来,他行走在创新路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到现在,他已经是油田的“土发明家”,技术革新转化成果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对于创新要点,谭文波别有一番见解,他强调到对于井下的作业工具,创新上结构越简单越好,利用天然条件比如地层温度、压力、应力场等来作为工具的“阀门”。

谭文波正为队员讲解自行设计的封隔工具.png

谭文波正为队员讲解自行设计的封隔工具

如今,谭文波已是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最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大庆油田铁人学院教授……虽然荣获很多荣誉,但在家庭、生活、工作中,谭文波始终是过去的自己。当提起自己的家庭,谭文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他说到“美满和谐的家庭是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心灵的港湾”。他对随行队员说道,“探索的深度决定祖国崛起的高度”,他鼓励我们把握百年机遇,以热爱、坚韧克服困难,感恩国家与党的恩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环绕着各种光环的谭文波,现在仍然穿着红色的工服,以乐观积极、终生学习的生活态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谭文波与“党旗引领,石油西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照.png

谭文波与“党旗引领,石油西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责任编辑:邓银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旗引领,石油西行”——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全国劳动模范谭文波访谈。
    相关阅读